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汤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用齐墩果酸、西利宾胺和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纤软肝汤,并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M、PCⅣ)和总有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抗纤软肝汤通过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达到逆转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双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的术式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胆汁引流量,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三烯B4,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方面,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相比T管胆汁引流量,观察组患者术后第5 dT管胆汁引流量即开始出现明显减少,相比对照组,引流量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肝功能及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各指标改显著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对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减少胆汁淤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住院病人234例,分为乙肝Ⅲ号治疗组(76例)、近红外信息辐照组(73例)和联合治疗组(85例)。在基础治疗(包括甘利欣,复方丹参液等)上采用单纯的中药外敷、肝病治疗仪近红外信息辐照以及两联合治疗等三种不同方法,观察各组患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相关指标如PGA、肝纤三项(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CⅣ型胶原(CⅣ))、肝血流的变化。结果:3组皆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以联合治疗组为;3组肝功能复常比较,差异有显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性;在改善PGA、肝纤三项和肝血流量方面,联合治疗组优于乙肝Ⅲ号治疗组和近红外信息辐照组。结论: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较单一方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序贯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胆道术后围手术期应用中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加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加服补中益气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除舌淡苔白、脉弦细评分以外,观察组患者主症积分、其余次症积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第5天开始,观察组胆汁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镜联合取石术后序贯补中益气汤和四逆散加减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肝郁脾虚型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防治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川芎嗪及服用加味茵陈四逆汤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a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Ⅲ,PC-Ⅲ)]及肝脾彩超检查(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及脾静脉直径),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PC-Ⅲ、HA、LN、Ⅳ-C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PC-Ⅲ、HA、LN、Ⅳ-C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脾厚度、脾静脉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脾静脉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肝门静脉血流量及脾厚度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西医基础治疗,加用川芎嗪联合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胆道闭锁术后患儿,能更显著地改善胆道闭锁术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T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提高胆汁引流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除,防治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CT定量测定作为主要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观察清肝方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调整饮食及体育锻炼等方法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肝方随证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肝/脾CT值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失4、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1% vs 51.8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肝脏CT值和肝/脾CT值比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清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肝/脾CT值比值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判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积颗粒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肝积颗粒保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生存时间以及T细胞亚群、AFP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瘤体缓解率为20.00%、稳定率为90.00%,对照组分别为16.67%、63.33%,其中,瘤体稳定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升高CD3、CD4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FP值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积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抗胆瘀汤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或病房治疗并在本院生产ICP孕妇,治疗组(195例)口服清热疏肝的抗胆瘀汤,另设对照组(76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8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或血甘胆酸(CG)明显下降,有显性差异(P<0.01),且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抗胆瘀汤对ICP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减少剖宫产率、降低早产率、增加新生儿体质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客观地评价安痔注射液治疗各期内痔和静脉曲张型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一次性注射疗法 ,观察 10d ,并与消痔灵对照。结果 :治疗组 30例 ,痊愈 2 8例 ,痊愈率 93.33% ;对照组 30例 ,痊愈 2 4例 ,痊愈率 80 .0 0 %。结论 :安痔注射液疗效高于对照药消痔灵注射液 (P <0 .0 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配合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仙灵骨葆 手法组38例用仙灵骨葆加手法治疗,并与单纯仙灵骨葆治疗36例、单纯手法治疗34例作对照观察,治疗30 d后根据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仙灵骨葆 手法组与仙灵骨葆组、手法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也有明显改善(P<0.01);仙灵骨葆 手法组与手法组、仙灵骨葆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仙灵骨葆 手法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仙灵骨葆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服多酶片与绞股蓝总苷片 ,前者加服疏肝降脂方 ,后者加服复方丹参滴丸 ,1个月后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 2 1例 ,有效 1 2例 ,显效率为 5 8.3% ,总有效率为 91 .7% ;对照组显效 4例 ,有效 1 0例 ,显效率为1 3.3% ,总有效率为 4 6 .7%。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疏肝降脂方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佐治肿块期肝经蕴热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肿块期肝经蕴热型P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外敷如意金黄膏,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肿块大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肿块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肿块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对肿块期肝经蕴热型PCM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比法将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针灸正骨法和正骨法配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疗法相对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针灸正骨法是治疗急性期LIDP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5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男8例,女4例;年龄22-58岁,平均45.2岁;骨折碎块4-8块,平均6块。均采用分层复合固定及综合治疗。结果:经4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膝关节功能按王亦璁对一般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1.7%。结论:对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分层复合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是一种可靠、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和熏洗,对照组内服芬必得,治疗6周后按JOA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进行打分评估.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良率为82.6%.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屈曲角度及强直挛缩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没有内服药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外治法是非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髓不同程度抑制的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对照组(仅常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各60例,治疗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KPS改善率分别为28.33%和10.00%,恶化率分别为31.67%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存质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ZL-2003免疫治疗系统辐照能拮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KPS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