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楠 《中国公证》2011,(10):50-54
遗嘱.是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允许的方式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物.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人可以通过订立遗嘱变更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应继份额.可以取消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可以将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或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2.
遗嘱     
朱珠 《江淮法治》2012,(10):38-39
富翁:律师.我不行了…… 律师: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富翁:别废话了,抓紧时间,我要立遗嘱! 律师:好的,您财产的分配方式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继承法的颁布施行,法律常识的普及,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用遗嘱处分自己财产的方法越来越感兴趣.遗嘱继承的法律地位也将日趋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继承法还待完善,因此,研究探讨有关遗嘱继承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公证遗嘱的效力问题所谓公证遗嘱是指由公证机关办理的遗嘱.我国继承法第20条第2、3款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5.
遗嘱疑云     
一丁 《法治纵横》2013,(18):35-36
边城作曲家肖云文的爱妻陆小敏小巧玲珑,绰约多姿,气度不凡,名气很大,是边城乐坛上首席小提琴大师。当年,这个佳丽曾是许多名流追求的对象,独有肖云史近水楼台,捷足先登,与之结为伉俪。他们曾是边城轰动一时弯风和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今办理遗嘱公证的人们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遗嘱当事人年轻化的趋势,这给我们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继承法>对于遗嘱公证的规定很少,缺乏操作性,司法部制定了<遗嘱公证细则>,对办理遗嘱公证作出了具体规定,但笔者认为其中的某些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一、共同遗嘱带来的问题 共同遗嘱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共同的财产所有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他们共同所有的财产及其相关事务作出的共同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执行效力的法律行为.它仅以财产的共有性为依托,而不存在遗嘱人之间身份上的关系或身份上的限制.它一般是对共同财产的共同处分而不涉及到共同遗嘱人各自所有的其他财产.这种遗嘱在生活中较为少见.另一种是夫妻双方共同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他们共同所有的财产和其他事务作出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执行效力的法律行为.此类遗嘱往往包含夫妻个人财产的处分内容,因此它是集共有财产和个人财产为一体的一种混合遗嘱.此种情况在现实中较为多见.也比第一种共同遗嘱形式复杂.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颁布的继承法中,向人们推出一种新的遗嘱形式,即录音遗嘱。这种形式是我国继承立法中首次采用,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新的形式的产生,并能得到法律的许可,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录音遗嘱的长处,就在于遗嘱人可通过录音机这一较先进的工具,来表示他处分自己财产的遗愿。这对于遗嘱人来说,无疑又提供了一大方便。但这种形式的采用是否能在我国生根,是否能切实地保证遗嘱人遗愿的实现,本文略述己见:首先,从立法角度考察,继承法有关规定将难  相似文献   

9.
对于通常由夫妻间订立的共同遗嘱究竟应该如何认定,国外立法各树旗帜,我国继承法未作明确规定,而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都持肯定态度。其主要理由是夫妻间订立共同遗嘱有利于财产所有人意志的自由体现。笔者认为,共同遗嘱这种遗嘱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背离民法学原理,且在实践中弊多利少,隐患很大,故不宜提倡。民法学原理告诉我们,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主要条件之一,是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不同的民事行为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方式要求各有不同。在合同行为中,双方意思表示不仅要真买,而且要求合意。而对遗嘱行为,法律所强调保护的,是遗嘱人单方真实意志的自由体现。道理很简单,因为遗嘱是财产所有人在生前对自己财产所作的预先  相似文献   

10.
遗嘱生效吗     
颜修  闵长岭 《检察风云》2008,(12):50-51
编者按:立遗嘱摆平身后事,却未料反而引来了一场讼争,这大概是陶抱山生前怎么也没想到的,囚为他为自己的遗嘱注明了一个生效条件,即:囚本次手术不成功而亡故后本遗嘱立即生效.那么,手术后12天病亡--……  相似文献   

11.
无效的遗嘱     
为了一套房子,一对情同手足的亲姐妹,在母亲死后打起了官司。早在十几年前,张老太的丈夫去世了.老人当时就选择跟大闺女一块儿过。于是姐姐就和丈夫搬回母亲那里,开始照顾老人的起居?2002年7月,医院给老人做出了诊断,说老人患上了脑萎缩,虽然对老人进行多方救治.但最终老人还是医治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2.
立遗嘱人死亡后,遗嘱执行人在一定期间内应作出是否承诺的表示,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催促其尽快答复。如若承诺,遗嘱执行人必须马上就职,执行其职务。其执行程序如下: 1.通知死者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遗嘱执行人在得知遗嘱人死亡的消息后,应及时将这一情  相似文献   

