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各区城市管理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城市运行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政府审批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发[2018]35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  相似文献   

2.
京管发[2020]31号各区城市管理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城市运行局: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政府审批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发[2018]35号)、《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各区商务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各有关粮食收购企业: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京审改办发[2020]1号)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审批改革办公室关于推出本市第二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的通知》(京审改办发[2020]13号)要求,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合...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2015,(3):69
201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准,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审批环节多、时间长、随意性大、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水平。《通知》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  相似文献   

5.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载体,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全国很多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政府部门联合办公、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探索,广泛设立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行政服务中心(各地称呼不同,如"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大厅"、"廉政大厅"等),使审批办证从"你来这儿找我"变成"我在那里等你"。《行政许可法》施行之后,中心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政府支持,其数量更是突飞猛进,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县级以上行政服务中心已达4000多个。  相似文献   

6.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管理创新,着力提高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能力,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现就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区县(自治县、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以下简称服务大厅)的运行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优化服务大厅职能(一)优化审批职能。服务大厅作为集中统一办理行政审批的场所,要在继续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的意见》(渝办发[2002]127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关于集中办理、联合办理行政许可的规定,凡具有行政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3,(7):21-22
去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按照"打造全国最优发展环境省份"的要求,以"三抓一促"活动为契机,坚持"精神提振、工作提标、行政提效、服务提质"理念,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方式、服务方式和监督方式,大力促进行业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自去年开展"三抓一促"活动以来,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35812件,按时办结率达到100%;比法定时限提速67.74%;群众电子评价满意率99.96%。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报》2014,(4):5-7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3]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5号)要求,我市承接国家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25项。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工作衔接,根据有关要求,承接的审批事项进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现场审批,并按全市统一规范行政审批实施行为的要求,认真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降低准入门槛,减少申请材料,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落实现场审批授权,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描述北京市网上审批市级平台的功能与服务,指出了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和谐电子政务"应追求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正>京人社市场发〔2022〕12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活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以及《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规定,现就进一步优化调整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经办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贵州建省至清末,是中央王朝以军事、政治力量为主导,介入贵州新的历史形成过程,特别是"通道"建构、改土归流、"民族-城乡二元结构"、民族区域板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更加凸显出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形成的特点.在国家与西南边疆民族社会互动的宏观过程中,贵州民族关系丰富了"一体多元格局"的内涵,即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喀斯特区域以不同的进入方式,历经碰撞、交融和并存而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区域类型.在凸显"民族-喀斯特区域"类型的同时,多样性的类型特征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推进湖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黄石、潜江、大冶、钟祥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转型,实现了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借鉴四个试点城市的转型经验,促进全省其他地区突破资源瓶颈,及早预见谋划,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湖北发展的又一次"弯道超越",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想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铁 《思想战线》2001,27(1):53-57
清朝治边思想的核心仍是传统的"守中治边"及"守在四夷".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清廷在前半期注重边疆的巩固与管理,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经济方面,清朝把移民与云南的开发以及实现人口合理分布联系起来,造成了规模空前的平民移民垦荒运动.清朝还把云南看作国家赋税和金属产品的重要供给地,使云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赵相忠 《桂海论丛》2006,22(2):68-71
文章在对广西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广西服务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大任务、重点领域、政策与保障措施等有关问题,对于促进广西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异军突起,逐步消解了文艺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文艺的功能体系发生了嬗变,形成了以审美为宗旨的多种功能复合渗透的文艺功能体系。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日益成为平民消费的时尚;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逐渐被排挤,趋向潜导化;经济功能成为文艺创作的强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何伟福 《思想战线》2007,33(6):96-101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滇黔内部各地之间、滇黔地区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打破了滇黔地区的封闭状态,使滇黔地区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及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连为一体,内地商人纷纷进入滇黔地区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滇黔地区形成的城乡市场网络可分为区域中心市场、中等商业城镇和农村市场三大层次,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复杂多变的滇黔地区的市场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方芸 《八桂侨刊》2018,(2):58-65
随着中老两国友好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前往老挝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日趋增多,老挝华侨华人群体剧增,在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与老挝关系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老挝党和政府的积极响应,两国战略对接进程加快,为老挝华侨华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正视挑战,老挝华侨华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吕镜贤  朱清华 《桂海论丛》2010,26(3):103-108
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南宁、柳州、贵港、玉林四市专业市场规划建设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为新兴城市加快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若干可供咨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武汉市五种类型人才的基本状况的定量调查,指出了武汉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资源分布、人才年龄性别构成、人才素质结构以及人才流动比例方面的不合理.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制定一个战略、转变两种倾向、建构三大机制、实施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静 《前沿》2010,(24):157-159
语言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是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活化石"。受到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一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功能正在衰退,面临消亡的危机。大力开展对民族语言的整体性调查和研究,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有效的保存,制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语言文化开发战略是对民族语言文化最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