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浙江历史上,曾有两个地域性群体起过重要影响作用:绍兴师爷——“无绍不成衙”,宁波帮——“无宁不成市”,而今的“温州帮”则是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1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3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一条条、一座座“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的崛起,构筑了温州人遍布全国并通向世界的商业网络,成为温州帮的有形载体和鲜明特征。“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温州以改革著称,以改革铸就辉煌.以改革名扬全国。温州35年来改革探索的伟大结晶就是“温州模式”。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开辟未来。如何评价“温州模式”,是否坚持“温州模式”,是当前温州全面深化改革回避不了、绕不过去、必须回答的重大方向性问题.也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还是事关温州未来在全省全国的发展地位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的政治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罗屿 《小康》2012,(5):38-42
温州是一面旗帜,中国改革的旗帜,也是一面三十年来争议不断的旗帜。"温州模式"已远远超越经济学社会学最初对它的解释,它在发展中迷茫,在艰难中行进。这一次金融改革,能否助推"温州模式"完成新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4.
<正> 许是温州人“敢冒天下先”所致,温州经济每走一步都令世人瞩目,都会伴随不少争议。好不容易结束了早期、中期的种种争议之后,如今温州人又陷入了新的争议——这就是近一两年的温州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究竟是温州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外溢”,还是温州经济发展环境本身优势的“弱化”?究竟是温州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前奏”,还是温州工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着“缺憾”?带着对这  相似文献   

5.
庄峥嵘 《今日浙江》2012,(13):53-53
2011年的最后一天,一纸公文,将我这个在县农林水利局工作了20多个年头的老同志调到了霓屿街道,开始新的人生旅途。霓屿街道位于温州瓯江口外,洞头县西侧,不仅是洞头海西湖城市核心区五大板块之一,也是温州大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州城市东拓至洞头双向对接发展的交织点与中枢,是洞头与温州同城发展的"紧固器"、"连接器"和"推进器"。  相似文献   

6.
温州在发展史上有过信用问题,也付出过沉重代价,所以温州人对“信用”两字理解得很深。1987年8月8日在杭州市武林门广场一把大火烧毁温州2000多双质量低劣的皮鞋,换回了温州人的“信誉”。从此以后,温州市委市政府和企业下决心做好“信用”这两个字的文章,建立“信用温州”。  相似文献   

7.
<正> 温州遭遇“电力非典”危机今年夏天,全年性、持续性的缺电局面,使浙江成了中国最缺电的省份,最大电力缺口在430万千瓦以上,而温州又是浙江最缺电的地区,最大电力缺口在80万千瓦以上。这也意味着在用电高峰期,温州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要停电。温州市电业局副局长任德豹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非常形象地把温州电荒比喻成“电力非典”。他说:“在这个夏季,温州要采取‘非典型用电方式’共度电荒。有意思的是,目前我们的‘供电负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什么?温州人在一场信用危机之后,痛定思痛,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信用,为此温州人把每年8月8号定为温州的“信用日”,以致力打造温州人的信用名片。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你的名片是什么,你不觉得你同样需要打造一张全新的“信用名片”吗?  相似文献   

9.
外界对温州企业家几乎有一个相同的看法:第一代温州企业家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学历一般较低但见识广,处世态度较为豁达;第二代温州企业家在父辈创下的基础上舒适经营,少了一些打拼的精神,普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处世方面多了一份贵族气。但是,而立之年的黄伟建是位颇有些"另类"的温州企业家。他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经历了良性循环,致使其掌舵的多家企业在运行中虽也经历了一些坎坷但基本上一路凯歌。他还获得2006年度中国温商领袖奖。  相似文献   

10.
童克震 《小康》2009,(9):8-8
都说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之时,温州的中小企业走到了十字路口。外贸的持续萎缩、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利润的大幅缩水、仍然突出的融资难题,大量的温州企业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11.
敢为天下先似乎是温州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借助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他们更是把这一特性发展得淋漓尽致。在国家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他们用改革的思路和手段,自筹资金16亿元,对旧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性改造,为浙江乃至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提供了样板。于是,温州人用自筹资金方式建设的温州人民路,被誉为——  相似文献   

12.
从"三公"账单公开起步,温州以改革促公开,以公开消除腐败,着力打造"看得见的政府"。从公务接待到公车管理再到公款出国,温州在一年之内集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问题,果敢而谨慎地率先在全国作出诸多尝试。温州"三公"消费改革,特点十分鲜明:实行全程全面公开,让"三公"经费使用阳光化、透明化。"温州对‘三公’的每个‘公’都要求公示,完善了‘三公’改革的制度,这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深化。"温州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吴玉宗说。  相似文献   

13.
“三沿”综合整治是温州市委的决定,更是750万温州人共同的愿望。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县、乡四级600余名人大代表视察“三沿”,为扮靓温州“三沿”,为建立和谐温州助力。  相似文献   

14.
秦俊勇  王子春 《小康》2005,(9):28-30
温州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世人皆知,温州人具有过人的智慧和头脑,尤其擅长经商,被人称为“中国的犹太人”。而温州整体的经济实力更是不容小看,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繁荣向上,独特而又极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被称作“温州模式”。每年大批内地官员都会到温州考察取经,给这些考察者感受最深刻的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擅自干涉,而是服务于市场,做好经济发展配套工作。学习之余,很多干部羡慕温州地区各级官员,认为他们用很少的精力做了更多的事情,相对来说,工作和生活比内地官员轻松许多。可事实并不完…  相似文献   

15.
周必健 《今日浙江》2011,(22):33-34
今年来,在货币政策收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温州民间借贷异常活跃。客观分析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和风险,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你走在温州的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广告铺天盖地,闪烁的霓虹令人眼花缭乱,而在这些广告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名人都来到温州做起了企业的、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似乎就是因为他们的参与,才为温州的产品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使其更具吸引力。在温州聘请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到市政府,前年温州举办国际服装精品博览会,世界名模、被誉为全球最美的十位女性之一的克劳蒂亚·希弗出任“温州--中国服装名城”的  相似文献   

17.
很多商人都把董事长、总经理的头衔印在名片的最显眼处,而温州商人都愿意把在商会的职务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在温州,商会、行业协会是知名度最高、最有面子的经济中介组织。温商能够富甲天下,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温州共有34家商户和行业协会,会员企业达到了2万多家,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分类,比如,五金、合成革、打火机、眼镜、家具等。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市长陈金彪在"两会"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改革确实不能一蹴而就,温州传统的金融业态并不成熟,现在还在"补课"。在浙江省温州市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获批近一年后,温州已推出民间借贷中心、民间借贷利率指数等多项改革举措,但仍有声音认为温州金融改革进展过慢。2012年3月,国务院批准温州设金融改革试验区,并对温州作出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韦盛秋 《当代广西》2004,(22):58-58
今年6月,笔者有幸赴温州考察学习,对温州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颇深。以改革为先导促企业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是突破传统思想,自觉形成市场化、经济化、国际化和法制化观念;二是突破了权力与利益的诱惑观念;三是突破了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观念;四是突破了“铁工资”、“铁饭碗”的追求观念。  相似文献   

20.
现在,温州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我们将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使温州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第三次跨越”。一、“第三次跨越”的战略抉择温州的“第三次跨越”,是在正确分析发展形势、判断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