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李禄仁、甄世民在来稿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1、树立市场农业新观念。做到“六破六立”:破除“原料农业”的观念,树立“商品农业”的思想;破除“内销农业”的观念,树立“创汇农业”的思想;破除“温饱农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以讽刺的口吻向学术界公开指出,坚持“农业基础论(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属于经济学研究中的“粗放经营”①最近,笔者在《理论月刊》杂志1998年第4期上读到了陈文科先生的《最广义农业: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基础论”的依据》一文(简称《最广义农业》),不客气地说,该文就是“粗放经营”“农业基础论”的典型例证。对此文,笔者谈点个人看法。先从最明显的漏洞说起。《最广义农业》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一个动态概念”。在这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由“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两个概念加上…  相似文献   

3.
农业属于“生命产业”“土地产业”“人工产业”和“风险产业” ,农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农业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农业除了一般特征之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农业的资源性、结构性、技术性矛盾十分突出。中国农业内部不可能催生工业化和现代化。城市化是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武深树  罗丹 《湖湘论坛》2002,15(1):45-46
农业“新经济”是指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特别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高科技,制定新的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新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农业经济新特点,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农业“新经济”的特点1.组织创新: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农业产业专业化是农业“新经济”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如美国的公司农场、德国的农业生产联社、法国的农业联…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实践》2008,(2):46-48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选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6.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进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从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果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加快发展,富民为本”的工作方针,突出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个中心”,主攻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乡镇企业“两个重点”,抓好农村小城镇、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三大建设”,实施科教兴农、综合开发、城镇带动、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非农化、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在着力加快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这两个事关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进程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循着自身的轨迹向前发展 ,特别是随着中国“入世” ,农业产业化进程表现出自身独有的一些特点 ,集中表现在“入世”加快了市场化进程 ,促进了市场农业的形成 ;“入世”使国内竞争国际化 ,促进了规模农业的形成 ;“入世”加快了高新技术的引进 ,促进了科技农业的形成。总之 ,“入世”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超越于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而推进农业产业化,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为此,有必要研究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基础论”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还是产业化的农业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含义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关。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不同,作为基础的“农业”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根据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就行唐而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必须在“构建新农业、发展新工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上求突破。构建新农业新型农业是  相似文献   

11.
海南经济特区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将“三农”问题置于海南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海南经济特区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途径;3、进一步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加强琼台农业科技合作,大力发展以“特”、“热”和“反季节”为特点的生态农业;4、注重“蓝色农业”与热带果业开发,发展山区畜牧业;5、工业要支持农业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带群的尖椒多贤的瓜,太坡的荷兰豆人人夸。”——这句流传于临高县波莲镇的顺口溜,也是波莲在种植上实施区域化布局的生动写照。近年以来,波莲镇加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巧念“市场经”,善打“特色牌”,由原来的“传统农业”、“数量农业”转向“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由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宣传报道工作要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创新、突破是个重要课题,也是宣传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结合实际,谈一点创新农业宣传报道的具体做法。一、创新宣传报道,化解不利条件,提升农业竞争力宣传报道要在做好做大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我旗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决定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高油大豆、水产品和部分畜禽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农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宣传报道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扬长避短,重新配置农业资源,做好优势产业。以振兴“三农”、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目标,做好“水”“豆”“草”三篇文章。要紧紧围绕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衢州、湖州、嘉兴等地以“科技进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信息化服务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工作抓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好的思路,开发了一批好的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践表明,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要走产业道路,组建农业公社”的思路。“公社”一词在这里被赋予全新含义。 该农业公社是以企业为主、农民以土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党提出并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方针。特别是近几年,更把科教兴农作为振兴农业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据统计,在“六五”和“七五”期间,技术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占30—40%。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转移。 但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入口处,纵观全球,农业问题尤其  相似文献   

17.
雒亚男 《人民论坛》2022,(21):62-6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对“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要义是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在思想方法上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在工作方略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路径上健全现代化农业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头一年,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九五”江苏省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明确,“九五”农村工作的三大目标是稳定增加粮棉油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争取1/4至1/3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把加速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再次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江苏历来是全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省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全国(?)目的成绩。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增产增收,农机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郊农业“菜篮子”、“米袋子”的功能,为北京地区城乡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贯献。在北京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占很大份额,据测算,在“五五”、“六五”、“七五”期间农业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的份额分别为30.05%、42%和51.2%,可以说科技真正进入了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将农业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媒介,据统计1985年—1992年全市共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成果1394项。在农业科技作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担当着主要角色,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发展北京市农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实施“科教兴湘”战略 ,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促使农业发展向“低耗高效”型经济转变 ,对于湖南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湖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1 湖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湖南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 ,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 ,面向经济主战场 ,加强了科技成果在农业产业中的广泛运用 ,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农业作物种苗业、食品加工业、饲料、农药、酶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