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论断在随即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苏联对外经济政策的理论。此后,这一理论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东欧西方马克思主义眼中的苏联模式陈振明关于前苏联核试验的一份“秘密报告”俞林编译回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演变王崇杰形成“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条件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陈立旭俄国学者谢苗诺夫谈苏联解体及俄罗斯当前的社会政治状况钟亚平从大国合作到集团对抗—论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转变沈克华、张盛发从全面结盟到分道扬铭:论苏东剧变的历史基础李兴斯大林民族理论评析华辛芝原苏联、东欧地区国家左转初析郭增麟略论斯大林对外经济思想的阶段性特征唐朱昌民族矛盾与苏维埃联盟解体张琳评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缓和…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的对外经济思想,构成了斯大林经济与外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曾指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的经济思想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苏联对外开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模式,通常是指斯大林时期在30年代形成的那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评价,一直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苏联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苏联理论界对该模式的评价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模式评价的本身,而涉及到了如何评估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看待在此模式框架中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甚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问题。在模式的评价中往往出现许多差距甚大以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而这又为各家各派的其它观点奠定基础,或成为一些反对派进攻社会主义的矛头所向。斯大林模式这一历史产物在当今的苏联社会历史背景下,“暴光率”极高,它已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学术性的历史评价已鲜明地为某一政治目的而服务。东欧的历史性悲剧正是源出于此,它们在斯大林模式和社会主义间划了一个等号,然后以批判斯大林模式作为突破口,向整个社会主义阵地发起反攻。分析东欧变化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批斯大林模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苏联”还可能再生吗?王金存田春生世界经济与政治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张建华东欧中亚研究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翁铁慧世界经济情况社会主义力量在前苏联地区并未馈灭庭院政党与当代世界十月革命后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探析李兴俄罗斯研究战后斯大林的对美政策指导理论及影响唐朱昌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二)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三)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岁月〔四)孙凌云编译国际展望苏联进军阿富汗的前夕—1978一1979年苏阿关系的演变(一)王昌滨政党与当代世…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试论苏联的社会主义自然经济观陈华山东欧中亚研究论列宁关于苏俄粮食政策的思想俞良早东欧中亚研究斯大林“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的再思考赵宏图今日东欧中亚“8·19”时戈尔巴乔夫未曾被囚禁—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寒放当代世界95.1期9 5 .1期9 5.1期9 5 .1期独联体期期期 …卜al﹄JSOd QJ QU独联体各成员国要“独”也要“联”边桂利评独联体加强一体化趋势沈青兰独联体国家要求加强统一的原因和前景苗永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政治俄罗斯:动荡中的相对平稳潘德礼一九九四年俄罗斯政治形势回顾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外贸在保加利亚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保共十二大决定“把国民生产与世界市场的需求最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第八个五年计划(1981~1985)和1990年以前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保加利亚有一系列特点——国家幅员不大,国内市场有限,所以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参加的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成果。外贸方面所推行的新经济机制在于提高各经济组织和外贸组织的作用、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加强对外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的对外开放理论斯大林对外开放理论有什么局限性?高铁生、张晶在《斯大林对外开放理论初探》一文中(载《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第174期A-27)作了分析。(一)对发展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长期性认识和估计不足。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对外贸易是“达到经济技术独立的一种手段”。“现在不得不输入设备”,是为了将来不输入设备。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后来斯大林就认为工业化的巨大成就使苏联无论从生产技术设备,还是从工农业技术装备程度看,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成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因而  相似文献   

9.
关于“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评价的演变苏联理论界近几年来发表大量文章探讨社会主义问题。苏联学者们认为,二十年代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列宁晚年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它已扭曲,已变形。二十年代末以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是直接从斯大林的手中接过来的。苏联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是遵循斯大林的思想编纂的。二十年代末以前苏联经历的“军事共产主义”(1918~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这两个时期实际上是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具体体现。这两种模式并非起自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从解放运动刚产生起就存在这两种模式,并一直进行着斗争。“社会民主运动和军事共  相似文献   

10.
“改革就是革命”。具体地讲改革就是模式的转换,就是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前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都面临着三种模式的转换,即:①传统模式——改革的对象:②转换中的模式——改革中的现行模式:③新模式——改革的目标模式。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也即斯大林式,或称国家社会主义模式,主要形成于苏联三十年代斯大林执政  相似文献   

