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其临床运用,颇为广泛,对肝胆之火、三焦湿热所引起的诸证,确有药到病除之效,是一首良方。 常见的龙胆泻肝汤有五种,《和剂局方》、《医宗金鉴》方药味同而剂量稍异,都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组成;而《兰室秘藏》方无黄芩、栀子;东垣方缺黄芩、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所创,《医宗金鉴》复增黄芩、栀子、甘草等,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其泻中含补,清中有养,利中有滋,攻补兼施,老少咸宜。临床稍予配伍,适应证甚广。本文仅就该方在某些体窍病中的运用举案如下。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张某,男,10岁,学生,1986年5月20日初诊。3天前患“感冒”,昨日觉右耳疼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是临床上治疗肝经实火、肝胆湿热的经典方剂.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皆苦寒之品以直清肝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有扶正之功,亦有制火之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舒郁火.本方集苦寒直折肝火、利小便以泻肝火、滋阴养血以制肝火、疏肝解郁以舒郁火为一体,临床运用较多,疗效也十分明显.现举临床运用三则如下. 1 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杂病多例,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举验案四则如下。 一、阴 肿 高某,女,38岁,已婚,工人。阴部(右侧大阴唇)红肿疼痛两天。伴有肋胁胀痛,尿赤便秘,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治法清肝泻热利湿,拟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车前子各12g,栀子、黄芩、连翘、泽泻各9g,甘草3g,金银花30g。三剂而愈。 按;阴肿,亦称阴户肿痛。发病部位属于肝经之分野。多因气机不调,郁怒损肝,肝病及脾,脾虚失运,湿蕴化热,湿热下注,致阴户肿痛。宜用清热泻肝利湿之剂,湿热去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5.
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6例曹铁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卫生院236600)关键词:泻黄散;复发性口疮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18~40岁28例,40~48岁8例,平均28.5岁。病程6个月~1年23例,1年以上13例。2治疗方法泻黄...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医方集宜》之龙胆泻肝汤外用治疗阴囊湿疹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中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其中13岁以下4例,13~35岁16例,35岁以上12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20天。临床表现:急性者局...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笔者分型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1978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座谈会拟订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确诊。46例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15~48岁,其中17岁以下4例,1...  相似文献   

8.
口苦是一自觉症状,其所以能产生,正如《素问·奇病论》云:“胆气虚上溢而口为之苦。”及《灵枢·四时气篇》:“胆液泄则口苦。”由此而知之,临证多从火热证辨治。其病因机制有三:一是外感邪入少阳;再是内伤肝胆郁热;三是痰热内扰。治法均宗“热者寒之”之旨,或以小柴胡和解泄热;或以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或以黄连  相似文献   

