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与后天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不但关系到本身时间界限的区分,同时还关系到对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等一系列中医理论概念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1 名称由来   先天、后天之名,源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可见先天、后天的本义,系指四时之气的先天而至,后天而至,其中的“天”,指的是自然气候而言,“先”、“后”者则为时间之先后也。引申以说明人身之先、后天,亦见于《内经》。《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从此二段经文推论,所谓“先天”,是指禀受父母“两神相搏”之精,以合成人体初胚之胎元,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它在整个生命中系“先身而生”。所谓“后天”,则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  相似文献   

2.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其中《消渴论》篇可反映其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思维。认为消渴病虽涉及肺、胃、肾等多个脏腑,但肾在诸脏腑中最为关键,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治疗消渴病应以治肾为主。对五行生克理论也有独特的发挥,认为五行生克是“相通”的。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在临证中极为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注重先天水火互济。  相似文献   

3.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心雕龙·养气》篇为本,结合其它篇章,探讨了刘勰“气”之思想来源,“气”之概念在中国思想史及文艺理论史中的流变。文章认为,《养气》中“气”为“元气”,即生命力,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兼具的,充塞于天地之间,形诸作家作品的万物之本。  相似文献   

5.
王亿平认为肾性血尿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伤或久病体虚而成,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风邪、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应以补肾为本、重视祛邪、巧用药对及注重患者日常调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最近关于中国的论调中,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出现了“中国责任论”和“两国集团论”。中国国民的情绪也呈现出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的新态势。《中国不高兴》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传统犯罪学理论研究尚未讨论暴力犯罪的起源,难以消除人类“先天暴力”的观点。并且,受到威慑刑论和报应刑主义的影响,暴力犯罪的预防也不尽人意。而结构性暴力的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否认了人类“先天暴力”的观点,通过论证结构性暴力对暴力犯罪的影响,证实了其是暴力犯罪的根源。并且,为了通过消灭结构性暴力来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基于“批判-赋权”模式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因此,以结构性暴力为视角,可以深化暴力犯罪发生原因的认识,并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观点认为性三品是董仲舒人性论的基本思想,这个看法是站不住的.董仲舒对人性有许多论述,而性三品并没有进入董仲舒人性议论的正题.董氏提出了“性者质也”的命题,认为人的先天素质中有善、恶两种因素,人性可以概括为性善情恶,而性善情恶不过是天道在人身上的体现.人性善情恶,所以人待教而善.对于孟子的人性善论,董仲舒存在着矛盾的心理,他说:“万民之性善于禽兽者许之,圣人之所谓善者弗许.”  相似文献   

9.
在罪犯矫正的认识论上,主要有矫正否定论、可改造论和层次矫正论三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矫正否定论的倡导者应是世界上有着很大影响的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他提出了重要理论“犯罪天生论”.认为“天生犯罪人”是不可矫正的。我们认为龙勃罗梭的理论被学界曲解了,只看到了其强调天生犯罪人不可矫正的一面,而忽略了其理论对矫正犯罪人的积极意义。可改造论主要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秉持的一种观点,认为罪犯是可以改造的,罪犯具有矫正的可能性,但罪犯矫正是有条件的。从逻辑意义上来讲,对罪犯一定条件下的可以改造并不是都能够改造。层次矫正论认为,罪犯中有的是可以矫正的,有的则是不可能矫正的。因此,只有树立矫正有限论的理念,才能对不同层次的罪犯,运用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七)一、自然塑造的人塑造着自然:实践把“存在”落实为“实在”。塑造论哲学一方面认为,人面对自然有着不断向着自然进行探索的过程;同时也认为,这是人不断延长自身而“使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现实部分”的发展过程。在自然塑造的人去塑造自然的过程中,才使“存在”落实为“实在”,把自在之物变成人为之物,这人为之物即是为人之物。这样,以塑造论哲学的观点来讲:由大自然对人的塑造中衍生出文化人类,这就把必然性积淀于人;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塑造着自然,形成人类文化,这是一种目标在于主客体达到统一,从而使自然衍生的人在实…  相似文献   

