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志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我国疾病谱的变化,情志医学研究愈显重要,情志医学研究要贯彻“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以证为核心的病证结合研究和突出应用的整体研究”三大原则,构建集“预防,治疗,保健”为一体的崭新的情志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 1 040 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情志病证治疗常用药物为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养阴、行气解郁类药物;其中,化痰、健脾、安神药物常被联合使用;调肝是中医情志病证的重要治法.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著书立说,行之临床,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一些资深的中医前辈专著立论,深入剖析,将藏象学说理论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此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的引入,通过与实验相结合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尤为世人所关注.本文着重就近10年来藏象学说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4.
鉴于《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和阐发历代医家为发展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但又与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相歧异的各种独特学术见解以及由此发展所形成的有关学派等,这就要求学习《中医各家学说》者应具备一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步骤、掌握一定的要领。这里结合自己的教与学的体会,将其学习方法初步归纳如下。 一、精研经典著作,为辨析各家学说奠定理论基础:各家学说既然与原有基本理论体系相歧异,无疑应在精研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弄清基本理论体系各个组成环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5.
略论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瘀血学说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略论如下。1创立瘀血证名开启理论先河《黄帝内经》对瘀血证候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大特色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连襟共舞、相互为用。阴阳学说就是在这样思想基础上的典型产物。本文试图对中医的阴阳学说作出某些探索与讨论 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在六十年代以前,中医界曾为中医学的核心思想问题进行了争鸣。争鸣是围绕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内容展开的,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境界,当然是没有结果的。 要想弄清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必须要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木特点,概括地说:是  相似文献   

7.
对眼科八廓学说两种分位配属法的探析黄攸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眼科;八廓学说;轮廓重合分位配属法;八方分位配属法八廓学说是中医眼科传统理论之一,也是中医目诊与眼针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八廓学说有关脏腑在目部分位配...  相似文献   

8.
卫气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源于《内经》.《内经》率先提出"卫气"这一概念,并用于说明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内经》中涉及卫气的篇章有40多篇,《灵枢》的《营卫生会》、《卫气》、《卫气行》、《卫气失常》等篇对卫气作了专题论述,从而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但由于《内经》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因此有些医家对其各抒己见,卫气学说因之成为中医学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对卫气的所出部位、循行、功能及其病理在中医界展开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但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卫气学说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现将近年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情志变化和脉象变化的相关性,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有关情志脉象的论述表明,情志和脉象的形成基础均与气血密切相关。喜、怒、思、悲、恐5种基本情志脉象的形成基础和脉象特点也与相对应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治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方法.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罗周彦、吴楚等医家继承前人经验,结合临床,提出调和脾胃的新观点,汪机的"培元重参芪"说,吴澄的"理脾阴"说以及罗浩的"治脾以燥药升之,治胃以润药降之"等观点具有其广泛性和实用性,为脾胃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新安医家发...  相似文献   

11.
<灵枢·经脉第十>记载了十二经脉的病候,它是目前针灸临床指导的主要理论依据.其中足阳明脉的"是动病"病候,主要体现了精神情志方面的疾病,在十二经脉的病候中是比较特殊的.对它的深入分析和认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运用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情志疏导对麻醉效果和术后感受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喷雾法配合气管内滴注法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情志疏导,对照组患者不作情志疏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感受.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75.0%,对照组优良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效果差者,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稍不适及无不适者为70%,对照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不耐受者为2.5%,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情志疏导对麻醉效果不明显,但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胎教学说源远流长.殷周时期中国就有有关胎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先哲对胎教理论探讨甚多,以后胎教学说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外象内感"理论,其科学内涵是强调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对胎儿的影响,这是其特点之一,中医胎教学说的另一特点是重视孕期保健,将胎教与养胎、护胎有机地融为一体.中国古代胎教方法主要有合理营养、调和情志、谨避寒暑、适度劳逸、审施药治、节制性欲.重视孕期保健,重视孕妇的身心健康,不但可预防妊娠病,还能使后代优生、优形、聪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里,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存废问题上,中国文化界和医学界曾有过多次讨论。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客观环境中,每一次讨论都是由一个预定在先的“废”字为主导。所以每一次的所谓讨论,都留下了每一次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中医各家学说》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无疑应有其特定的研究任务及发展方向,本文拟就此探讨如下。 一、广泛发掘历代医家的各种学说 目前已有的四个版次的教材虽然已就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作了介绍,但其所涉医家非但涉及面不广,而且已介绍的医家所倡导的学说发掘也不全面,因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试谈《内经》对阴阳理论的建树张宇享(山东省海阳市凤城康复医院265118)关键词:阴阳学说;《内经》中图法分类号:R221;R226《内经》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组方用药等的总纲,故深...  相似文献   

17.
"情志"所显示的"诗心"萌动",是人能走出动物界的条件.诗人是举圣火和寻求圣迹之人.现代人的物欲膨胀和快节奏,使之与诗疏远而远离神圣,并向动物性倒退.现代诗人的重要使命,就是以诗揭露这种动物性的倒退,重新唤醒人们正在失去的神圣感.  相似文献   

18.
五脏神,即魂、神、意、魄、志,是精神的一部分,分别寄存于五脏之中.情志过极会造成五脏神的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躯体疾病.五脏神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系紧密,足太阳膀胱经结于命门以载神,调节卫气以御神,温通阳气以养神,联系大脑以调神,交通心肾以摄神.膀胱经的腧穴可有效调控五脏神的功能,为情志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冠颖 《外交评论》2005,(4):101-104
国际习惯的普遍的拘束力并非绝对的,在实践中,国家可以适用"坚持反对者学说",通过持续反对来排除某个正在形成的国家习惯的适用.适用该学说必须满足一些规则,例如反对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出等等.该学说以"默示同意说"为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从该理论基础出发,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各国维护本国主权和国家利益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原心定罪"的刑罚思想虽源起西周,但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原因,其表述仅流于观念.在儒家心性学说兴起及深入发展的前提下,才使其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保障和逻辑支撑,并在儒家学说尊为封建正统思想后而得到长期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