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珍灵口服液进行主要药效及毒性研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gG含量,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小鼠体内诱导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用TBA反应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用NBT法(四氮唑蓝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进行了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小鼠血清IgG含量、淋巴细胞数、红细胞内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LPO含量明显降低(P<0.05);未见毒性反应。结论:珍灵口服液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具有降低机体损伤的功能,是安全有效的保健药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8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血清生化、血细胞分析及血压、胰肾大小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对糖尿病患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生化、电解质、血细胞等指标。结果: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显性降低(P<0.01),而胆固醇无显性差异(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钙离子较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血压、胰头、肾脏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正常对照组显性下降(P<0.0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存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钙离子代谢紊乱,及其血压、胰头、肾脏大小及血细胞明显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组(平哮合剂)、氨茶碱组治疗前后患肺通气功能,临床症状改善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患的血清SIL-2R水平。结果:平哮合剂在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比氨茶碱明显(P<0.05,或P<0.01),中药组血清SIL-2R水平比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虚血瘀证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老年气虚血瘀证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治疗组)用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PI),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30例老年健康人(健康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较健康组FBG无显性差异(P>0.05),FPI显降低(P<0.01),ISI显降低(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FBG无明显变化(P>0.05),FPI显降低(P<0.01),ISI显升高(P<0.01),血压显下降(P<0.01)。结论:老年气虚血瘀证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益脉降压浸膏具有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对急性心肌缺血犬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经颈外静脉插管至冠状静脉窦,测定结扎冠状动脉药前及用药后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清NO和血浆ET水平,实验结束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NO和ET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芪丹通脉片能升高血清和心肌NO水平,降低血浆和心肌ET水平,在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用药30min以后效果尤为明显(P<0.05)。结论:促进NO产生和抑制ET合成,是芪丹通脉片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各脑区和血清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脾虚组,治疗组,自复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额叶皮质,下丘脑,垂体及血清L-EK的含量。结果:(1)脾虚组,自复组大鼠额叶皮质,下丘脑,垂体L-EK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高,有显性差异(P<0.01);而血清L-EK含量均较正常组,治疗组低,有显性差异(P<0.01)。(2)大鼠额叶皮质L-EK含量均较下丘脑,垂体L-EK含量低,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L-EK参与脾虚证的病理过程,四君子汤通过调节内源性阿片肽,发挥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观察鹿角方治疗充血性心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充血性心衰竭患60例随机分为鹿角方组40例、地高辛组20例,观察临床疗效、肾虚症状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衰评分、心率(HR)、心肌耗氧量(MOC)、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F)、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指标。结果:鹿角方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与地高辛组(90.0%)无显性差异(P>0.05)。鹿角方组肾虚症状总积分显下降(P<0.01),而地高辛组疗后未见显改变(P>0.05)。鹿角方组、地高辛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Lee心衰评分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HR、MOC均显下降(P<0.01)。鹿角方组、地高辛组心胸比例均显改善(P<0.01)。鹿角方组EF、CO、IVST、LVMI均显改善(P<0.01);地高辛组EF、CO显改善(P<0.01),而IVST、PWT、LVMI未见显下降(P>0.05)。鹿角方组血浆ANF和AngⅡ水平均显下降(P<0.01);地高辛组仅血浆ANF水平显下降(P<0.01),而血浆AngⅡ水平上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鹿角方既能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又能逆转左室肥厚,确有治疗CHF的临床疗效;该作用可能与改善循环内分泌(AngⅡ、ANF)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纤康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以肝纤康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ALT、AST、Hyp显升高,Alb显降低,肝纤维化病变明显;给药组ALT、AST、Hyp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与模型且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并能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损害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肝纤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和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脂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正脂丸组),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一氧化氮(NO)。8周后处死动物,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主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形成率及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结果:8周后正脂丸组血清TC、Ox-LD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NO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心壁内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正脂丸有防止As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TC含量外,还与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灸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微小RNA-24(micro RNA-24,miR-24)/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路的影响,探究艾灸改善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共3组,每组12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刺激+慢性束缚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艾灸组给予艾灸双侧“天枢”“上巨虚”20 min,连续7 d。分别于34、45、53 d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稀便率和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的最小容量阈值;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脑、结肠组织中5-HT、SERT、5-羟色胺受体4(serotonin receptor 4,5-HT4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大鼠中脑、结肠组织中SERT、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RT-PCR检测中脑、结肠组织中miR-24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稀便率升高(P<0.05)、AWR最小容量阈值下降(P<0.05);血清、中脑、结肠组织中5-HT、5-HT4R、CGRP、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ER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iR-2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ERT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稀便率下降(P<0.05),AWR最小容量阈值上升(P<0.05);血清、中脑和结肠组织中5-HT、5-HT4R、CGRP、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ERT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ERT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HT4R、CGRP、SP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艾灸干预改善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下调miR-24表达,促进SERT对5-HT的重摄取,降低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开心散治疗乳腺癌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3例乳腺癌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开心散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以及血清5-HT水平;在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PSQI、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ORTC QLQ-C30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开心散联合艾司唑仑能更好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睡眠,升高血清5-HT水平,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大鼠的小肠推进率及血清、结肠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unce P,SP)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IBS-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6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大鼠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进行IBS-C模型复制,进行模型评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分为模型组、四单穴组方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分别用活性炭粉悬浊液灌胃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HT、VIP、S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5-HT、VIP、SP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显著升高(P<0.05),S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针刺可明显升高IBS-C大鼠小肠推进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血清中5-HT、VIP水平,升高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关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心电图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电图T波、ST段变化。结果:关俞组T波、ST段改善最明显(P<0.05),缺血性心电图恢复时间最短(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为观察对象,探究针刺降压的钟基因调控作用。方法 将24只SHR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12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选择辰时针刺SHR双侧曲池、足三里穴,模型组和正常组仅接受与针刺组同等强度的捆绑操作。4周后,各组分别在辰、酉时随机抽取6只大鼠,测量鼠尾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然后检测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褪黑素(melatonin, MT)的含量以及心脏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组因素对SBP、DBP、血清MT含量、Clock表达结果的RQ值、Bmal1表达结果的RQ值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因素对各指标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辰、酉两个时辰的SBP和DBP均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辰时的SBP和DBP及酉时的SBP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辰时M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5-HT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针刺组辰时MT含量较模型组升高,5-HT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针刺组酉时的MT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针刺组辰时心脏Clock基因表达水平和酉时心脏Bmal1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辰时针刺可以降低SHR的“双峰”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MT含量,减少5-HT含量以及提高心脏Clock和Bmal1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