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务勇 《新视野》2006,(5):56-58
协商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政治学家提出的新的民主范式。协商民主的提出有其历史背景,是对传统自由民主模式的超越。当代中国民主具有一定的协商色彩,和协商民主理论有一定的契合性。在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背景下,发展协商民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加强对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积极引入协商民主的因素,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我国政治参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协商,对民主协商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背景的两种制度,在"协商民主"方面,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趋同。中国的民主协商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也展现出协商民主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光明前景,这也是中国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而且为我们构建公民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选举民主的发展,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期以来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所倡导的平等、参与、理性、协商等精神与我国当代农村社会本土资源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性,对于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的逐步形成、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调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合"文化及民主恳谈等协商民主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农村发展协商民主奠定了初步基础.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农村基层的民主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缺乏制度性的保障,但实践证明它是促进基层民主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形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作为强调过程性民主的重要民主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西方学者从20世纪末开始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不断扩展,从不同的视角对协商民主进行阐述.在中国,由于协商民主在中国目前政治架构下不涉及根本的政治体制,对提高中国国内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反而起到促进作用,因而成为中国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话题:建构公共协商机制,协调多方的价值偏好,使社会的多元利益群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辩论和协商的过程,达致利益表达、利益协调与利益实现.民主恳谈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但民主恳谈与协商民主相比,在理论目标上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主协商形式,民主恳谈的设计和完善无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的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原则、协商场域、协商机制等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公共参与和协商治理,它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普遍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和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要使协商民主成为治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可以从建立协商民主考核机制、设立明确具体的协商民主程序、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培育社团组织和建立规范的协商对话的教育培训制度等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是人类历史悠久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智慧,不同时代、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的协商民主是各具特色的.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理论和制度具有自己的内生性、包客性、有效性和与时俱进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当首先立足于不断总结、汲取协商民主建设的本土经验,同时又以开阔的国际视野不断辨析和科学借鉴包括西方协商民主建设的有益成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场域政治。协商民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因而协商民主发展有赖于发生场域的拓展。简单来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就是协商民主发生的社会空间。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是否广泛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品质与溢出效应。理想的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全覆盖与政治行动的全贯穿。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生场域不断扩展,政治系统场域、政治与社会场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协商民主,在内容、形式和程序上都得到了全面展开。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时间不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发生场域上仍然存在边界不清、行政性色彩浓厚和社会公共领域协商制度化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生场域建设就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们党民主政治实践和理论的伟大创造,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断创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推进协商民主朝着广泛多层制度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多主体、全方位、多维度、交互式的有机统一体,表现为结构完整,覆盖面广的多层次的制度化体系。具有制度基础、发展阶段、坚持原则的独特性、政治文化的支撑性、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实践性、实现方式的结合性、实现形式的互补性等特征。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