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规定性及其各有机构成部分在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进步方式和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几个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人民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法治和德治的统一,全面性与人的本质丰富性的统一,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结构统一于自然-社会-政治的复合生态系统中,具体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外在结构系统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系统内结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命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艰辛探索,思想建树颇丰,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反"和平演变"思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社会主义认识过程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等宝贵思想和一系列崭新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5.
概念之间的逻辑演变决定和反映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最早可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概念,以后又依次经过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概念,直到在党的十七大上水到渠成地演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实质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与"中国梦"高度一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安工作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并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具有诸多共同性,因而可从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出发,在"理念结合"、"内容结合"和"方法结合"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新形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1984年到1987年间,邓小平在阐述"一国两制"对中国的影响时,多次明确提出"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概念。邓小平"主体社会主义"的内涵,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能像传统社会主义要求的那样搞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而只要求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地域上占主体地位,但仍有部分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对这些局部的非社会主义因素,不是急于现在就消灭它,而是利用它们为社会主义服务。"主体社会主义"只是改变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改变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仍然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实现大众化,首先需要通俗化,也就是说,需要凝练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应当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中介,在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展开。"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社会主义"对谁有什么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社会主义价值观是认识和判断社会主义价值的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社会主义价值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的是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文化上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南方谈话"以苏联东欧剧变为背景,以中国怎么办为重点,以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断和光辉的战略思想,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指明前进方向。自"南方谈话"以来,中国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与"苏联模式"完全不同的创造性回答,从而开辟出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去"苏联模式"、增"中国特色",既同苏联"切割"、又不"照抄"西方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理论体系和各项制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理治、善治特点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有序化、平等化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能量释放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现在以"协"辅"治",以"协"稳"治",以"协"促"治",以"协"督"治"四个方面;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能够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能够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体的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整体逻辑,即:必须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必须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主线;必须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灵魂;必须明确"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主旨。作为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研究中,"民主党派"和"参政党"两个概念等同混用、纠缠不清、逻辑矛盾。今年初,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党派"、"参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三个概念的关系,从而科学把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就成了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造成"不完全清楚"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闻有一个"错层",该"错层"造成此社会主义并非完全是彼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的"错层"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错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8个明确"的基本思想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党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三个倡导"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同时对于进一步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了明确的思路,但"三个倡导"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实世界无产阶级的最终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这一理论背景之下,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完整理解并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用"大历史观"的眼光及胸怀,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时代"、社会主义实践的"革命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时代"传承比较中,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进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意涵,自觉自信地从"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完善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理论"走向"生活",做到"会生活"、"易践行"。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走向"生活"?需要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涵养,其以"民间信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以"生活智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生活",并以"行为规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易践行"。中华传统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从"传统问题域"走向"当代问题域",从"传统价值内涵"走向"当代价值内涵",从"传统践行方式"走向"当代践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