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安院校的知识分子,是培养公安警官、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中年知识分子更是承上启下的工作骨干。了解和掌握死亡原因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有效的做好教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8年来(1970~1998年)教职工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材料和方法对1970~1998年期间死亡的教职120例、死亡前的健康体检表整理分析。以医院出具与死亡在接有关或关系最大的疾病为“主要死因”的证明书进行统计分析。教职工人数学院人事部门提供的当年正式在编工作人员为依据。2结果2.1将20例死亡病例按照疾病系统分类,可见循环系统6…  相似文献   

2.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为Ⅰ型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为Ⅱ型呼吸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内科急重症之一,文献报道病死率为10%~60%。呼吸衰竭临床分类方法很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有引起完全窒息或呼吸骤停的危险,可在4min内(或稍长)致死,为临床急症,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多以机械通气为主,中西药治疗为辅。而慢性呼吸衰竭控制得当可生存10年甚至数十年,其最常见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该病每因感染致病情加重,呼吸衰竭表现突出,其临床多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其治疗除必要时机械通气外,多以中西药结合治疗为主。查阅近几年文献,对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规范化、系统化辨治少有报道,现将我们对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辨治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湿且易耗伤津气为原则组配,完全符合其学术见解,临床颇为常用。因未立方名,当代多特称王氏清暑益气汤,收载于诸多医籍中。  相似文献   

3.
我科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华蟾素治疗67例肿瘤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现报道如下,并就华蟾素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手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53~72岁(53~59岁23例,60~69岁37例,70~72岁7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7例,其它5例。手术时,38例侵及深肌层,周围淋巴结有癌转移者2例(2/9~9/16);29例侵及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者7例(2/9~9/16)。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完全切除与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标准方案化疗4~9疗程,其中化疗4疗程9例,6疗程37例,9疗程21例。所有病例入院前3个月未行化疗。入院时经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法(KPS)评分,30分者21例,40分者18例,50分者18例,所有病例均无化疗指征。术后1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5例,其中胃癌3例,结肠癌2例;术后2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15例,其中胃癌9例,直肠癌6例;手术3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47例,其中胃癌22例,食道癌11例,直肠癌1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重症闭合性胸外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重症闭合性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纤维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胸痛程度,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评价炎症程度,采用血气分析评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第3、7、12天末,治疗组患者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外周血WBC计数、血清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提高重症闭合性胸外伤患者肺泡的通透性,改善肺组织的通气及换气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笔者以自拟和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与天冬素片组36例对照,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B超探查肿块大小、个数,并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且除外乳腺其他良性病变和乳腺癌。74例患者都有经前乳胀、抽痛加重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年龄21~52岁,平均36.3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9年;乳房单侧患病25例(其中单个肿块9例,2~5个肿块16例),双侧患病13例(其中两乳各1个肿块8例,3~8个肿块5例)。对照组36例:年龄20~51岁,平均35.50岁;病程最短2.5个月,最长8年;乳房单侧患病24例(其中单个肿块10例,2~5个肿块14例),双侧患病12例(其中两乳各1个肿块8例,3~8个肿块4例)。两组病例数、年龄、病程、肿块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重症蝮蛇咬伤的治疗经验。 方法 对26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西医疗法以局部扩创排毒、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为主,对危重症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重症监护等治疗技术;中医疗法以内服院内协定方蛇伤冲剂及采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为主。结果 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发生脏器功能损害26例,治疗后恢复25例。住院时间2~16 d,平均(7.72±1.35)d。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蝮蛇咬伤,治愈率高,脏器功能损害恢复好,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急性传染病,至今尚乏特效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为主,西药辅助的方法,共治23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特小结如下:诊断与分型一、诊断依据:符合乙脑流行季节;发病急,病程短;脑脊液改变和血象升高。二、分型标准:1.轻型:中等发热,神志清或嗜睡,或呕吐。2.普通型:高热、嗜睡,或昏睡,或偶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伴发难治性心衰竭,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变性、坏死和纤维变化改变,并导致严重的心肌功能失常,往往是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并存,且多为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常规方法治疗难以奏效,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一大难题。我科从1997年4月-2000年9月对26例经休息、限钠饮食及使用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普钠等治疗效果不显的心衰竭患者,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中,男22例,女4例,年龄49~78岁,平均65.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心衰竭7例。急性左心衰竭(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8例,慢性全心衰1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按Boston诊断标准[1]评分为(10.62±1.24)分,均>8分。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横径为4.5~5.6 cm,26例均有相应节段运动障碍。左室射血分数(EF)为0.35±0.038。 2 治疗方法 在卧床休息、限钠饮食、吸氧,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甘油、硝普钠、地高辛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停用硝普钠,改用前列腺素E1(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302)100 μg加入50 g/L葡萄糖或9 g/L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5~20滴/min,每日1~2次,疗程7~10 d,平均(9.2±2.0)d,有泵衰竭患者联合使用多巴胺。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早饱、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胃肠器质性疾患及肝胆胰疾病的一类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为对液体、固体或混合餐的排空延缓。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胃脘痛”、“心下痞”、“纳呆”、“呕吐”、“反胃”等范畴。笔者1997年2月至1998年12月运用和胃汤治疗FD 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FD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恶心等症状,并持续在4周以上,均在2周内经胃镜、B超或X线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符合FD临床诊断标准[1]。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8~61岁,平均46.5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8.5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7.9年。按上腹不适(胀痛)、嗳气反酸、食少纳呆、恶心呕吐4个临床主要症状分级,评出治疗前后症状总分数。3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2分:症状经常出现,中等程度;1分:症状偶尔出现,轻度;0分:无明显症状。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值:治疗组(9.17±4.55)分,对照组(9.20±3.76)分。  相似文献   