11.
(1997年9—10月)前苏联东欧读‘苏联解体亲历记》摘记(续) 钟 民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发展状况与私商——兼论二十年代市场的特点 胡舟白关于列宁“直接过渡”思想的再探讨——与俞良早同志商榷 陈波俄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谈新大林与语言学问题 邢艳琦十月革命与列宁战略思想的两次转变 俞良早重评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 李心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左凤荣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反响 刘志清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建华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论 ’——近年来俄学术界有关十月革命的评论 聂锦芳试论意识形态在苏联解…  相似文献   

12.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以来,苏联在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迈进了较大的步伐。去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在改革的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成果。全会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观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停留在斯大林时期的水平上。陈旧而僵化的理论严重地干挠了社会主义实践,以至于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阻碍社会发展,限制进步改造”的机制。为了克服这种障碍机制,必须“对社会进行真正革命性的和全面的改造”。这就为深化改革找到了理论依据。更为重要的是,6月下旬举行的苏共中央六月全会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接着,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批准了《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这两个文件互为补充,提  相似文献   

14.
对安全的追求,对于形成斯大林在战前、二战中以及战后不同时期的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政治看,这种政策不仅是动员苏联人民应对斯大林所认为的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同西方的对抗的手段,而且也是巩固他在苏联最高决策层内地位和权力的一个手段。斯大林是苏联在战后关键问题上,诸如东欧的前途、德国问题以及对日占领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的决策者。斯大林努力主导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治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沿着苏联西部边界建立一个安全地带。斯大林认为,这一目标同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并不矛盾。斯大林希望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可以被英美所承认,以换取苏联承认西方在欧洲其他地区的影响。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担心同英美的合作可能面临失败。然而,斯大林对东欧的控制最终还是被西方认为是挑战西方,从而产生了与他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对自身安全与意识形态的追求,一方面同西方所坚持的所谓"民主、自决"原则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苏联的目标同美国日益扩张的在全球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使欧洲逐步分裂成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在同西方盟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斯大林在较少重要性的问题上,如的里雅斯特问题、其卫星国的赔偿问题以及托管地等问题上表现出灵活性,也愿意作出妥协。而在主要问题上,斯大林则毫不妥协。苏联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对土耳其、伊朗的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苏联的主要理由,成为导致冷战爆发的重要事件。就这样,苏联和美国这两个战时的盟友,领导着各自的阵营,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外政策的目标和手段都显现出“欧洲民事强权”的特点,这是由欧盟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欧盟的基本价值观决定了欧盟对外政策中的规范性内容,而欧盟对外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它的军事能力又制约了欧盟对外政策的手段选择,因此,欧盟对外政策在实践中选择“民事强权”模式有其必然性。然而,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实践表明“欧洲民事强权”的军事成分在不断增多,这虽然还不能改变“欧洲民事强权”的特性,但至少表明这一概念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一、对个体经济进行法律调整的提出关于苏联的个体经济,应该承认,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属于个体经济的范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提到法律调整这个高度的。而在“斯大林模式”的时代根本不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也就不可能有个体经济的法律调整。然而,经过从50年代到80年代三十多年的实践,苏联同东欧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逐渐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个体经济仍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  相似文献   

17.
苏联八十年代中期掀起的改革浪潮使“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热门话题,特别在苏联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五六年来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纷纷登台亮相。讨论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即以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前后为分野。前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今后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争论的焦点可以概括为斯大林搞的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斯大林模式确有弊端和缺陷,他本人也有严重错误。但斯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除了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之外,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都已提出了关于自治的思想,在这些国家里,自治已成为一种日益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自治理论的提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推行自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对此做一些比较研究。一、自治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在苏联东欧国家中,无论是最先提出自治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  相似文献   

19.
苏联经济增长停滞的特点苏联经济的整个结构形成了苏联经济的特点,并且和经济增长停滞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列举苏联经济的几个特点。1.领土广阔、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一百多个民族等等。这是苏联所具有的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的特殊条件。2.苏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干扰和破坏。3.政治上实行单元制。继承传统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坚持三十年代斯大林所确立的集中指令性的实物型计划经济和重工业优先发展原则。4.是经互会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1996年5一6月前苏联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与前苏联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刘希德前苏联第一所国际儿童院罗威六、七十年代台苏关系探析刘中刚宋力俄罗斯学者论苏共二十大、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任建华摘译列宁的民族理论与实践—纪念列宁逝世72周年华辛芝民族主义在前苏联的表现及特点张建华前苏联的生态学研究张国胜杜布切克与勃列日涅夫等前苏联领导人的会谈记录陶涛译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命运薛汉伟孙代尧也评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左风荣再谈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及其历史沿革薛新国90年代中欧国家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李兴新东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