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1989年,笔者以益气化瘀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0例,并设相同例数的阳性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内科学》(1979年版)上消化道出血(UGH)诊断。 性别与年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8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30岁8例,31~40岁12例,41~50岁5例,50岁以上3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7岁,其中20岁以下3例,21~30岁7例,31~40岁12例,41~50岁3例,51~60岁3例,60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2.
1988年2月至1989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7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79例均己婚,年龄24~60岁:24~35岁55例,36岁以上24例。有分娩史20例,单纯人工流产32例,单纯自然流产清官者12例,未孕15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12年。诊断依据:①症状:下腹坠痛,肛门坠胀感,腰酸痛,白带增多;②体征:妇科检查有宫颈举痛,子宫活动度差有压痛,单侧或双侧附件增粗或增厚有压痛。具备以上症状和体征者均可确立诊断。本组急性盆腔炎7例,慢性盆腔炎72例。  相似文献   

3.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我院肠道专科使用止痢合剂治疗55例。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一、诊断依据: 1.有饮食不节(洁)史.2.有典型的菌痢症状。3.大便检查:脓细胞 ~卅,红细胞 ~卅,有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二.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55例中,男22例,女33例.年龄16~50岁46例,51岁以上9例。 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下坠感.大便次数增加,一般为每日10~20次,最多达40余次.发病初期,大便呈稀糊状:继则转为赤白相夹之脓血便,或呈黄  相似文献   

4.
咳喘是肺系疾病的主症之一,多数患者常年不愈,苦无宁日。笔者用人参蛤蚧散加沉香、五味子调治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与同道交流。 一、一般资料 男36例,女44例。年龄1~82岁,其中1~5岁10例,6~11岁6例,12~20岁例,21~42岁38例,43~54岁8例,55~82岁7例。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96例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3~74岁,其中14岁以下38例,15~35岁9例,36~55岁12例,55岁以上37例。病程短者6个月,长者28年。Ⅰ度脱垂35例,Ⅱ度脱垂43例,Ⅲ度脱垂18例。 二、治疗方法 注射前三天限制多渣饮食,术前1h以“固脱Ⅰ号方”灌肠(生黄芪30g,升麻、白芨各10g,金银花、黄柏、五倍子各20g,加水700ml,煎至300ml去渣,纳入明矾20g,文火浓缩至150ml,再加入庆大霉素32万单位,待温时即可缓慢灌入)。手  相似文献   

6.
我科《冬病夏治》小组自1987年以来用伏天“灸贴”法治疗咳喘189例,经2年随访观察,有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89例中,男101例,女88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2岁,其中1.5~20岁35例,21~40岁43例,41~60岁68例,61~82岁43例。病程1~10年111例,11~20年41例,21~30年37例。慢性支气管炎10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支气管哮喘55例(病例大部份为我院内科患者,少部份为外院提供,均为明确诊断之患者)。  相似文献   

7.
现将近年来入院采用贯穿结扎法治疗的147例痔疮.小结如下:临床资料分析在178例中,男87例,女61例。年龄:10~20岁3人;21~40岁55入;41~60岁87人;61~70岁3人。治疗方法简介本法适应于二、三期内痔,环状内痔、  相似文献   

8.
黄褐斑为发生于面部的黄褐色斑,女性多见.笔者采用上海黄山制药厂生产的“还精煎”口服液治疗黄褐斑20例.取得初步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2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女19例,男1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51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8年:伴有肝病者3例,卵巢囊肿1例,子宫肌瘤1例,月经不调者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未婚1例,上环6例。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1年起采用自拟脱敏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35例,并设立单纯激素、脱敏化斑汤+激素对照组。脱敏化斑汤组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0例中,男57例,女53例,年龄3~40岁,平均8.1岁;病程12h~7个月,平均14.3天。随机分为脱...  相似文献   

