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点燃癫痫模型大鼠马内cAMP、cGMP的变化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海马内cAMP、cGMP含量。结果:癫痫模型组海马内cAMP、cG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cAMP/cGMP比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后cAMP有所增加,而cGMP、cAMP/cGMP值恢复正常。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抗癫痫作用与海马内cAMP、cGMP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笔者应用《伤寒论》中有关方治疗某些眼病,获取较好疗效。现特简介如下:一、大柴胡汤治疗红眼病:刘××,男,27岁,因双眼发红半个月左右,经点用氯霉素眼水、金霉素眼膏无效,故于1982年6月26日改请中医诊治。白眼明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方临床运用要义范仁忠(伤寒教研室合肥20038)关键词《伤寒论》,方剂应用笔者曾就《伤寒论》方的具体应用,着重从撷取主证、明察病机、合方投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然仲景方乃众方之祖,垂万世不易之法,其...  相似文献   

4.
五苓散君药之我见高天旭(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郑州450003)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张仲景五苓散为仲景《伤寒论》治疗水逆证(太阳膀胱蓄水证)之名方,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但本方以何药为君,则众...  相似文献   

5.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郑重光擅长方术,精于伤寒,对前人著述多有发挥,自成特色。郑重光生于公元1638年,卒于公元1716年,祖籍新安歙县,出生于江苏仪征,又寄居江都,后迁扬州府城。郑重光字在辛,号素圃,著有《伤寒论条辨续注》《素圃医案》《温疫论补注》《伤寒论证辨》《伤寒论翼》(《伤寒论翼》未见单行本,后有将5种书合刊为《郑素圃医书五种》)。  相似文献   

7.
试论张仲景对时间医学的贡献徐谦德(安徽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时间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222.19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以及辨证、治疗、预后等方面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屡有阐述,甚至反复强...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育质量,促进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将循证学习模式应用于《伤寒论》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能力。  相似文献   

9.
谢天心(1909~1978年),浙江省临海县白水洋人,台州医院中医师。行医四十五年,名闻全省。他不论临床或带徒,大都遵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辨证施治,著有《蜈蚣的研究》、《伤寒论方药研究》等。治学严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专著,其用方选药颇多精义。本文着重从原则性、灵活性、护正性、双相性、整体性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组方遣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麻黄汤证脉象析疑刘承哲王惠琴刘炜(安徽省灵璧县虞姬医院234200)关键词:《伤寒论》;麻黄汤证;脉象中图法分类号:R222.16麻黄汤是《伤寒论》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证的方剂。关于该方之脉象,大多根据第46条认为是脉浮紧。本文就《伤寒论》有关内容结...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证治通论》评介徐国龙(伤寒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伤寒论证治通论》;书刊评介《伤寒论》,中医之圣典,其证治法则,临床家之准绳也。余从事是书教学凡甘载,深感文约义丰,哲医幽奥,百读不厌。方欲逮密精求,顾以琐务纷繁,未及着手。适值《伤寒论...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条文中“柴胡证”及“但见一证便是”应当如何理解,后世医家各持异议。其中以成无己为代表,认为当是“或然诸证”;陈修园认为“一证”即是少阳提纲证;以恽铁樵为主一派认为当以“往来寒热”为是;以刘栋为代表一派认为“一证”即96条原文的四大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喻昌的《尚论篇》进行了探讨,认为喻氏赞同方有执的错简观,力主重新编次《伤寒论》;重视以纲带目,提出“三纲鼎立”说为其治伤寒学的主要思想。在研究《伤寒论》的同时,对其中的温病内容也另立专篇进行了归纳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记载了很多疗效确切的方药,更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伤寒论》中下利的病因及治法是多种多样的,对其中有证有方的下利条文进行探析及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下利的治法方药及体会辨证论治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所称饮证,是指水液在体内不能正常运化输布,停留于某些部位所致的病证。《伤寒论》一书中,虽未见有关该证的专题讨论,但对其病因病机,尤其是辨证施治的论述却遍见于六经各篇。据笔者统计,《伤寒论》中治疗饮证之法达19种,所创方剂合15首。这些治疗法则的确立和方药的具体运用,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至今仍为医家广为采用。现仅就《伤寒论》理饮之法及其应用作一归纳分析,并初步总结其立法、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小青龙汤方出于张仲景《伤寒论》,药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主治内停水饮,外感风寒咳喘等证。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本方加倍剂量治疗哮证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范畴,以腰腿掣痛、酸楚重着、麻木不适为主要症状.笔者以《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将本病分为太阳腑证、热郁少阳、寒凝厥阴等证,运用经方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当归四逆汤灵活变通,每获良效.今介绍病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龙骨牡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非透析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黄龙骨牡蛎汤灌肠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24hPr)、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效果不明显(P>0.05),治疗组水肿、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脘腹胀满、口淡不渴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脘腹胀满、口淡不渴评分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BUN、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FR、H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BUN、SCr降低值,GFR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大黄龙骨牡蛎汤灌肠,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CR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