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瘀同病”为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之主要病机,“痰瘀同治”为其基本治则,然而,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痰瘀同治之中,又须参入行气,补气之品。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分类号R242祖国医学认为“怪病多痰”,对一些疑难重症多从痰入手治疗,并且认为病久成瘀,故多采用痰瘀同治的方法,却很少论及痰气同治。事实上,“病之生也,不离气乎,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气乎”(《景岳全书》)。气对痰病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起着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3.
声音异常是甲状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医诊治不同于一般咽喉疾病引起的“喑哑”。在甲状腺疾病原有痰瘀凝滞的基础上,手术损伤局部经脉,导致瘀阻喉窍;中气不足,肺阴亏虚,以致声道失养。两者是其病机特征。论治要抓住“瘀”和“虚”两个要点,以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4.
药物流产不全可归属中医学“胎堕不全”范畴。李伟莉治疗药物流产不全,主张“预防优于治疗”,提出药物流产不全的关键病因为“虚”“瘀”,注重术前干预与术后调治,认为药物流产后1周是防治流产不全的“黄金期”。李伟莉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治瘀三法”,从止血、逐瘀、生新3个阶段分期防治药物流产不全,自拟验方,灵活化裁,可配合针灸辅助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属祖国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病机多为久咳痰喘,耗伤肺之气阴,宣降失司,痰浊阻络,气道受阻,痰滞胸中,而治节失司,不能朝百脉以助心行血,又致血脉瘀阻,血瘀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感染等作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肺心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的关键病机在于“气虚络瘀”。IPF患者自噬水平不足,不能及时清除异常病理物质,造成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而致肺纤维化。这与气虚无力推动新陈代谢,形成病理产物堆积,进而壅滞肺络,最终导致肺叶痿弱而不用相对应。因此,自噬不足导致的病理过程可视为“气虚络瘀”病机的微观机制,运用气虚络瘀理论阐释IPF自噬机制并通过调控自噬以防治本病可能成为新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王琦提出湿热、瘀浊阻滞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导病机,临床运用“主病主方”思想,以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复元活血汤加减为主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药时兼顾体质,并辨体加减。  相似文献   

9.
王会仍认为,肺系疾病的病位在肺脾肾,肺脾肾亏虚为本,滞、痰、瘀、热为标,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为诱因;强调从肺脾肾论治,主张以“急则标本兼治”“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兼顾补气理气、清肺化痰、活血化瘀,重视调畅气机,擅长运用虫类药及膏方。  相似文献   

10.
痴呆,最早出现于唐代孙思邈所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中。明清及以前,“痴呆”多作为癫、狂、痫的症状描述。至明清时,始有“痴呆”专论。历代医家对于痴呆病病因的认识,多责之于“虚”“痰”“瘀”三方面。痴呆病常虚实夹杂,病位在脑髓,尤以肾虚为本,同时,与其他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其论治以培补五脏、活血化瘀、化痰开窍、调畅情志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陆启滨认为先兆流产病机以脾肾两虚为主,常兼夹心火上炎、肝胃不和及瘀阻胞络,治疗上强调以补肾健脾安胎为本,兼以宁心安神、抑肝和胃及化瘀和络。其基于中西医理论创制的中药复方“安子合剂”,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和免疫功能失调性先兆流产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虚火妄动4个方面。根据“火郁”不同成因,分别治以疏肝泄火、健脾散火、清热消火、滋阴降火,使气机通畅,火郁外达,减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痛风非风,病在肝脾肾,责之湿痰瘀”;应采取分期分型相结合的方法辨证论治,活动期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活动期的湿热痹阻型和慢性活动期的痰瘀互结型,缓解期以脏腑阴阳为纲,分为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两型进行论治;尚应辨证辨病用药相结合,久病配合使用虫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王键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核心病机,强调辨主证进行治疗。其以调理气血为本,从痰、瘀论治,善用虫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法随证转,法中寓方,方中有变,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5.
肺络脉体细小,多气多血,病邪易入难出的生理特点为肺络癥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总属肺络虚损,痰瘀搏结,终成癥瘕,闭阻于肺络,使肺络气机进一步受损,日久耗气伤阴终致肺体痿弱不用。治疗上应根据疾病发展阶段,早期辛散透邪开玄府,中期祛瘀消癥通肺络,晚期荣养肺络调脏腑,以达到虚复、痰化、瘀除、癥散、瘕消之效。根据中医学“络脉学说”“癥瘕理论”和肺脏的病理生理特点,以“肺虚络瘀,肺络癥瘕”病机观为理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科学研究,分析肺络病变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络病理论,癌性疼痛的核心病机是络虚邪瘀,具体病机变化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痰湿阻络、热毒滞络、络虚不荣。在癌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肿瘤微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络脉及其中气血津液的具体变化引起癌性疼痛的过程与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发生物质转换、信息传递并产生疼痛的过程相类似。络气郁滞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络脉瘀阻与低氧微环境、痰湿阻络与酸性微环境、热毒滞络与炎症微环境、络虚不荣与免疫微环境分别具有相关性,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性疼痛络病病机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梁文珍教授是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诸多妇科常见病、疑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妇人病,源于脏腑,累于气血,显于胞宫;脏腑之中,肾为根本,肝为躯干,脾为枝叶;气血之中,气多郁滞,血多瘀阻”的病因病机认识及“种子必先养精,调经必理气血;理血必疏肝气,疏肝必重怡志”的治疗思路,对中医妇科临床实践、理论和教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以内伤积损为基础,风、火、痰、气、瘀为主要病理因素,其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神窍闭阻。仝小林将其归为“四焦八系”中的“顶焦髓系”病范畴,创新性地应用“态靶因果”辨治方略论治脑卒中,动态把握各阶段特征,因时而异,在分期论治脑卒中的基础上,宏观“调态”,微观“定靶”,筛选靶方靶药,态靶同调以期提高临床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9.
胃癌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正常胃黏膜转化为胃癌的关键阶段,及时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胃癌前病变病因多样,病机复杂多变,具有难治性、缠绵性、复发性、易瘀、易滞、易积的特点,与“久病入络”理论相契合。其病在胃络,脾胃虚弱、瘀阻胃络、毒损胃络是胃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20.
杨文明认为癫狂发病以禀赋异常为基础,情志内伤为癫狂的触发因素。发病早期,病机以痰瘀互结为主,可见痰瘀化火,治宜化痰瘀、清火热、行气滞;病久则为瘀毒侵犯脑髓,难以根治,治宜化瘀排毒、补虚扶正,避免严重残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