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建立四动脉夹闭所致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脑含水量、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为观察指标,初步研究了脑络通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脑络通对缺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L-arg-NO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脑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饲料喂复制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再采用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IR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结果:通服精胶囊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及血浆TNFα的含量(P<0.01),增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增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结论:通脑精胶囊对IR大鼠急性局灶性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NO、TNFα含量和NOS活性及增加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Nrf2)信号通路观察通腑养髓方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模型TX小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干预效应,并探讨通腑养髓方对WD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以DL小鼠为正常对照,将TX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腑养髓方组,通腑养髓方组以通腑养髓方中药灌胃治疗30 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铜、铁微量元素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TfR)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铁死亡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内铜、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内铁含量,TfR表达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皱缩,嵴数量减少或消失,空泡产生;通腑养髓方组小鼠脑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腑养髓方组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GPX4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通腑养髓方组脑内Nrf2、FTH1、HO1、NQO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通腑养髓方通过上调TX小鼠神经细胞GPX4等铁死亡相关蛋白及Nrf2、FTH1、HO1、NQO1等Nrf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减轻铜蓄积所致的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脑宁康(NNK)对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C)模型大鼠不同时刻ET-1、NO含量的影响,以观察中药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O)、脑缺血预适应(CIPC)模型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模型组、NNK-1组、NNK-2组、ASP(阿司匹林)-1组、ASP-2组。除FO组外,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后8,24,72h3小组,总计19组,每组6只,复制CIPC模型和IR模型。观察在IR后不同时刻大鼠血及脑组织ET-1、NO含量的变化。结果:IR后8,24,72h各时刻血、脑组织ET-1及脑组织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IPD模型组血、脑组织的ET-1及脑组织的NO含量降低,血浆NO含量升高。结论:NNK通过调控血及脑组织的ET-1、NO而扮演药物预适应角色,具有模拟或强化CIPC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其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桃红四物汤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Longa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的运动神经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部皮质组织病理变化,干湿法测定脑含水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灌注染色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胞质附着蛋白-1(zona occludens-1, ZO-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 MMP-9)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运动神经功能经桃红四物汤给药后呈现改善的趋势。TT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皮质组织神经元细胞质浓缩,核固缩、分裂或溶解,细胞排列紊乱,层次不清晰的情况得到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与尼莫地平组大鼠脑含水率、脑出血性转化程度以及EB渗出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大鼠脑梗死区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明显受损,桃红四物汤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及减轻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经典学习记忆实验观察益智灵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东莨菪碱模型、乙醇模型和氯霉素模型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微量羟胺法测定脑内碍碱酯酶活性。结果:益智灵胶囊明显改善上述3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降低脑内胆碱酯酶的活性。结论:益智灵胶囊对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有改善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络通对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大鼠作用机理,为脑络通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病证结合气虚血瘀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了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脑水肿,血流流变性,血浆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脑络通能显著增加模型鼠rCBF,减轻脑水肿程度(P〈0.01),能显著改善模型鼠血流变性,能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浆TXB2水平,升高PGI2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针灸戒毒促进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艾灸关元穴对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及吞噬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艾灸组动物脾重增加,吞噬细胞活性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D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可调节吗啡依赖小鼠的吞噬细胞活性,阻抑停用吗啡后脑内DA,NE和5-HT的骤然释放,从而起到改善戒断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益肝颗粒分别以1.33,2.67,5.33g/kg灌胃给药,连续8d,末次药后用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l)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h后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益肝颗粒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AST、ALT和TBIL含量。结论:益肝颗粒对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针灸戒毒促进康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艾灸关元穴对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及吞噬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艾灸组动物脾重增加,吞噬细胞活性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DA 低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艾灸可调节吗啡依赖小鼠的吞噬细胞活性,阻抑停用吗啡后脑内DA、NE 和5 HT的骤然释放,从而起到改善戒断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及中分子物质总量和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川芎嗪显增加缺血大鼠血浆中NO含量,降低MMS总量和组织中MDA的含量,以及降低血比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吗啡戒断大鼠体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复制吗啡戒断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的含量。结果:吗啡戒断大鼠血液和脑组织NOS和NO含量增加,针刺足三里穴后血清NO和NOS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结论:针刺通过抑制NOS活力与NO生成,在改善吗啡戒断症状过程中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尔康冲剂对阿霉素(ADM)致中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AST,LDH,CK)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阿霉素致中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观察心肌尔康冲剂对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的影响。结果:心肌尔康能够明显降低中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AST,LDH和CK活性(P<0.05或P<0.01),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增强SOD活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肌尔康口服液对中毒性心肌炎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心肌酶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和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脑卒中以"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为基础,在"血溢脑脉之外"后相继发生瘀血压迫脑髓,内风化火上炎,瘀血化为痰水上蒙清窍,毒损脑髓的病理过程。诸邪弥漫脑腑,阻遏脑络气机,脉道不利,血液减少,脑髓不充,诸症蜂起,实为脑窍被扰失养所致。根据叶天士胃腑"以通为补"的理论,通调脑之气血阴阳,去瘀生新,恢复脑司元神之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芪红通络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芪红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10.8、5.4、2.7 g/kg)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术前连续3d、术后连续2d灌胃给药,每日1次.术后72 h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活力,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红通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神经行为学障碍症状明显减轻(P<0.05),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增加(P<0.05);高、中剂量组脑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芪红通络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产生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在灌胃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 THSWD)后,5种主要活性成分(藁本内酯、苦杏仁苷、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阿魏酸)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和规律。方法 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然后再灌注24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灌胃THSWD(50 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心、肝、脾、肺、肾、脑),样品处理后采用UPLC-MS技术检测各组织中待测成分的含量。结果 各成分在模型大鼠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在肝、肾组织中浓度较高,其中藁本内酯在脑组织中有较高浓度;苦杏仁苷在肺部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芍药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肝、脾、肺组织具有较高分布比例,阿魏酸在脑组织中未检出。结论 THSWD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各组织不同时间点的分布趋势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赤芍总甙对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赤芍总甙按50、100、200mg/kg灌胃给药,观察其对小鼠、大鼠凝血时间、ADP-Na诱导的小鼠肺血栓状态以及电刺激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结论:赤芍总甙有显的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