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缅甸对外关系的历史回顾以及对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拒绝登记和参选结果的逻辑分析,本文认为即将到来的缅甸大选无论其结果如何,都不会对缅甸现在的对外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美国和欧盟都将继续维持对缅甸的制裁政策,印度、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则将继续维持与缅甸的接触政策.东盟一些国家可能会对缅甸施压,但不会采取制裁行动,因为制裁只能将缅甸推向中国和印度,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影响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政治势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晨阳  陈茵 《当代亚太》2006,42(4):19-26
军人及其所控制的政治势力、民盟及其支持者、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在目前缅甸的社会结构中呈三足鼎立之势,但军人占绝对优势,而且后两者不具备取代军人主导缅甸政局的能力。外部势力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很大,但在对缅政策方面,中国、印度、东盟不会采取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完全一致的行动。因此,相当长时间内,军人将继续直接执政或在幕后主导缅甸政局。  相似文献   

3.
尽管缅甸军人有继续长期执政的能力,但军人退出政治舞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文对缅甸军人退出政治舞台的前提条件以及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缅甸的军人政权是当今世界寿命最长的军人政权之一.缅甸的军人政权缘何能长期存在,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本文认为,一些西方学者对缅甸军人政权长期存在的内因的分析,多数观点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其关于外因的说法则值得怀疑.本文指出,一些西方学者将缅甸军人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外部原因归结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尤其是中国的支持,这是不切实际、带有政治偏见的.尤其是他们对所谓"中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的种种猜测.似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相似文献   

5.
陈宇 《当代亚太》2021,(2):109-156
自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缅甸便致力于走议会制民主政治道路,但其发展却屡遭挫折.纵观缅甸跌宕起伏的政治发展进程,其命运始终与军人集团紧密关联,军政关系是直接决定缅甸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军政关系既是塑造缅甸政治结果的核心机制,也是理解其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密钥.在1988年"缅甸之春"之后,军人集团开启了"渐进性脱离"模式的政治民主化转型,军人集团全面领导、设计和构建了"有纪律的民主"这种具有缅甸特色的政治体制.事实上,缅甸"有纪律的民主"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西方式民主政体,而是一种兼具威权统治方式与民主政治规则的"混合政体".军人集团构建"有纪律的民主"这种特殊"混合政体"的根本目的是要继续维持自身对国家的领导,其缘起、形成及建构与缅甸的军政关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有纪律的民主"也是缅甸探索走具有本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结果.文章通过结合军政关系来理解缅甸在1988年后的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机制,这将丰富对于军政关系、"混合政体"及军人政权转型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益于认知当代后发国家自主探索走具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特殊规律和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缅甸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惊奇的眼光突然间降临到缅甸身上:缅甸会不会是东南亚另一只经济小虎?资源丰富的缅甸如今对外国企业非常友善.人权组织可能会刁难那些同一个不合心意的军人政权进行交易的外国人,但企业家们却担心错过正在迅速成长的商机.西方国家认为,缅甸孤芳自赏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短命的;不喜欢军人政权的反对者坚持认为,缅甸的经济成功是假象;国际货币基金的报告称:缅甸只有军费不断增长,外国投资并没有增加.但实际情况如何,我们只能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缅甸军人与政治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的68年间,缅甸军人直接掌权或由其扶持的政党执政的时间共约56年。2015年11月8日,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方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惨败。2016年3月30日,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总统领导的新政府宣誓就职,取代退役将领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政府。缅甸军人长期直接或间接执政的历史暂告结束,这是缅甸民主转型的里程碑。但依照缅甸宪法,军人仍保留诸多权力,是与民盟政府并立的另一权力中心,军人与民盟政府关系好坏将是影响缅甸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缅甸军人完全退出政治尚需时日,不排除其再度干政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1988年政变上台的缅甸新军人政权,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不得不努力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稳定国内局势。在统治得到巩固后,缅甸新军人政权开始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即在继续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努力改善与东盟、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本文还分析了缅甸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原因:内因是缅甸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外因是区域内外各有关国家对中国在缅甸及周边地区影响不断扩大存在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9.
张添 《东南亚研究》2020,(1):33-68,155,156
缅甸进入后军人时代后,国内呈现由军人集团和文官政府组成的"双头政治"权力格局,这种格局是前军人集团政治设计的结果,对现在缅甸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响。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落实和应对国际压力的过程中,"双头政治"的博弈因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而变得更加复杂,体现为军人、文官政府和少数民族的"三方博弈"。在缅北民族和解进程中,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使得缅甸陷入既需要外部帮助斡旋而又让外部难以有效参与的困境。在中资大项目问题上,这些博弈导致缅甸对华政策出现"依赖"与"反依赖"纠葛,而中缅关系无法有效推进的局面。在若开罗兴亚人问题上,各方博弈更使缅甸陷入国际道义、政治与法律围攻的窘境。究其根本,缅甸仍停留在"求稳定"与"求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内长期存在的政治认同分歧与族群割裂,使其在后军人时代可能进入另一个"乱局"。军人势力仍然强大、文官政权软弱、少数民族各自进行不同程度的国际动员,各方"自助"而"不得助"的客观形势,使得民盟政府初期良好的外交环境日益恶劣。因国内政治而不断引发外交危机,缅甸孜孜以求的独立自主、中立主义和韧性外交受到极大影响,缅甸的复兴梦与发展梦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导致的60多年内战和军人政权统治的弊端使缅甸成为东南亚国家中最大的难民输出国.由于地缘上毗邻缅甸,泰国成为缅甸难民最主要的收容国.然而,缅甸难民问题给泰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影响了泰缅两国关系.从解决前景看,泰国境内的缅甸难民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必须依赖缅甸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民族问题的懈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