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张翼 《半月谈》2004,(22):47-49
我国现行人口政策取得巨大成效: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我国人口到2004年年初才达到13亿左右,将达到13亿的时间推迟了整整5年;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不可或缺的人口优势,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可贵的自省2004年12期《人口政策:面临两难选择》 从去年开始,学术界就开始对中国人口政策反思和自省。而1月6日的13亿人口日更以其强烈的象征意义,昭示着中国的人口政策到了个总结和反思的阶段。中国人口从12亿增加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1):63-6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980年的222%下降到2007年的20.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推迟了4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8年的12.0%6下降到2008年的5.2%。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天下     
世界人口每12年增长10亿联合国统计显示,世界人口从10亿增长到20亿用了一个多世纪,从20亿增长到30亿用了32年,而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就增长10亿。两千年前世界  相似文献   

6.
每每想起一则笑话就忍俊不禁曾有一名日本人这样质问中国导游:为什么中国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导游轻描淡写地答道:要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那么现在人口还要再多出4亿。如果这4亿人都游来日本,你们欢迎吗?日本人顿时语塞计划生育,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这是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主旋律、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控制人口增长的贡献不可磨灭。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在5亿左右,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加之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致使到70年代末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接近10亿。面临严峻的人口形  相似文献   

7.
综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之初的全国范围实施,到当前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接近40年的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规模过快增加所带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1,(21):3-3
2010年中国进行了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结果反映了三个意想不到的趋势。第一是,人口总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人口总量从2000年的12.7亿,仅仅增加到了现在的13.4亿人。其次,老龄化的问题比想象中的严重。普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13.3%。第三个重要的趋势,则是城市化的水平快于正常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人口政策执行的结果,对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轨迹的进行梳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主要从生育率、死亡率、净增率、总和生育率的历时态变迁中,讨论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对当前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对未来人口政策的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政策性建议:第一步,在2020年小康社会建成之后废止原有限制生育的政策;第二步,在2021-2025年实行家庭友好型社会建设,逐步但富有实效地减轻育儿成本;第三步,2026年之后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先从第二孩开始为未成年子女提供一定生活补贴及其他可能的社会服务,从育龄妇女的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刺激生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20-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其总数仍颇为可观,但20-24岁的新增劳动力人数将大幅萎缩,由2010年的约1.25亿下降到2020年的0.68亿,其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15%降至约8名。人口老龄化状况严峻,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银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同样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使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3亿,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父辈和祖辈众多的宠爱中已经长大成人。 日本投资银行百富勤在调查报告中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消费繁荣期,随着中国“80后”独生子女步入成年,他们将成为消费的主力,引领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潮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时代基本上执行人口自由增长政策,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劳动力的快速增加与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稀释了人均社会财富,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和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进入邓小平时代,中国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方面减少了中国增加的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以及人口红利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嵌入了新马尔萨斯主义。中国沿着同时减小分母和增加了分子的第三条途径实现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实行,中国人口结构出现少子化和老龄化两大主要问题,继2013年的"单独二孩"的人口政策之后,2015年实行普遍二孩的人口政策。这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必要人口政策的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从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以来,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劳动力红利还能享受多久成为人们不断追问的问题。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一胎化"政策再实施下去,必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应尽快加以全面调整。2011年两会,《今日中国论坛》记者从小组讨论会上获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名提出中国要尽快  相似文献   

14.
重视老年妇女问题 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中国妇运》2007,(2):18-21
一、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模式的制度创新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口问题、婚姻家庭和计划生育工作同样处于前所未有的结构转型时期。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妥善解决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人口问题已成为公共政策、社会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核心议题。本文运用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首次全面评估、分析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计划生育政策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诸多理念性、结构性、体制性缺陷,直接或间接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严重的社会后果或新型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现代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看,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战略转型迫在眉睫。笔者从传统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经验教训、世界人口变迁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重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框架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宏观的"以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为基础"(social policy-based)的新型人口政策框架,以取代传统微观的"以计划生育为基础"(family plannjng-based)的人口政策,为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和提高全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奠定制度化基础,旨在用现代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直实行严格控制人口的战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20年来全国少出生人口3亿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愈加严重。造成人口比例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经济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低谷,从高峰到低谷共经历18个月.GDP的增长从13.4%下降到6.1%。之后,中央开始采取各种强制性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回升,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向上回升,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达到10%以上.形成了一个V字型曲线。今后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最终经济增长会出现加快趋势。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以降低生育水平为要求、以提供和实施避孕节育措施为手段的政策体系。该政策初步形成于1962年(推行于城市和农村人口稠密区),对城市居民生育行为由多育向少育转变有积极引导作用;全面实施于1973年,以晚婚、最多生育二孩和间隔四年为要求,对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传统生育行为有极大矫正作用,使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强化于1980年,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为标志(农村实行的则是一胎半政策)。这一政策将国家人口控制目标放在首位,城乡生育率在短期内降至更替水平及以下,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新一代青年人婚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改变,晚婚、内生性少育成为主导。有鉴于此,二孩生育限制逐渐放开,进而放开三孩生育。  相似文献   

19.
看到一篇文章,呼吁"停止计划生育,鼓励生育已刻不容缓"。文章用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口模式已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如果不停止计划生育,2020年中国人口将不是预期的13.5亿,而是降低到11亿,影响中国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当时,因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了三十多年,许多人担心"单独二孩"会使我国人口增长会出现骤然高峰期。国家卫生计生委预测政策调整后的一段时期,出生人口将会适当增长。2015年全国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也不会突破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也表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为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