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韦秋杰  闭雄壮 《传承》2009,(18):126-127
用英语向外国人士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旅游高等教育中开展《中国文化》双语教学是旅游专业特色和当代旅游人才市场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在新世纪主动积极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时代需要,对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南赴两广考察团一行去了深圳华侨城.看到人家在"生态造梦、文化造城"的开发理念下,充分融合了"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演出与景点、旅游与佛教"等多重要素,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处全方位体验自然生态、异域文化的休闲度假地,成为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山地旅游的"样板地".5年,让一片荒山变成了中国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年,让60亿左右的庞大投资悉数收回……确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论--以云南丽江旅游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思想战线》2003,29(3):103-106
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融入文化,让文化推动着旅游业迈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充分认识文化价值,挖掘、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变单调的游山玩水的浅层次游览为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深层次旅游,提升旅游业的档次和品位,仅靠硬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文化精品作为龙头。云南丽江旅游之所以让世界瞩目,就是打着"文化"这张王牌,把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吴加祥 《重庆行政》2016,(3):104-105
正城市因文化而名,因文化而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永续的记忆。磁器口古镇就是一座让人永远记忆的城市。近年来磁器口古镇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古镇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使磁器口像磁石一样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游客蜂拥而至。据初步统计,2015年,磁器口古镇年接待游客9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0亿元,已成为"重庆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智慧旅游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广场舞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市民文化活动。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把广场舞活动打造成文化惠民的新阵地、文化共建共享的新载体,让更多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广场舞,让广场舞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让广场舞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使广场舞在新时代舞出新风采。  相似文献   

6.
宗晓莲  戴光全 《思想战线》2005,31(2):134-140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新现实"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7.
正顺昌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先后获得中国"杉木、竹子、无患子、四季桂、山茶油、竹荪、芦柑"之乡和中国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等14张国家级生态类名片。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宝山、国家AAAA旅游景区华阳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坑古镇、享有"江南第一窟"美誉的合掌岩等,可以让您感受到自然、人文、历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刘利 《时事报告》2013,(6):58-58
近年来,安徽省灵璧县利用"反弹琵琶"的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实现灵璧崛起,初步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叫响品牌,让文化"醒"过来。让地域文化走出"深闺",  相似文献   

9.
创意是旅游的核心,是让文化更时尚的精髓,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如何在历史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结合点?这是文化遗产富集区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我们刚提出"借题发挥"这一理念时,外界一度疑虑重重,甚至有人断言:主打春秋文化的主题乐园必然要冒很大风险。这些质疑确实有一定道理。对现代人而言,春秋文化太遥远、太厚重。相比于两千多年前,现代人的文化环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人类学的"单向度"研究取向,主要表现为研究地域和范围选择、游客流向以及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预设,这就导致了其只注重研究了旅游人类学中"目的地、游客、旅游中介系统、客源地""四大块"任务之中的"目的地、游客"。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影响与被影响并非仅仅是"单向度"的。目前,旅游人类学既有研究取向已不足以涵括全球旅游新格局,尤其是中国旅游大发展及其系列新课题。应在改变"单向度"研究取向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人类学。  相似文献   

11.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10)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等荣誉称号。"诗画畲乡·和美景宁"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23)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期,根据《江苏省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在某种意义上是"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10月22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宣告成立。这对今后推动江苏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前,全省上下树立文化、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力争以文化充实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宣传、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繁荣,致力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9,(7)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等荣誉称号。"诗画畲乡·和美景宁"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琼 《思想战线》2008,34(2):131-132
云南、贵州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可持续的思想和战略是在寻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让保护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粟超 《重庆行政》2021,(6):98-1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1]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巨大、特色鲜明,是巴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的红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增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的传播力,能激活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巴蜀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全面提升巴蜀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9,(10)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铺就诗与远方之路。今年是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又是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后踏上文旅融合新征程的全面开局之年,喜迎祖国70华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三晋文化魅力大放异彩,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9,(13)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  相似文献   

19.
刘旗 《重庆行政》2022,(1):13-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文化旅游融合战略的实施;亲自点题,支持重庆、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追求中国梦,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关切和厚爱。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重庆市贯彻意见落地实施,牢固树立"一家亲"理念,突出"一盘棋"思维,坚持"一体化"思想,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制度化、体系化、形象化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9,(6)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