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下的继续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曾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横着一个从前者进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合的也有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曾经流行过一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要害与实质是什么?它与“不断革命”论是什么关系?以及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有什么关系?目前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党对逝世的政治人物作出的评价,不仅是普通的人物评定,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考虑。 马克思主义者由于在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逝世后的评价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其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评价最具分量。  相似文献   

4.
超越马克思     
1958年初,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了个说明:本来打算用《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这个题目,因为有的同志不同意,才用了现在这个题目。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论。1959年,王任重就这个问题请教毛主席,毛主席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关于"平民主义"和"工人政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还带有历史的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尽管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的"平民主义"思想,已经反映了他以批判的眼光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历史上民主思  相似文献   

6.
<正>1936年10月,毛泽东在与斯诺的通宵夜谈中肯定地说,1920年夏天,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告诉斯诺,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曾经是各种主义的“大杂烩”。这之中便有他奉为“楷模”的梁启超和康有为。青年毛泽东“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我正在寻找出路。”当他接触到《新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曾经信服的各种主义,这其中就有梁启超的维新主义,从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且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作出了自己独到的建树,成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地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同不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一样,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的拨乱反正。当然,这两个口号是有区别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只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是错误的;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个口号的提法本身,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都是错误的、有  相似文献   

9.
王煊 《党史文汇》2001,(5):42-42
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 ,“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 ,尤其是一个政治问题 ,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这是在1 980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邓小平强调指出的。这个《决议》对毛泽东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 ,作出了全面的评价 ,并确认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是当时党中央面对“非毛化”倾向 ,“硬着头皮顶住”的结果。但多年来 ,搞资产阶级自…  相似文献   

10.
「讲政治」和中国政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高放一、“政治”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什么是“政治”?“讲政治”的含义是什么?对此应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准确的理解。传统的讲政治,着重讲阶级斗争。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已不太提阶级斗争了,这并非说没有阶级斗争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许德珩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具有考验性的艰难历程。他从立志探索马克思主义到接受、宣传以及最终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六十年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他本人也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而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霍耐特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确立了新的研究视角,实现了社会批判的"承认理论转向",转向的标志著作是《为承认而斗争》。在《为承认而斗争》中,霍耐特按照蔑视与反抗的道德模式解释了社会冲突的经验根源,并以此为据,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一开始就游离了承认运动的"道德语法",进而处于值得怀疑的倾向之中。殊不知,他对马克思社会冲突思想的道德性裁判,有着严重的理论偏颇。事实上,马克思解释社会冲突"语法"不是主体性的"道德经验",而是现实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是"感性活动"自我异化的结果,从横向看,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对抗,从纵向看,表现为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对抗。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内涵的拓展,集中表现为他提出的关于政治就是“大局”和“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这两个观点。它们是邓小平关于政治和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政治?政治表现为什么?邓小平作了一种新的诠释:政治就是大局。邓小平说:“我这里所说的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犤1犦根据邓小平的看法,“大局”就是与一定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总任务密切联系的决定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党的命运的问题。解析政治就是大局的涵义,我们可以清…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的村社制度发生过强烈的兴趣,他花了不少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大胆设想。这一设想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从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就意味着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设想业已成为现实。康夏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马克思早年认为一般国家包括东方国家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他早年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而马克思早年关于东方社会未来道路的思考是极为审慎的,其论证是建立在对东方现实的深邃的洞察之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作为目的论者,承认历史决定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确定不移的客观规律性,新社会的产生与旧社会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从来就不具有普适性,它是阶级的产物。由此,有些人把马克思称之为非道德主义者。事实上,马克思并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马克思不是从内在的、评价性的方面抽象地理解道德,而是从外在的、社会学的观点来思考道德。马克思力求从经济发展的全部事实与规律上来阐明道德的内在本质。因此,马克思是道德社会学的开创性人物,他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人的解放的高度来审视道德,而不是仅仅从理性上作出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是,大会仍然把“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指导方针,因而未能从理论上和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十一大没能完成的任务,使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由此呈现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精髓一样,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也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才算掌握了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真谛。而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精神实质,首先有必要对“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形成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考察。一、从“无产阶级专政”到“工农民主专政”在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据现有资料,最早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在法国写给毛泽东的信中就将阶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巨作《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一种阶级关系。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方法论述在当代依然不会过时。认清形势,承认阶级存在的事实,有利于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更好的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