13.
江中帆 《检察风云》2006,(22):52-53
两份遗嘱内容截然相反,兄妹争执不下对簿公堂。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有效——母亲病亡后给一对儿女留下了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可是,兄妹两人却分别握有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各一份,由此引发了一场遗产争夺大战,并将官司打到了法院。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有效呢?2006年8月28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真假遗嘱案作出了终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我国公民设立遗嘱有五种形式: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除公证遗嘱是由遗嘱人亲自申请,由公证处办理外,其他四种形式的遗嘱都是由遗嘱人本人(有时要有在场人见证)亲自订立的。为了区别于公证遗嘱,我们将公证遗嘱之外的由遗嘱人亲自订立的其他四种形式的遗嘱通称为“自行遗嘱”。公民的“自行遗嘱”是我国遗嘱形式多元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遗嘱民事法律活动运行中的重要机制和渠道。实践证明,公民遗嘱形式的这种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在《继承法》中对公民“自行遗嘱”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为遗嘱人自主选择遗嘱形式提供了法律依据,极大地方便了遗嘱人实施遗嘱的设立、变更或撤销等行为,对遗嘱民事法律活动的畅顺流转与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公民的这种“自行遗嘱”在遗嘱设立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会影响到遗嘱本身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从公证遗嘱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公证遗嘱的现行法律规定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取消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完善公证遗嘱被撤销、变更的规定,明确规定公证遗嘱中的见证人制度,不对公证遗嘱的内容进行审查等几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公证遗嘱相关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司法部2000年3月24日发布施行)第57号令第一条为规范遗嘱公证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第三条遗嘱公证是公证处按照法定程序证明遗嘱人设立遗嘱行为真实、合法的活动。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第四条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第五条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遗嘱…  相似文献   

17.
偏心的遗嘱     
2016年4月,一条《父母去世,房子肯定属于独生子女吗?》的微信引起大家的热议:独生女小丽在父母先后死亡后,由于奶奶还在世发生了转继承,无法过户父母的房屋.更让小丽困惑的是,转继承中获得房屋份额的姑、伯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即使大家放弃继承,自己也很难召集大家帮助自己过户房产.律师认为,小丽的困惑在于父母在世时没有留下遗嘱.但现实生活中,即使父母留下遗嘱,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小丽式”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遗嘱是指遗嘱人为处分自己的遗产和其他事务而制作的书面文揭,属于遗嘱人自创性的文书,其内容源自死者的意思表示。困于遗嘱人自身的文化素养、法律意识等,特别是受订立遗嘱时的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遗嘱人在遗嘱中所运用的语言文字等未必精确,致使其真实意思得不到准确的表述,因而对遗嘱加以解释实有必要。我国继承法对遗嘱的解释并无具体规定,在理论上亦疏于探究。有鉴于此,本文拟作初步探讨。遗嘱解释的概念所谓遗嘱解释,即对遗嘱的内容作出解释,以探求遗嘱人的真实意思。遗嘱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涵盖的解释主体比较广…  相似文献   

19.
(一)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按照法定的方式处分个人财产或其事务,并在其死亡后生效的法律行为。遗嘱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五种形式。但自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遗嘱是死者生前所为的,于其死后生效的处分其遗产的单方法律行为。以遗嘱人的死亡为生效的时间要件;以遗嘱人选择自书、代书、录音、口头或公证遗嘱五种形式为遗嘱的形式要件;以遗嘱人在立遗嘱时须有遗嘱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所处分的财产系遗嘱人个人合法财产,遗嘱内容合法并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为遗嘱的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20.
母亲病亡后给一对儿女留下了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可是,兄妹两人却分别握有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各一份,由此引发了一场遗产争夺大战,并将官司打到了法院。那么,究竟哪份遗嘱有效呢?2006年8月28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真假遗嘱案作出了终审判决,持有母亲最后遗嘱的哥哥,本以为胜券在握,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手中的母亲最后的遗嘱,却敌不过妹妹持有的时间在前的遗嘱,不但输掉了官司,而且输掉了亲情。母亲病亡后给一对儿女留下了一处价值不菲的房产,可是,兄妹两人却分别握有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各一份,由此引发了一场遗产争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