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时期以来,日本以美国为依傍,狐假虎威,不断突破一些既定防线,向海外派兵、惹四邻不安。而美国为了培养在亚洲的“代理人”,也着为提升日本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大有把日本塑成“亚洲的英国”之势。人们不禁要问,日美合作到底会走多远?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地时间1月1日深夜,美国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最后一刻,就“财政悬崖”危机达成了临时性妥协方案,暂时避免了美国经济坠人悬崖,但是美国“财政悬崖”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汪堂峰 《现代领导》2009,(10):46-46
2009年8月30日晚。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结束投票,在野党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众议院总数480议席中的308席.大幅超出过半数所需的241席,民主党成为日本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第一个将其取而代之的在野党,这一结果也将日本新一任首相、民主党现任党首鸠山由纪夫推向了前台。  相似文献   

4.
所谓亚洲的“社会主义”,就是指当代在亚洲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总称。一般来说,社会主义在亚洲的传播较欧美约迟半个世纪。亚洲的“社会主义”是由欧美输入的,最早是由一些日本的知识分子从美国带回来的,他们在1880年创办的《六合杂志》。1887年创办的《民国之友》上发表若干篇介绍欧美“社会主义”的文章,1898年日本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1900年又创建了日本社会民主党——亚洲最早的“社会主义”政党,该党当天就被禁止。在这以后,亚洲各国陆续出现一些搞“社会主义”的政党,较早的有:1904年巴库石油工人的伊朗社会民主党(1911年解散)、1908年印度尼西亚大学生良智会,19  相似文献   

5.
陈波 《现代领导》2011,(5):44-45
互联网催生“草根茶党” 今年4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参加2012年总统大选,成为美国政坛上首位参选候选人。众所周知。美国大选一向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角力的政治舞台。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原本微不足道的“茶党”在政坛上迅速崛起。这为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增加了某些变数。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末,从知名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国翰威特公司每年举办的年度“最佳雇主”名单中爆出了一则新闻:广东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获得“2005中国最佳雇主”、“2005亚洲最佳雇主”两个称号。本次评选中,全亚洲共有13家企业获得“2005亚洲最佳雇主”,除南方李锦记外。其余均为强生、波特曼酒店等国际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7.
美国“重返”亚洲意欲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在泰国访问时面对媒体郑重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亚洲事务将在美国议事日程中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04,(5):16-16
3月2日,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克里在10个州同时举行的“超级星期二”预选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现任总统布什在11月大选中争夺白宫之位。克里“无往不胜”的势头令现任总统布什开始担心他的连任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焕利 《时事报告》2012,(11):66-67
日本非法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的行为,其实并非简单一场“闹剧”,而是蓄谋巳久的。日本多届政府很早就想把钓鱼岛“国有化”,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日本政府借机公然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效力,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开挑战。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制定对日战略的基础之一,就是通过美日联盟来保障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美国这一决策始于战后《旧金山和约》的对日安排,其次是《美日安保条约》的签署。60多年来,美国的亚洲战略始终紧锁着“把日本变成美国的附庸”这一设想,其目标是“使日本在战略和行为上与美国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2012年11月6日举行的美国大选中,现任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击败“白富帅”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然而,奥巴马虽然赢了,美国却没有赢。美国的极化政治无处不在,而且愈演愈烈。美国的下一届国会依然保持着分裂:众议院由共和党主导,参议院则仍由民主党把持,民主、共和两党相互说“不”,谁也不服谁。  相似文献   

11.
章永乐 《探索与争鸣》2022,(1):164-176+180
1900年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演讲中提出,应将美国的“门罗主义”适用范围扩展至菲律宾乃至亚洲。此议不经意间介入了美国在赢得美西战争后关于如何重新定位“门罗主义”的辩论,引发了美国主流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伍廷芳的提议是其“均势外交”思维方式的运用,其立场和思维方式与梁启超、孙中山等受到日本“亚洲主义”影响的旅日精英存在显著差异。对比伍廷芳与美国论者对“门罗主义”的再定位,有助于理解20世纪初中美两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和互动方式,丰富既有的对于“门罗主义”全球传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了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国际宪兵,成了世界反动势力的中心。为了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美帝国主义打着“防御共产主义”的旗号,在亚洲扶持日本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企图依靠他们来达到控制中国、控制亚洲的目的。美国一方面全力支持蒋介石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另一方面扶持日本,想把日本培植为反对中国及亚洲人民的中心堡垒,妄图把中国变为美日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殖民地。美帝国主义倒行逆施的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一九四八年六、七月  相似文献   

13.
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曾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代表民主党,用象代表共和党。从此以后,驴象成灵美国两大政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因此后来人们将美国大选称为“驴象之争”。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底奥巴马宣布他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以来,美国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融军事、外交、经济与意识形态等手段于一体的“重返”亚洲战略,尤其是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部署和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强化对华战略制衡和防范力度进一步加大,从地区到双边全面加强对华竞争姿态。美国的“重返”给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带来新元素,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出现一些新变化。一、中国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加大首先,美国着力打造同盟及伙伴关系网络,对华实施离岸制衡的后果是:亚洲国家在安全上进一步陷入选边站队的处境。尽管无需夸大由此可能给中国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但它却是美国削弱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中国在外交上面临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赵茜 《人民论坛》2013,(7):248-249
日本将战后赔偿演变成对二战亚洲受害国的外交筹码,形成事实上的“赔偿外交”。“赔偿外交”的成功实施,帮助日本企业重返东南亚,有力促进了日本向重化工业方向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模式的选择和建立。  相似文献   

16.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中国东北边境制造挑拨中朝两大民族的“万宝山事件”。8月,日本借口一名军官中村大尉在东北失踪,大肆挑衅,并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增强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接着,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反以中国军队破坏为由,挑起战火。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军队悍然攻击国民党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以后,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和世界而迈出的第一步。对于日本制造的这次事变,蒋介石却下令东北军“绝对…  相似文献   

17.
“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陷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日本是东北亚地区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还只是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大日本帝国”。“大日本帝国”,其兴速,其亡也速,存在不足百年。以1868年的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骤然于19世纪末叶出现在东方,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大日本帝国”迅速崩溃败亡。日本军国主义不仅危害了世界和亚洲,特别是对中国、朝鲜人民犯下了罄…  相似文献   

18.
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具备领导能力的精英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现状。日本:与亚洲教育的差异在于“逻辑性思维”与“领导能力”  日本的国民普及教育水平虽然很高,但在精英教育方面,与欧美相比还是稍逊一筹,这是不可否认的。那么,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如果从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大学的留学生的情况看,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亚洲教育的水平,因为亚洲各国精英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留学。  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印度人都以绝对优势取胜。他们不仅人数多,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奇迹”还是“幻影”日本东洋学园大学教授山田充彦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状况令人刮目相看,其经济增长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引进的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是最多的,外汇储备正在增加,沿海城市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继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20.
刘江永 《时事报告》2009,(10):52-55
9月16日,民主党党魁鸠山由纪夫接过首相大印,郑重履新。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这些对近年来被小泉等人搞得乌烟瘴气的中日关系,无疑是个利好。但执政后民主党能否施展抱负,带领日本从“官主”走向“民主”,从右倾走向“友爱”?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不可抱过高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