9.
1 纵横说渊源   肝病纵横说,滥觞于仲景。《伤寒论》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以五行生克来说明病理机制,前条“纵”为顺次相克,脾胃受病;后条“横”为逆次反侮,肺经受病。两条皆因肝实,故治法同为“刺期门”。历代不少医家认为“此二条非仲景之言”,并删此二条。但肝病纵横说,由于已载经典,势必不同程度地引发后世医家的思考和类比,并力求与临床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推衍和发挥。   阳黄患者,湿热蕴结,郁蒸肝胆,症见身目小便俱黄,心中懊,脘痞腹胀,肢倦乏力,口苦干涩,厌油纳少,恶心欲吐,大便或秘结,或溏而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濡数。临床治疗:热重于湿者以茵陈蒿汤加味;湿重于热者以茵陈五苓散加减。这是从病因入手辨证分型治疗。近代已故名医岳美中参纵横说,从病位着眼,辨证精当。他说:“茵陈蒿汤,大黄栀子并用,导湿热从小便出,是中下焦药,为竖降法;小陷胸汤,取瓜蒌甘润,不用大黄之苦寒,因中上焦只宜缓解,而黄连与半夏同用,辛开苦泄,是亦协同瓜蒌成缓解之功,为横拓法”[1]。近代已故名医时振声亦曾以小陷胸汤加枳实治疗湿热阳黄,用后发现黄疸下降迅速,以后便广泛用于湿热阳黄。湿热阳黄,便秘腹胀为主症者,病位偏于中下,用茵陈蒿汤——纵;以心下痞满按之疼痛为主症者,病位偏于中上,用小陷胸汤加枳实——横。一纵一横,辨治分明,证之临床,法捷效彰。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90年3月至1997年7月运用跟痛洗方治疗跟痛症8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3例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37~70岁,其中50岁以下14例,50~60岁47例,60岁以上22例;左足41例,右足23例,双足19例;病程半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见中医证型的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情绪智力水平、维度特征及其与病变脑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水平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对103例肝胆湿热证、痰湿阻络证及肝肾阴虚证WD患者以及47例健康者进行测评,并对WD患者进行颅脑MRI检查。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痰湿阻络证组EIS总分及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及管理他人3项因子分均减少(P<0.05),肝肾阴虚证组EIS总分及全部4项因子分均减少(P<0.05),肝胆湿热证组EIS总分和各维度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胆湿热证组比较,痰湿阻络证组EIS总分及表达能力因子分减少(P<0.05),肝肾阴虚证组EIS总分、情绪感觉能力及自我管理因子分减少(P<0.05);与痰湿阻络证组比较,肝肾阴虚证组EIS总分和各维度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证WD患者以基底节、脑干、丘脑损伤为主,痰湿阻络证WD患者以基底节、脑干、丘脑损伤为主,肝肾阴虚证WD患者以基底节损伤、脑干损伤、脑萎缩为主。额叶皮质损伤与WD患者EIS总分及表达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苍白球损伤与WD患者EIS总分及管理他人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痰湿阻络证及肝肾阴虚证WD患者情绪智力水平较低,而肝胆湿热证WD患者情绪智力正常;3种常见中医证型WD患者中,以基底节及脑干损伤较为常见;额叶皮质及苍白球损伤是影响WD患者情绪智力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治疗组57例,男性50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3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5年。对照组46例,男性37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0年。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银...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三阴交治疗慢性咽炎50例陈诗全(安徽省宣州市中医院242000)关键词:慢性咽炎;针刺;三阴交中图法分类号:766.14;R245.31临床资料58例,均系门诊,男43例,女7例,年龄20~45岁35例,46~65岁15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  相似文献   

14.
小儿咳嗽的治疗,临床常用有宣肺、清肺、润肺、温肺、补肺、泻肺、运脾、泻肝以及化痰、降逆、滋阴等法。笔者根据临床体会,应用“宣、化、肃、清”四法治疗小儿咳嗽,每每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本文介绍如下。1初患咳嗽,风邪多致,宣法为首小儿因形气未充,肌肤娇嫩,...  相似文献   

15.
中图法分类号R734.2笔者自1987年以来,运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晚期肺癌痰热壅肺证26例,临床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6例晚期肺癌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6~76岁,平均59岁。均经病理学诊断和X线检查证实。鳞状上皮癌18例,未分化...  相似文献   

16.
耳聋,昔贤医者多责之于肝胆火热、肾精亏损,故有“肝气逆则耳聋不聪”、“精脱者耳聋”之说,其治疗亦不外乎实则清泻肝胆,虚则益精补肾为法。然仅知治肝胆、肾而愈耳聋,未免以偏概全。《素问·气交变大论》曰:“金肺受邪……咽燥、耳聋。”  相似文献   

17.
刘健认为,脾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的病理基础,痰、湿、瘀为其主要病因,并将其分为肝胆湿热证、肝脾不和证、脾虚湿盛证、肝肾不足证4个证型,临证注重顾护脾胃,善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淡渗利湿、活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治疗男性不育症27例陈本立(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244000)关键词:男性不育症;龙胆泻肝汤中图法分类号:R691.5;R2421临床资料27例中,年龄30~45岁,婚后不育时间最短3年,最长18年,皆为原发性不育。本组病例均为婚后同居3年以...  相似文献   

19.
六味乌梅汤治疗胆道蛔虫症69例陈本立(安徽省铜陵市中医院244000)关键词:胆道蛔虫症;六味乌梅汤中图法分类号:R657.41一般资料69例中,男23例,女46例;年龄最小16岁,年龄最大76岁。本组为住院病人,经B超检查提示胆道蛔虫症,且均为活蛔...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系住院患者,符合《实用内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夜间睡眠障碍、气喘等症状或部分症状。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3~80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者间歇发病8年,最短者3天。诱因为受凉或过度疲劳,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