10.
1995年6月至1999年6月,笔者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再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按1987年成都全国第二届呼吸学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确立诊断。均为急性发病,按病情分轻、重两型。轻型:发热、咳嗽、喘憋较轻,呼吸稍促,两肺可闻及喘鸣音或少许湿罗音,全身症状较轻,无其他系统明显受累。重型:喘憋重,呼吸急促,发绀,三凹征明显,双肺湿罗音,心率加快,中毒症状明显,同时伴其他系统受累(如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发病至住院治疗的时间均在6d以内。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d~2岁;轻型27例,重型3例。对照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0d~2.3岁;轻型26例,重型4例。X线胸片表现为点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强、或透亮度增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卵巢静脉综合征(ovarian vein syndrome,OVS)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以女性体位性肾脏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1964年由Clark首先报告[1]。现将我院自1983年以来先后通过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及手术证实的5例OVS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年龄29~42岁,平均34.5岁,均有多次孕/产史(2例为3/1,1例为3/2),其中1例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1.2 临床表现 5例病史3个月~2.5年,均体瘦,多次孕产,渐发右肾区痛,多为胀痛,平卧位加重,立位可缓解,其中1例仰卧位多次发作右肾绞痛。体检: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右肾区叩击痛及深压痛,尿液常规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2.
疔疮“走黄”始见于《疮疹经验全书》,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败血症。为中医外科重危症之一。笔者运用五味消毒饮(注1)内服,普鲁卡因、青霉素局封,结合中医外治,门诊治疗该病10例,疗效满意。观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男6例,女4例。<20岁1例,24~30岁5例,31~40岁2例,>40岁2例。口唇3例,面颊4例,手指3例。 二、治疗措施 (一)内治: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向四周扩散,皮色暗红,高热头痛,烦躁不安,脉多洪数,舌苔黄糙,恶心呕吐,口渴引饮,或身发淤斑,或发黄疸,神昏谵语,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包块属祖国医学“症瘕”范畴。2年来,笔者运用二丹红藤败酱汤(徐志华老中医经验方)加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年龄25~50岁。已婚28例,未婚(有性生活史)2例。其中人工流产史15例,平均流产次数1.5次;已生育19例(剖宫产6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达5年,平均为6个月。妇科检查盆腔均能扪及明显包块,或有压痛等阳性体征,其中双侧有包块者2例。伴下腹疼痛者18例,腰痛者3例,腹痛伴腰酸者4例,肛门坠胀者3例,腹痛伴脓性白带者2例。上述患者均行盆腔B超检查,提示盆腔炎性包块,包块最大者10 cm×8 cm×7 cm,最小者6 cm×4 cm×3cm。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居老年期痴呆发病的首位[1]。我们用针刺治疗3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DSM-Ⅲ-R)[2]有关VD诊断标准、简短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0岁;均有2次以上脑卒中病史。其中伴有原发性高血压21例,伴有高脂血症18例,伴有冠心病15例,伴有糖尿病7例。中医辨证均属于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型,其中兼痰热腑实14例,兼有肝阳亢盛10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醒脑开窍。 2.2 取穴根据穴位功能取3组穴位。补肾填精组:太溪、肾俞、三阴交、气海;活血化瘀组:足三里、血海、内关、合谷;醒脑开窍组:百会、风池、神庭、率谷。辨证配穴:痰热腑实者加上巨虚、曲池、丰隆、天枢,肝阳亢盛者加太冲、内庭;语言不利者加廉泉、通里。 2.3 操作选用28号不锈钢针,1.5寸长,3组穴位中,每次每组选2~3个穴位,并根据兼证加2~3个配穴。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基本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7~79岁,平均66.2岁;平均病程45.2 h。CT片示梗死部位:基底核区22例,脑叶7例,背侧丘脑2例,内囊4例。临床表现:昏迷12例,言语不清或失语15例,偏瘫25例。伴原发性高血压史13例,糖尿病史9例。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 2 治疗方法 2.1 补阳还五汤内服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若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5?g,泡水代茶饮;痰多、胃脘胀闷,加胆南星、厚朴各10?g;面色潮红、烦躁,加钩藤12?g,夏枯草15?g;肢体偏瘫,加水蛭10 g,蜈蚣2条。