10.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桃仁、大黄、芒硝、桂枝及甘草组成。原方逐瘀泄热,主治太阳蓄血证。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复发性乳糜尿,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5例均系门诊病人,皆有丝虫病史,并反复有乳糜尿出现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50岁10例,55岁以上5例;病程长者达10年之久,短者3~6年;发作频率多者每年10余次,少者每年5、6次,好发于劳累、恣食膏粱厚味及休息不佳时。全部患者尿呈米泔汁或见血尿,尿中有乳白色凝块如棉絮状,小便不畅;或伴有腰痛、尿道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主诉胃脘疼痛,体检上腹部广泛性或局限性压痛,疼痛持续或发作时间在3个月以上。病史:3~6个月者23例,6个月以上者100例,最长达30年。性别与年龄;男性77例,女性46例;20岁以下2例,21~30岁25例,31~40岁34例,41~50岁31例,51~60岁24例,61~70岁7例。辨证:脾气虚弱者59例,挟肝郁者32例,挟肝火者20例,挟湿者7例,挟阴虚者5例。经纤维胃镜或胃肠钡餐X线造影检查,诊断慢性胃炎8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炎合并溃疡2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20类抗原对70例可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7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8例,总阳性率为97.1%,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甲醛、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N-环己基硫酞内酯、噻汞撒(硫柳汞)、乙二胺。结论:斑贴试验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预防中有着重要意义。环境污染、化妆品及外用药的滥用等化学性因素是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82年10月~1985年10月,以射干豆根汤治疗慢性鼻窦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9~55岁,其中成人39例,<15岁者11例。全部病例都有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急性发作史。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昏、鼻塞、流粘涕或是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79年1月~1982年12月运用中药为主收治阑尾周围脓肿24例,疗效比较满意,现小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0~50岁21例,51岁以上2例,12岁1例。均有比较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无效入院时发病时间都超过48小时,入院后于右下腹均可触及有明显压痛之肿块。23例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均增高,仅1例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桃红四物汤为《医宗金鉴》方,有较好的活血祛瘀、调经镇痛作用。痛经治法颇多,然此方药简效佳。现就笔者1985~1988年用此方治疗的40例资料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40例中,20岁以下者5例,21~30岁者28例,31~40岁者5例,41  相似文献   

16.
1998-2000年,笔者采用薄芝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15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强力解毒敏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系门诊病人,选其皮损较为典型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6例,男71例,女8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最短3.5个月,最长20年,中位病程4年.对照组95例,男46例,女4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中位年龄4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9年,中位病程3年. 1.2 临床症状大部分病人皮损都发生在四肢伸侧、手背部,尤其以小腿伸侧、踝部为主,部分病人合并有耳部湿疹、脐周湿疹、肛周湿疹,女性病人小部分并发有乳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肥厚,部分表现为苔藓化改变,周围有少量丘疹、斑丘疹,色素沉着明显.耳部、肛周、乳房并发有湿疹者,较多出现浸渍及少量渗液,皮损周围潮红,边缘不清.病人自觉瘙痒明显,大部分病人皆可见明显抓痕.所有被选择的病人都未合并其他疾病,静脉曲张性湿疹者亦不选入.  相似文献   

17.
一、一般资料 42例均系门诊病人,男35例,女7例;年龄18~56岁,其中20~3O岁28例,31~40岁10例;病程最短2h,最长11天,多数在1天左右。 二、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或坐位,取患侧或双侧双腰痛穴(手背腕横纹与掌指关节的中点,第二、三及第四、五掌骨间),针尖向掌心方向斜刺0.5~0.1寸,行捻转提插强刺激,5min行针1次,留针10~20min,每日针1  相似文献   

18.
“退斑汤”治疗黄褐斑14例刘道芳袁敏(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黄褐斑;退斑汤中图法分类号:R758.421一般资料14例均为非妊娠期哺乳妇女,年龄28~45岁,病程1个月~10年。皮损多分布于颧部、眶周、鼻部、颊部等,兼胸胁胀满...  相似文献   

19.
在混合斑精液的DNA提取工作中,经常应用到的方法包括有机法、Chelex法、磁珠法等。实验应用20例不同检材,对同例检材用三种提取方法进行实验,实验以检验分析获得单人的STR分型为最终的阳性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实验方法检出率间进行χ2配对检验。结果显示:20例检验中,有机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7例,检出率为85%。Chelex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1例,检出率为55%。磁珠法获得阳性结果为16例,检出率为80%。三种方法检出率进行χ2检验,有机法与Chelex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机法与磁珠法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珠法与Chelex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例实验中,有机法获得阴性结果3例,磁珠法获得阴性结果4例,Chelex法获得阴性结果9例。Chelex法与有机法比较特异性100%,灵敏性64.71%。磁珠法与有机法比较特异性100%,灵敏性94.12%。在三种方法中,综合来看磁珠法是混合斑男性精液DNA提取实践工作中比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资料:病例为1989~1991年收治,年龄6个月~2岁,病程半天~6天。治疗组64例,对照组46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治疗组:藿香正气片每次1~8片,用纱布包煎成20ml,日服3次。对照组:氨苄青每日每kg体重50~100mg静滴,或氟派酸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