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腐败的官僚是人民最憎恨的,老百姓骂他们贪官,贪官就是坏蛋。坏蛋有多坏,我们平时并不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对坏蛋的理解往往平淡,从没有深刻的体验。笔者有一次做饭,打开一个坏蛋,其臭无比,差点让我昏死过去。至此,我才对“坏蛋”这个词以及引申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什么金钱对一些人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哪怕是掉脑袋都在所不惜。原因很多,我只说:拜金主义是滋生腐败的温床。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很多人拜金,十分敬佩有钱人。尤其是掌握财政大权的政府或企业要员,如果经不起物质生活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也谈腐败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中,怎样破解贪官长期潜伏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所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然而归根到底,则是一个如何吏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起十二生肖,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关于十二生肖的传闻更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则趣味盎然的谜语——一是说清乾隆时期,乾隆帝考问大臣和珅:“可知每年这世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个——十二属相之人每种都可能有亡者:生一个——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个属相。”  相似文献   

5.
说起十二生肖,中国人再也熟悉不过,关于十二生肖的传闻更比比皆是,比如这两则趣味盎然的谜语——一是说清乾隆时期,乾隆帝考问大臣和珅:“可知每年这世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个——十二属相之人每种都可能有亡者:生一个——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个属相。”  相似文献   

6.
逸名 《党员文摘》2006,(11):10-10
康熙皇帝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继位时,国库储银仅有800万两,亏空大得惊人,堂堂大清帝国,竟是空架子。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最近一期《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要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不仅要继续整治拉票行为,还要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按照我国农历的说法,今年为虎年。虎年打  相似文献   

8.
一位贪官在入狱后曾这样说:“是对女色的贪恋-使我走错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3,(22):16-20
昨日还在挥斥方道,今朝已成阶下之囚。随着我国打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这样戏剧性的人生.已经存不少贪官身上发生,也将在更多的潜在贪官身上出现。  相似文献   

10.
昨日还在挥斥万遒,今朝已成阶下之囚。随菥我国打击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这样戏剧性的人生,已在不少贪官身上发生,也将在更多的潜在贪官身上出现。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求贤》2008,(10):45-45
1.官做到我这一级.基本上没人管了.一切都是“牛栏关猫.出入自由”.外部条件如此优越.不拿白不拿,不贪白不贪,我怎能不腐败呢? 2.身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老板、大款们,腐蚀的手段太高明了.攻击的力量太强了.想挡都挡不住啊.  相似文献   

12.
傅君 《党课》2010,(3):80-80
出身贫寒 苦读数年 刚进机关 谦虚勤勉 聪慧好学 精明能干 脱颖而出 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3.
王翔 《党课》2006,(12):42-45
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们,时不时地要表演一把、“作秀”一番:明明是视钱如命、贪得无厌,却要装成超凡脱俗、两袖清风;明明是好色之徒、男盗女娼,却要装成正人君子、道貌岸然;明明是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却要装成正直无私、清正廉明……揭示一下贪官的作秀伎俩,对我们认识其“庐山真面目”、揭露其腐败行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21):74-74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  相似文献   

15.
周喜峰 《奋斗》2020,(1):73-74
<正>京旗回屯也称京旗屯垦,是清朝统治者面对八旗制度造成的八旗子弟日益增多无以供养,而形成的一项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的政策。这一政策从乾隆时期开始,历经嘉庆、道光,直到光绪年间。京旗回屯政策虽没有真正解决满洲的八旗生计问题,但却将  相似文献   

16.
乐朋 《唯实》2015,(4):95
作为开年大片的《大清盐商》在央视热播,委实说,它是部为扬州盐商树碑立传的好戏。笔者无暇考证盐商的史实和传说,只说剧中的官商关系。权力操控下的盐引体制(盐引,便是官府授予盐商运销食盐的专利凭证),在乾隆晚期已千疮百孔。人口压力膨胀,社会矛盾交织,维稳开支庞大,吏治腐败蔓延,国库空虚日甚,大清“盛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原书记马德受贿案被媒体指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此案牵涉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马德以受贿603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韩桂芝受贿702万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田凤山受贿共计436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在这几起震惊世人的重大腐败案件中,当地共有260多名官员涉案,其中包括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的众多处级以上干部,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多人。虽然大案已经落幕,但是案件留下的教训太沉痛了,尤其是吏治腐败中危害最深重的买官卖官问题,值得有关各方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朝是西汉的极盛时期 ,却始终广泛存在着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对此 ,汉武帝推出了许多惩治腐败的措施 ,也收到了相当成效 ,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终于造成盛极而衰的恶果。个中的经验教训 ,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可 《党课》2011,(19):69-71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些贪官在大行腐败其道时,总以为自己隐藏得很深,别人都不知道,故而明知故犯,恣意妄为。其实,老百姓心里有数,看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