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目前,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我国糖尿病病人总数亦已超过3 000万.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已是当务之急.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最为密切相关的疾病,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控制血糖,甚至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获得治愈;相反,如果忽视饮食因素,单纯依赖药物是很难奏效的.正如<千金方>中所说:"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相似文献   

2.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综合作用,即对心脑血管病、白内障、肾病等并发症有着特殊疗效.糖尿病并发症病变呈慢性过程,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是长期的,因此中药治疗尤显优势.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血管病变、肾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降血脂、改善血流变、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消除自由基、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抑制内皮素分泌等来防治和延缓其发生和发展.近年来运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此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易并发心、血管、脑、肾、视网膜及神经等并发症,目前主要从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外周作用的敏感性,减少肝糖产生和输出、抑制糖异生,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等方面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积累数千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大量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目前难以阐明其药理机制,人们更多投向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降糖作用与机制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一种症状、体征比较理想,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阴虚证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甲状腺素7 d后,再空腹腹腔一次性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复制阴虚证1型糖尿病模型.结果:模型复制48 h后大鼠空腹血糖均大于11.1 mmol/L,连续观察3周,血糖值始终大于11.1 mmol/L,波动较小,未见转复.大鼠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下降)症状明显,同时大鼠出现烦躁、活动频繁而动作无力、发育迟缓、被毛暗淡无光泽、尿色加深、大便色黑干硬、体温升高等阴虚症状.尿糖、尿蛋白均增高,肝功能、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甲状腺素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制的阴虚证糖尿病大鼠模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可广泛用于糖尿病阴虚证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是DM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据统计1996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1],并且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特别是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肾功能即进行性下降.在西药控制血糖、降低血压以及限制蛋白饮食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在降低DN患者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DN的临床进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N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愈消散治疗Ⅱ型糖尿病体会陶恒如(安徽省合肥曙光医院合肥230011)关键词:Ⅱ型糖尿病;愈消散中图法分类号:R255.4;R587.1愈消散是北京朝阳区红十会医院创制的一种胶丸制剂,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该药为纯中药制剂。1991年我院引进,并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30例,并与莫沙比利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胃轻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痞满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以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甲钴胺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早期自觉症状少,有些病人出现慢性并发症后才被诊断[1],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寿命缩短.日本学者指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称之为三大并发症(简称"三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均为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2,3].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糖尿病病程与三大并发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患人员对糖尿病病程的认识,以便早期、合理治疗,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演变规律,论析活血化瘀治法的利弊,指出血瘀证并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唯一证型,血瘀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阶段性病理变化;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特征的不同,灵活选用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消渴病)是危害健康和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特色,但各文献报道的辨证分型比较混乱,笔者就糖尿病辨证分型及证型实质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血瘀证的关系,并与未合并冠心病组作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较无冠心病组空腹胰岛素升高,存在脂代谢紊乱(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瘀证有共同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心肌病是并发于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疾病,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瘀"贯穿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心肌代谢紊乱、微小血管的改变、心肌纤维化、自主神经病变和凝血功能障碍都可能是引起"瘀"的原因,因此应该从"瘀"认识和论治该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法治疗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5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不变的前提下,治疗组予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针刺拔罐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到目前为止,仍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我们通过观察研究,提出了阳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1],研制了温肾健脾活血的仙力糖安胶囊,临床观察发现,该药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迅速增加,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口肥胖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它也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性肝硬化以  相似文献   

18.
肥胖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病症,往往伴有糖尿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并发症.笔者应用腕踝针加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单纯性肥胖病3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肾脏、胰腺的大小及血细胞分析与糖尿病类型、并发症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旨在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范畴,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玉液汤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30例,并与同期单用优降糖治疗作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