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理清"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尤为重要。"人道主义"基本命题包括"人是人的最高价值"、"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把人当人看"、"尊重人"、"爱人",等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才肯定"人道主义"的这些基本命题。从理论本质来看,这些命题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联姻,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道主义",是不符合理论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也反映出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社会发展指导理论,其"科学性"体现在明确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什么"、"如何发展"、"怎样评价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经过无数事实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精神与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是紧密联系的,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是做好公安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井冈山精神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指引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的核心,井冈山精神的"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推动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井冈山精神的"依靠群众"是公安机关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根本.因此,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打造新时期政治立场坚定、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5.
颜元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害心"、"害身"、"害国"之学,反对程朱理学"重文轻武"的教育模式,大力提倡"文武相济"、"兵学合一"、全面发展的主张。颜元反对理学"主敬倡静",提出要"习行"、"习动"。颜元的体育思想是人体解放、回归自然的反映,是人的自然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我党选拔任用干部标准观不断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形成了"才德兼备"、"德才兼备"与"四化"相统一、"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和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干部标准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拔任用干部标准观是对历史衡量人才标准的科学继承,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也是增强执政能力的需要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应以"三个代表"作指导,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开放型"、"服务型"、"奉献型"、"民拥型"、"清风型"的"六型"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认为,"法"是事物、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理性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法"存在于一切存在物中,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自然法"的精神是"和平";"人为法"的精神是"平等".然而,在社会和国家中容易失去平等、自由,这就要遵循法的精神,依靠法律的力量予以保证.因此,不仅需要"品德"、"俭朴"、"克制"、"宽容"等道德上的自我约束,更需要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逻辑:第一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第二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有侧重,"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时代化"和"大众化",而"时代化"和"大众化"本身亦是"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亦具有"掰不开"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而又具体的表达。从这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探讨,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区警务作为公安机关的基础工作,不仅是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是公安工作的基石。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根本路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良好的社会治理模式,与社区警务相得益彰。把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选择,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打造平安共同体的内在要求。目前,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存在融合程度不深、融合力度不足、融合制度不全的问题,导致"越位"与"缺位"、"融合"成"配合"、"量变"未"质变"的现象。深化社区警务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要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党务+政务+警务"互促融合,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强化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本土化+整体化"创新联动,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强化机制牵引,形成"平台+中心+体系"同轴共转,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的变化催生着上层建筑的改变.在强大政治背景的推动下,对"严打"斗争仅作微观视角上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相反,从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理论入手,把"严打"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来解读,分析了"严打"政策的环境选择,"严打"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打"政策在新的治国模式下的走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策咨询制度的基本模式包括专家咨询制、听证会制、咨询课题招标制等,这些制度在政府的决策咨询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瑕疵,组建政策咨询“超市”的出发点正是弥补这些缺陷。在探讨政策咨询“超市”的框架和布局、初步分析它存在的优势、寻找其构建过程即将遭遇的问题的过程中,将逐步明晰创新我国政策咨询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光厚 《外交评论》2007,3(3):38-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睦邻”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确立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平等关系,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中国开始将实现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确定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中国对周边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在她不断协调同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是“中国的既定方针”。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是我国司法机关依据刑事法规范和原则制定出来的指导具体刑事司法活动的一项基本政策。它适用并诠释着相关刑事法规范所欲实现的价值选择与目标追求;该政策吸纳并体现了现代刑法的谦抑精神,符合轻刑主义刑罚理念的发展方向。从整体上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又具有制定法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监管”是我国“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信息平台和多元监管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的监管机制亟待建立。本文引入智慧监管理论构建一种新型市场监管模式,从多元监管主体、政策工具组合应用、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监管信息共享等维度对智慧监管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为我国探索“互联网+监管”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关于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基本方略。1.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任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及时化解民间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7.
“勤业、勤学、勤交友”的“三勤”政策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形成的政策 ,它的形成、发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时期 ,它不仅仍具有生命活力 ,而且对于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更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对犯罪的防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的“德治”认为道德对犯罪防治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比较犯罪防治的“德治”与“法治”。探讨如何在犯罪防治中充分体现德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GDP的高增长却没有带来高就业,这一经济现象有悖于经济增长与失业变动存在反向替代关系的奥肯定律,因而,中国存在着"奥肯悖论"现象.依据经济政策学的有关原理,从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及目标与工具相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本身并不存在目标冲突,当前中国存在"奥肯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目标与工具的不相容,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不能明显有助于就业岗位的创造.因此,我国要摆脱高增长、低就业的困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目标相容.  相似文献   

20.
“严打”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 ,在打击刑事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障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该政策从确立到成型再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从不健全到基本健全的过程。因此 ,在该政策的形成与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与现代法治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 ,集中表现为“运动”模式的色彩过浓。但该政策的生命力是不应否认的 ,应当有所作为的是 ,将“严打”从“运动”引向“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