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阴阳消长是我国古代阴阳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的基本关系之一。《内经》全面地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阴阳消长理论,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并用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成为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学术观点。本文试就《内经》关于阴阳消长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2.
"阿是穴"的本义是在患处附近或远端的一个针刺点。到秦汉唐元时期成为一种临床取穴方法,到明清时期却演变成一种奇穴。阿是穴的原理是以洛书为全息现象的数术模型,通过中医阴阳对立、互根来相互消长和转换以达到人体的动态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以此为依据所确定的阿是穴对痛证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西方女性法哲学的比较,指出影响西方女权主义法学的西方哲学中的二元论和个人主义与东方传统的阴阳学说和“合和”观念不同,西方的二元论更多强调的是对立双方的冲突,而东方的阴阳学说则更多强调二元范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导致西方两性平等观中把男女平等理解为相互对立和竞争的关系,而东方两性平等观中则多强调阴阳调和与阴阳互补.  相似文献   

4.
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业医50余年,根据阴阳互根、消长的理论,结合五行运动的规律提出了月经周期5个时期,创立了"月经周期与调周法"、"补肾调周法调节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法.即行经期祛除瘀浊;经后期分3个阶段:经后初期滋阴养血或峻补肾阴,经后中期滋阴养血,佐以助阳,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调;经间期补肾活血;经前期补肾助阳,佐以理气;经前后半期助阳佐以理气.  相似文献   

5.
“长夏”论析程德瑜(安徽省气象学校合肥230031)关键词:长夏;湿;脾中图法分类号:R22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认识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和季节的关系,从寒暑交替所引起阴阳消长的周期变化,形成四时之更替,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将四时划为五季。虽然...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之气是一种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是人体乃至自然、宇宙的基本规律。气的物质属性、运动属性及感应性使其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共振理论相暗合,故可以假设共振运动也是气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气之“共振”假说可以较合理地解释经络系统、物理疗法及“同气相求”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认为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功能及发病相对应,即一年之中的寒暑更迭,一日之内的昼夜交替,都会使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状态产生规律的变化;四时阴阳的更迭交替,还会影响到病变的进退、转归和预后及疫疠的产生.针刺治病要结合自然界阴阳变化,按年、月、日周期的不同而实施补泻,"因天时而调气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组(n=90)和常规针刺组(n=70),分别给予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ADL积分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结论:阴阳经穴同刺结合顺势肢体运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补肾调周法是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提出,以补肾为主,遵循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的动态治疗措施,从而调整月经周期。乳癖的发病与月经息息相关,故将补肾调周法应用于乳癖的治疗。根据女性月经经前以阳长为主,经后以阴长为主,提出以经前补阳、经后滋阴为主治疗乳癖,为临床治疗乳癖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它们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对女性和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存在很多分歧。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应该拒绝她们的身体以及她们与自然的联系,强调超越女性的他者性,梳理女性主体意识。生态女性主义则认为妇女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妇女解放与自然的解放是相互联系的工程,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的统治下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自然和历史是实践的相互统一。马克思正是从实践理解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才真正解决了自然和历史的统一,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 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形式和过程。事物由于自身内在矛盾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表现为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事物发展的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入更高阶段。事物的发展就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过程中实现的,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虽以伤寒命名,实亦为杂病示法,其精思妙用,众所周知。惟书中“和”字的含义,往往因文而异。窃以为论中的“和”、“未和”、“自和”、“和之”等词,均是辨证论治的着眼着手处,试分别浅述于次: 关于阴阳营卫方面 辨证要点,首重阴阳.论中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是辨阴病阳病,而阴阳消长、胜复等也俱为辨识之要。《伤寒论》立法论治的主  相似文献   

15.
阴阳五行学说及五运六气学说深刻体现了《黄帝内经》的自然观,此两种学说蕴含着丰富的"应时"思想。时间是阴阳的首要内涵,需"应时"而法;五行是阴阳的二分,以四时的递嬗为基本节律,"应时"而迁;六气是阴阳的三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在中医学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时间为统属的时、位、标、本的统一;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动变化的时间坐标,反映了天地万物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应时"而环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把宇宙看作一个自然的有机体,认为“和”乃是天地的基本组成,是万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君子做人的基本原则。这个思想来自于《周易》、《内经》八字易象等的易象思维方式。《周易》认为阴与阳在本质上是和的,卦象之和与否取决于阴阳的位置;《内经》认为阴阳与五行是宇宙间的力量与功能,和谐与否取决于这几种力量之间不出现“太过”与“不及”;八字易象认为事物和谐取决于,一是事物的内外部结构是否合理,二是能否帮助事物中对和谐有益的要素,同时对有害于和谐的要素进行压制、打击。  相似文献   

17.
虽然宗教只是文化范畴中的一个方面,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对人的思想和意识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块基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一个民族思维习惯的反映,思维方式还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汉语就如同我国宗教中的阴阳太极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富于变化;而英语就像基督教的十字架,结构稳定,不可随意变动.从东西方宗教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角度看,汉英两种语言各自遵循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字词选择、句子结构、语篇安排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连襟共舞、相互为用。阴阳学说就是在这样思想基础上的典型产物。本文试图对中医的阴阳学说作出某些探索与讨论 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在六十年代以前,中医界曾为中医学的核心思想问题进行了争鸣。争鸣是围绕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内容展开的,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境界,当然是没有结果的。 要想弄清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必须要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木特点,概括地说:是  相似文献   

19.
气味是中医药性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以气味分阴阳,则有气与气相对之阴阳、味与味相对之阴阳、气味相对之阴阳。气味各有厚薄,气味因其厚薄又可以各分阴阳。经典中医理论中关于气味阴阳的论述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气味之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4个,气味之厚薄及其阴阳方面的问题主要有8个。这些问题长期未能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新秧歌运动,是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一场大规模的挖掘、继承和革新。以广场为中心的秧歌剧的演出形式,使得改造后的陕北秧歌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出现了重大转型,凸显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