11.
焦世新于《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8期发表《“软均势论”及其实质》一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那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朱熹继承程颐讲“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强调涵养与穷理相互贯通,并且认为涵养为穷理之本。然而,朱熹之后,宗朱派把涵养与穷理分别开来,只讲朱熹以穷理为主而讳言涵养,并以此区别于陆学;王阳明以为朱熹早年、中年主于穷理、晚年主于涵养而同于陆学,撰《朱子晚年定论》,同时又斥朱熹格物穷理是“析心与理而为二”。对此,清代朱子学家朱止泉著《朱子圣学考略》,通过对朱熹一生为学以居敬涵养为主的分析,建构朱熹的涵养论,强调朱熹“以主敬涵养为先”,“始之以涵养始,终之以涵养终”,并且认为朱熹的涵养由于与穷理相互贯通,而不同于陆王,高于陆王,为孔孟正脉。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研究朱子学及其与陆王的异同,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中药研讨会上,陕西省著名的癫痫、精神病专家张教授以“三脏”(肝、脾、肾)“三腑”(大肠、小肠、胃)的功能失常是造成癫痫、精神疾病的总根源为论点,发表了《论癫痫、精神疾病与“肉药”疗法》的演讲,使与会的专家、教授、名老中医受到震惊。多家报刊发表评论,称这是“独辟食药治病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主要表现为行为对象的数字化与行为方式的电子化。解释论立场的对立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主观文义解释与客观文义解释之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目标是解析刑法条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规范意义,应当舍主观文义解释而择客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在存在论意义上只可能是主观的,客观目的解释这一解释方法存在先天的逻辑缺陷。主观目的解释可以与客观解释论立场兼容。同类解释规则可以视作主观目的解释对体系解释的补充,对“同类”的判断应当重视行为的实质可罚性。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文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人类文明结构的研究不断突破两维结构论,认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外,还存在着“第二文明”。学术界提出的“第三文明”主要有“制度文明论”、“政治文明论”、“生态文明论”、“社会关系文明论”、和“社会结构文明论”等。鉴于“制度文明论”、“生态文明论”、“社会关系文明论”、和“社会结构文明论”的局限性,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以建构一种新的政治文明论。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产生必有其原因。犯罪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属性,其产生遂兼有社会、人文、自然三重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与自然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外因,亦即犯罪的客观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很大程度上又可概括为犯罪产生的内因,亦即犯罪的主观原因。犯罪原因论之关键的问题与问题的关键,在于认清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应该属于犯罪产生的首要原因。故而,犯罪原因论中进行主、客观原因地位的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问题又十分复杂,致使犯罪学界对其长期纠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主、客观原因并列冠军说”)、“说不清说”等,各有千秋,各有得失。而“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既取各论之长、又避各论之短、还重自主创新,是一种颇有智慧的主、客观原因地位论。“双因交互,异况各论说”认为,产生犯罪必须主、客观原因同时具备,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没有统一模式,对主、客观原因在产生犯罪中的地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斯大林为修改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完全适合论”,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落后论”。他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还是存在矛盾的,这是因为生产力“无可争辩地走在生产关系前面”,“生产关系的发展落后于并且将来也会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斯大林的“生产关系落后论”,苏联理论界曾把它作为经典而加以宣扬;在我国,毛泽东也认为这是从否认矛盾转  相似文献   

18.
论“拜伦式”的“南方叙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拜伦式”的“南方叙事诗”张伟举世皆知,普希金深受拜伦的影响。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由于受到拜伦的“东方叙事诗”的影响,被公认为“拜伦式长诗”。本文试图解剖“南方叙事诗”本体,探求拜伦创作对它影响的印记。“拜伦式”的“情节图示”《高加索俘虏》(18...  相似文献   

19.
人的塑造论─—三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韩庆祥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首要的应抓住什么问题?当然问题很多,但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而迫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人的塑造问题。我们以“人的塑造”为中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哲学思考,完全是由中...  相似文献   

20.
冲脉是奇经之一。“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骨空论》),“其上者出于颃颡,……其下者注足少阴之大络,……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灵枢·逆顺肥瘦》)。冲脉通过经络与心、肾、脾、胃相络属。冲脉秉先天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