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中丸在仲景原书中主治霍乱中焦虚寒证,但对于方中何药为君药,历代医家或有不同的认识.部分医家认为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为君,大辛大热,归经脾胃,温中祛寒;亦有医家认为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脾虚应急食甘以缓之,缓中益脾,必以甘为主,故以人参为君.但以王雪苔先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校注考证>一书中小补脾汤为佐证,理中丸中以...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6个“或然症”条文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体现了张仲景“药症对应”思想。其常用干姜、细辛和五味子治疗寒性咳嗽,以芍药、甘草治疗腹痛,以生姜、半夏和人参治疗呕吐,以茯苓治疗小便不利、心悸,以桂枝、茯苓治疗心悸,以栝楼根、白术和人参治疗口渴。“药症对应”是“方证对应”的补充,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下利证是<伤寒论>重点论述的病证.<伤寒论>对下利证的论述具有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细致入微的特色.特别是<伤寒论>第159条,不仅详细阐述了临床上常见的4种下利治法,即辛开苦降法、温中散寒法、涩滑固脱法和澄源分流法,并通过以上4种方法的论述引出了仲景辨证论治下利的治疗思路,充分体现了仲景治利"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的论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传统政治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政治哲学是以君本为主导的君本、民本双主体统一的政治文明模式。君本是中华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中庸思想是这种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8.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9.
崔西 《人事天地》2007,(11):27-27
骁勇创业 关于金山软件的老板求伯君,有两个故事被人们讲述最多。 1988前,24岁的求伯君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他在深圳蔡屋围酒店501房间,没日没夜地做开发。求伯君有肝病,医生警告他如果依旧这样下去会死。求伯君不听,他的肝炎复发过三次,第二次他甚至把电脑搬到病房。于是1989年,求伯君写出了WPS1.0。  相似文献   

10.
阮籍与鲍敬言的无君思想既有继承性,又有明显差异.魏晋无君论的发展,体现人民力量展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图法分类号R222.3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半夏组方30方,而以半夏命方名者多达14方,且皆用生半夏。《伤寒论》用半夏者43方,亦概取生半夏。传统认为半夏生用辛烈性毒,强调炮制后使用。但仲景方不仅生用而且内服,关键在于药法之妙用。其药法包括生半夏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著名华裔戏剧家黄哲伦的剧作《蝴蝶君》的主人公加利马尔对东方女性幻想的成因来揭示《蝴蝶君》的东方主义特征。本文将运用叙事学聚焦理论,并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聚焦者加利马尔幻想产生的原因,认知方面的原因和情感方面的原因。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加利马尔作为聚焦者,其幻想产生的两方面原因呈现了东方主义特征,而剧作家黄哲伦在对加利马尔这个聚焦者的刻画中也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其自身的东方主义特征,这正是黄哲伦作为美国华裔的代表对东方矛盾心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景岳全书·伤寒典》的研读 ,发现张介宾从诊法、证候、治法和方药诸方面均对《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尤其对虚证 (阴证 )伤寒的证候及辨治内容 ,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伤寒论》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往来寒热为少阳病主证之一,也是小柴胡汤适用证"但见一证便是"的主要指征.<金匮要略>中奔豚气病可见往来寒热,但仲景并没有使用小柴胡汤治疗.通过对两者寒热往来病因病机、伴随症状的分析,明确两者区别,指出"但见一证便是"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而"抓主证"则是仲景辨证论治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公文的特点、公文的写作目的和公文阅读的本质特性出发,探讨了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使皇帝罢诏获得成功的原因。这种探索至少教正了从文学的角度总结《陈情表》 成功原因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加味四君固本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56例,口服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以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P<0.0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淡味药,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吐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此后,历代医药学家便将"淡味”列入中药的性味中.淡味药虽被后世历代医药学家所承认,但对其含义的认识各家见解不一,为此笔者略抒管见,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的子部·医方类皆列有《桐君药录》三卷。但俱未言及桐君为何时人,其书又出于何时,从而引出了种种歧说。日人时惟宗俊《医家千字文》之“呼各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伤寒诊疗,东汉末年有两个学派——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虽然将《伤寒论》看作“众方之祖”或“有法有方之始”是中医史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考证结果表明“华佗辨伤寒”才是中医史上第一个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在症状辨析、病理、病程、治则、方剂等方面,张仲景对华佗学派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张仲景还严肃批判了华佗学派庸医的误治言行。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的关系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关系。张仲景的伤寒诊治水平显著超越了华佗学派的水平,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华佗学派首创中医伤寒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之历史功绩。对于中医史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争鸣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的争鸣、张仲景学派和华佗学派的争鸣就是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