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元升值与日本经济结构调整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的日元升值从一开始使明显地表现出与1971年的由尼克松冲击波所引起的日元对美元比率的变动(从1美元=360日元升值到1美元=308日元)、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概观 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日本对各国、各地区的直接投资实绩”,2000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4175万亿日元。就日本投资各大洲的情况来看,欧洲在1998年以后连续5年成为日本最大的投资对象(图1)。第二位除了2001年度的中南美之外,其余年度均由北美占据。亚洲的比率不怎么高。 图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各大洲) (亿日元) 就1998年度以后日本对中国和东盟的直接投资来看,对东盟5国(原成员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的投资每年都多于对中国的投资(图2)。但是,1999年以后,对中直…  相似文献   

3.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1985年9月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之后,日元不断升值,导致了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整,以及中小资本的大量外流投资,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亚太地区,主要对象是制造工业部门。这次日本资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与(?)的特点。为供国內有关对外经济关系的决策机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参考,(?)日本贸易振兴会调研员石川幸一、(山鸟)田正博所撰写的这编文章。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继1981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将近一倍达89亿美元后,1984年度又突破100亿美元大关,1985年度进而扩大到122亿美元。近五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就相当于1951至1980年度三十年累计额(365亿美元)的1.3倍。亚洲是日本的重点投资地区。但近几年,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对美、欧的投资则大幅度增加。本文拟对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格局与前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元升值后日资在新加坡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海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在新加坡,日本资本投资迅速扩张,投资部门呈现结构性变化,并对新加坡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欧作为一个整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者,其经济实力雄厚,未来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一、西欧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70年代以来,西欧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据统计,截至1967年,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仅为395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566亿美元),1982年增至2529.5亿美元,超过美国(2218亿美元),遥遥领先于日本(54亿美元)。近几年来,西欧的投资更有发展。据1986年底统计,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已高达2863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599亿美元和588亿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如无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  相似文献   

8.
由于以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协会为契机带来的日元升值,日本企业积极地展开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泰国作为投资市场早就引起日本企业的注意。1988年泰国的外资投资额(以日本资金为首)达到了峰值。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等新竞争对手的兴起,加之原主要投资国、日本的经济衰退,泰国的外资投资额趋于停滞,泰国的外资投资批准件数在1992年以前连续4年持续减少。但是,由于新一轮日元升值的到来,1993年以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国家是日本传统的投资场所。但是前几年由于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日资曾一度撤离东南亚地区。1985年日元被迫贬值后,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后三十多年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过程,对新时期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及其前景作一些估计。一、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其投资特点(一)历史回顾亚洲是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而东盟国家则是日本在亚洲地区进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下半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比价持续攀升。1995年4月19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曾一度上升到79.75:1。估计日元对美元的比价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这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影响。 一、影响 (一)日元升值引起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剧烈变化,日元对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急剧攀升,而美元则有所贬值  相似文献   

11.
一、东盟国家外来投资发展新趋势的经济背景1986年以后,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日元升值,美元贬值;接着在美国的压力下,南朝鲜圆与台币对美元的比值也跟着升值,这就大大削弱了日本、南朝鲜与台湾的中小资本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迫使它们进行资本外流,向亚洲地区的一些劳动力较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转移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和部分技术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后者主要是日本资本),以弥补由于货币升值所带来的削弱出口竞争能力的损失,因而  相似文献   

12.
制造工业部门的外资投资仍然坚挺在近年来世界经济景气有所复苏与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议之后的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形势推动下,以日本为首的外资对新加坡制造业的投资(按承诺投资额计算)趋向活跃,1990年达到22.2亿新元,首次突破20亿新元大关,创历史最高记录。但其后(即1991年以后)由于主要投资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外资投  相似文献   

13.
短期来看,日元汇率没有因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贬值却转向迅速升值在于投资者形成"保险机构或企业资金的资金回流"的预期,投机力量就借助这个题材不断的推升日元。长期来看,这一轮日元升值并不是因贸易摩擦、美国压迫日本的结果,而是与金融危机过程中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主要执行价值贮藏的功能,而其贸易结算功能相对较弱。日元快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日元在估值上存在升值压力,以及日元发挥避险货币和套利交易的作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可采取相互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法,逐渐减少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本大藏省的财政金融统计日报的数字,1980年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累计额为364.97亿美元(申请投资额),其中投向东盟国家的占70.16%亿美元,占19.2%。从国别看,印度尼西亚占44.24亿美元,新加坡占9,36亿美元,马来西亚占6.5亿美元,菲律宾占6.1亿美元,泰国占3.96亿美元。 1980年这一年,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额为11.86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了21.5%,但这是由于其中包括了以下这样一些大型项目投资:对印度尼西亚的阿萨汉炼铝工业建设项目和石油开发的投资,以及对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建设项目的投资;此  相似文献   

15.
以1985年的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所导致的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对东盟各国的投资趋于活跃,这是从1987年开始的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尽管趋于停滞,但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却进一步增多。这是因为日本的跨国公司在开展国际化的战略中,把东盟各国置于作为其出口生产基地的地位,为此增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1,(4)
一、新高潮的出现 1985年9月西方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日元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比值升值,接着亚洲地区的南朝鲜与台湾的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比值也趋于升值,导致了日本、南朝鲜、台湾的中小制造工业企业向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生产基地,在亚洲地区形成了一股资本外流高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经济结构发牛的深刻变化,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高达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有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98,(3)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1947年移居英国,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迁往美国.从60年代后期起,进入金融领域开始投资生涯.1969年他与另一位投资家联合成立了量子资金.该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5%.到1981年量子基金的财产已达1亿美元.目前,量子基金已有120亿美元的资金.索罗斯通过货币投机,积累了大量财富,据估计,他的私人财产达25亿美元.索罗斯的大规模投机活动直接导致了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的日元升值,以及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9.
正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特别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境外投资12年增长近40倍,连续两年全球第三。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27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078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6600亿美元,列世界第11位;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2014年前9月,中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  相似文献   

20.
已经越过外资投资的高峰根据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的统计数字,1991年马来西亚的外国资本的批准直接资本投资额(制造业部门的直接资本投资额,按批准投资额计算)为55.538亿马元,比1990年减少10.8%,投资件数为609件,也比1990年减少100件。1991年的批准投资额比前一年转向减少,这是1984年以来的第一次,以1985年以来日元升值为契机,以日本资本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