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毛泽东、邓小平用如椽大笔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了辉煌的一笔。两位战略家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以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着眼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制定的处理中美关系问题的原则、方针和政策,为以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航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10)
<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21世纪的中美关系向何处去,不仅美乎中美两国各自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推进一系列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党中央关于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方向之一。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符合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5.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7.
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一直困扰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军售活动不断升级,不时引发中美关系剧烈动荡。中美关于最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存在分歧,致使两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严重对立。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符合中美台三方的利益,但这一前景需要三方都切实作出努力为和平统一缔造条件。美国的对台军售政策只会危害这一前景,这正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因素已逐渐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利益基础。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因素对两国关系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与减震作用。但由于中美经贸关系历来受到政治与战略等因素的制约,所以,积极发展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克服或降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经贸合作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利益基础经济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乃至建交之初只是双边政治和战略关系发展的一个附属物,战略需要是促成中美关系解冻并最终建交的…  相似文献   

9.
张海 《党的文献》2016,(2):51-56
《邓小平年谱》记录了大量邓小平关于中美关系以及中美发展问题的资料,展现了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美外交思想,同时又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外交工作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对美外交思想。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考量,致力于发展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动中美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共赢;同时他坚持立场与原则,正确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台湾问题,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在中美外交困难时期顶住压力,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和策略,在坚决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福建理论学习》2013,(7):48-48
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三问中美关系”: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合作来实现共赢?中美应该怎样携手合作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强调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事。奥巴马表示,美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发展,愿同习主席共同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期待通过习主席这次访问,美中双方能够为今后两国新的合作模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9年──中美关系的转折点王永钦1969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众所周知,在此之前的20年中,中美之间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年,中美两国恢复了接触。此后,中美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8月2日,为期两天的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落下帷幕。此次对话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意义不仅在于中美以开放的胸襟和务实的态度开创了一种新的沟通机制。而且在于双方求同存异、登高望远,坦陈各自战略关切和核心利益.寻找共同点的同时明确分歧点,谋求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从中美关系大局来看,战略对话机制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十年里,中美关系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点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9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机,几场危机冲击了中美关系——“八九”风波、李登辉访美、驻南使馆遭袭,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倒退,度过危机后又继续向前发展,特点是“曲折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5.
要闻     
习近平: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唯一选项 2月13-1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在14日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排除备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2月15日他在作题为《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的演讲时说,希望美国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及一个中国原则,用实际行动反对台独,切实履行反对藏独的承诺,慎重处理涉藏问题。《中国新闻同刊》评价说,习近平此次访美或定调未来10年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长期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然而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更多的是服从于美苏关系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尼克松总统的辞职,到福特总统的无奈,直到卡特总统上台并经历了一年多的犹豫之后,才完成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主要在美国方面,美国因素成为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从敌对,到和解又经历斗争和发展,几十年来曲曲折折,为世人注目。回顾中美建交历程,对中美两国,对世界格局关系重大。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性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某些启发,从而为正确把握和处理中美关系及制定和执行中国的对美战略,最大程度的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越过辽阔的太平洋向中国人民伸出和解之手,前来北京进行他自己称为震撼世界的“打破坚冰”之旅。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30年后,美国第43任总统布什于2月21日~22日访华,适逢中美两国签署《上海公报》30周年。通过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又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关系风雨30年 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超越分歧、寻求共识,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当时,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公报中有关的重要内容,至今仍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法律基石。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美国总统卡特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回顾中美关系的历程时,感慨地说:“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晚年还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且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从而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对峙局面,由冷战转为缓和,由对抗转为对话,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风雨旅程。中美两国最高领导者毛泽东和尼克松,在纷繁多变的国际局势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审时度势,通权达变,互通和谈信息,从而叩开中美两国互为封闭的国门,他们是中美友好关系的开拓者和设计者,得益于中美友好的两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20.
程早霞 《世纪桥》2007,(5):95-96
在中美关系的“三T”问题中,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中美政治关系中矛盾与摩擦的引爆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在中国的东南与西南两个方向上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以此遏制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两T”问题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中国的一枚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