30 d为1个疗程。 2.2 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采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0支)加入50 mg/L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5~30d。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取得明显效果,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及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扶正解毒通络组(简称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9~71岁,以45岁以上病人为多,占29例;发于头面部11例,胸胁部17例,腰胁部15例,其它部位3例。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2~69岁,45岁以上占21例;发于头面部9例,胸胁部15例,腰胁部10例,其它部位5例。所有患者都有带状疱疹病史,患处刺痛、灼痛或放射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扶正解毒通络法。基本方:忍冬藤30~60g,红藤、乳香、没药各9~15g,板蓝根、路路通各25~50g,酸枣仁、柏子仁各10~25g,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芪、女贞子、鸡血藤各15~30g。加减法:头面部加菊花、石决明,胸胁部加柴胡、郁金,腰胁部加续断、桑寄生,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每次服300ml左右,饭后服,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物。10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消炎痛25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B1 20mg,口服,每日3次。10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后痴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近几年来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诊断为轻、中度痴呆症(诊断及分级标准符合文献[1])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9~81岁,平均6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62~79岁,平均67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痴呆症状发生在脑梗死3个月内。经简易精神障碍状况检查法(MMSE)[2]和修订长谷川简易智力量表(HDS)[3]检测证实,有智能认识障碍、Hachinki缺血记分测定积分值>7。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单用清开灵(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生产,批号96083101)40 ml加入9 g/L氯化钠溶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0.6 g、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9 g/L氯化钠溶液50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给予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酒(查皮)鼻,俗名酒糟鼻,属于慢性皮肤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疗法。我们在临床上试用氦氖激光器(浙江大学制造,波长632.8nm,功率5毫瓦)直接照射患处和穴位(四白,素髎、迎香、颧髎)照射治疗二例,效果尚满意。 照射方法,病人取半坐位,直接照射患处的距离为30~50cm,时间10~15分钟;穴位照射距离为20~30cm,时间7~10分钟,每次选2~3穴。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休息3~5天,然后再进行第二疗程。  相似文献   

19.
笔者应用查少农教授所传“云风酒”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多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方药与用法:云实茎30克、八角枫根15克(鲜者量加倍)。2药切粹,加入白酒或黄酒2斤浸泡3~7天,取汁内饮,早  相似文献   

20.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我院肠道专科使用止痢合剂治疗55例。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一、诊断依据: 1.有饮食不节(洁)史.2.有典型的菌痢症状。3.大便检查:脓细胞 ~卅,红细胞 ~卅,有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二.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55例中,男22例,女33例.年龄16~50岁46例,51岁以上9例。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一般为每日10~20次,最多达40余次.发病初期,大便呈稀糊状:继则转为赤白相夹之脓血便,或呈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