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形象与人的形象一样,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气质.外在形象是由建筑、道路、广场、山水、绿地等形体语言构成,内在气质则包括精神风貌、经济活力、文明程度、治安状况等因素.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的文化品位,应该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形象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一种主观文化感知,具有主客观统一性的总体印象,是城市物质外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需要从历史文脉、自然环境、城市建筑、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城市行为形象、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整体塑造。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基础主义、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全面解构,导致西方文化研究诸学派失去了准确界定文化概念的信心.从文化研究者对文化概念的"弱共识"出发,可以进而追寻关于文化的"强共识",得出关于文化的新概念,即文化是内在制度(潜规则)和知识、语言、法律、礼仪、符号等大体上处于物化或者是外化状态的外在制度(显规则)所构成的规则系统.而且,文化不是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静态叠加,它是两者"互动的和".  相似文献   

4.
军队形象是军队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军队形象的形成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密切相关.军队形象是美誉度与知名度的辩证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辩证统一;主体表现与客体反映的辩证统一;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辩证统一.良好的军队形象,对内部具有凝聚功能,对外部具有吸引功能,对社区具有协调功能,对社会具有示范功能,对敌人具有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5.
刑法之美是指刑法的外在呈现与内在蕴含所给予人们的一种感受。除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区分,刑法之美还有优美与崇高美的区分。刑法的优美指向的是刑法的外在与形式,而刑法的崇高美则是刑法内在美的最高表达。刑法之美不仅有着使人们知法、爱法、尚法的法治意义和"丰满人格"的主体意义,而且有着对刑法本身形象的正面直接的塑造作用。刑法之美是一种制度之美,构成了刑法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文学素养可以影响领导者的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领导干部应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这种素质提高及自我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在研读革命导师著作中增强驾驭全局能力;在博览古今文史名著中体味感受百事真谛;在品味经典诗词书画中培养高尚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二字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是一个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文章从我国公安教育的现状和所处的教育环境方面对公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民警形象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然生成阶段,二是政治化身阶段,三是重新塑造阶段。公安角色的冲突使警察形象塑造有着内在的矛盾性。我国重塑民警形象已从外在的价值观取向深入到警察文化的形象塑造。民警的形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和包装。提高公安整体素质是重塑民警形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礼仪教师的外在形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仪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礼仪教师不仅具有内在美,更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要从仪容服饰、言谈举止等方面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体现出礼仪教师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罪犯人格是罪犯在监管改造期间所具有的各项比较持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品格的总和。它的构成很复杂,包括罪犯的知能系统、气质系统、目标系统、价值系统、品德系统。它是罪犯内在的真实自我,尽管可以通过他们的仪表、语言、行动去观察和体识,但这些外在的呈现,只是人格真实或虚假的体现,而不能替代人格本身。  相似文献   

11.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重塑警察形象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重塑警察形象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精英”与“平民”群体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既是外在结构性的"场域"与其内在文化性的"惯习"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融会自然维度与社会文化维度、生理维度与心智维度的"文明化"过程。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异质性程度较高的群体,其内部的分化使得"精英"群体与"平民"群体在心理、职业、婚姻等方面的适应状况也呈现出不同的次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象牙塔、服务站到灯塔——隐喻视野下的大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直观形象地解释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大学发展的历程中,人们曾将其喻为象牙塔、服务站和灯塔.这些隐喻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大学最形象化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品格,使人们对大学的行为特征和精神气质有了更深刻的体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以郴州市为例,就城市文化形象塑造这一主题,从城市文化形象的基本內涵、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座活力四射、格调高雅、魅力十足和功能强大的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即使是健全完善的城市硬件,也是由这座城市的个性文化理性造成的。城市的硬件只是城市之“形”,而城市的个性文化,即城市的软件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任何一个再漂亮的城市建筑物,如果不赋予它文化内涵,它就不成其为建筑艺术,也就缺乏生命的活力;任何一个历史古迹,如果不与一定的个性文化相联系,就无法判定它的价值;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内在的文化底蕴和自己的理念,也就没有个性,没有风格,没有特色,甚至没有自己的内在逻辑,那就等于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馆长的人格魅力 ,是通过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方面来体现的。本文通过描述其内涵及特征 ,表述了馆长的人格在图书馆工作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警察形象是社会印象的一个分支,是公众对警察物质、警察精神、警察行为和警察制度的总体看法。通过SWOT方法对警察形象重塑进行分析,该分析表明:警察形象重塑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发展机遇显著,但警察形象重塑中的威胁因素亦不可小觑。分析警察形象重塑的内在优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对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警察形象建设,保障公安机关融入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礼仪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礼仪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还要具有内在素质美,做到外在关与内在关的和谐一致。内外兼修,知行统一,才能体现出礼仪教师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礼仪教育才会更加富有成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尚语言是一道奇特的文化景观,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信息流量大、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有个性、呆板套话少、人情味浓、亲和力强的特点。但是,网络狂欢是孤独、虚拟的狂欢,话语狂欢背后存在着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