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进展过快;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意识形态标准等。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认识,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澄清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青年自组织能力是青年自组织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具有特殊的时代内涵。它由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和共识凝聚、成员参与活动的质量、组织自身的结构和发育程度以及自我调解纠纷、自我服务、自我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有机构成。提升青年自组织能力不能仅局限于青年自组织主体本身,而是要着眼于共青团、外部环境、法律等客体。可通过青年自组织自身再塑造、合理定位共青团等组织职能、优化环境、推行法治化等途径提升青年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新形势下,县级统一战线面临着发展的历史新机遇,统一战线要坚持以"同心"思想为引领,突出改革发展主题,凝聚社会发展力量,扎实推进"同心"工程,全力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促进改革发展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一、切实履职履责,增进改革发展共识统一战线要履行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政治职责,全面深化统一战线改革发展共识。一要凝聚改革共识。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统一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过举办培训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政治共识内涵与结构的梳理,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共识的历史演进、基本内容及现实挑战,论述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内在机理,总结出建构包容性政治与实现差异性团结是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有益探索。依循“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着力探讨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系统结构、运行过程与治理功能,得出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结构的调适和功能的优化在于机制的畅通。由此,提出新时代广泛凝聚多元社会的政治共识,需要实现协同型组织领导机制、复合型政治整合机制、发展型理论创新机制、制度化利益协调机制和协商型政治沟通机制的多维互嵌。  相似文献   

5.
凝聚共识,推进发展,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的突出主题。改革共识、发展共识、法治共识、反腐败共识和价值观共识,既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巩固和壮大的基础与条件,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重要的政治任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至上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协商民主是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求同存异则是凝聚共识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政治共识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共识。在社会转型中最大限度凝聚政治共识,是中国社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战线在凝聚政治共识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统一战线在延续中国基本政治共识和凝聚具体政治共识过程中也一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必须重视以改革实践凝聚改革共识。可以说,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凝聚改革共识是我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以改革实践凝聚改革共识必须做到,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凝聚改革共识;通过改革试点探索完善改革政策,建立改革共识;以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凝聚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为青年网络自组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自组织作为非正式组织,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社交性、虚拟性和传播性的特性。青年的自我认同、多元化需求和公民意识成为青年改革共识化形成的动力因素,而同伴的负面影响、缺乏约束力、亚文化形成、社会思潮冲击则成为阻力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青年改革共识化的路径是培养网络公民意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共青团的整合力、培育网络舆论领袖。  相似文献   

9.
世贸规则的逐步实行对我国政府行为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重大挑战。政府应尽快调整与WTO不适应的行业政策和地方法规 ,应积极推进外贸、金融、税收等部门的改革 ,积极发展完善行业协会、民间商业组织 ,强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增强参政意识,提升参政能力,是民主党派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民主党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逐步形成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共产党在绩效、制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诉求上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升参政能力。凝聚核心价值认同,在政治实践中提升参政能力主要通过价值认同的形成,逐步增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意识;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增强人们对政治体制和政治理想的价值合法性的认同;完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环节。邓小平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 ,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有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不但对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事业本身 ,而且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是我国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主线,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统一战线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凝聚人心和凝聚共识都是为了实现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但两者的内涵不同。凝聚共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凝聚共识表现出来;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既是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的过程。人民只有首先成为共识的主人,才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凝聚人心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表现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认同。凝聚人心是凝聚共识的目标,凝聚共识是凝聚人心的前提。能不能凝聚共识决定了能不能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系中独特的政治组织,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政治共识对于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增强政治信任和合法性,促进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和顺利执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政治共识如何在政协凝聚起来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建构“结构-过程-功能”的逻辑分析框架进行探讨,认为静态结构是人民政协政治共识凝聚机制赖以形成的基础,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动态运行过程实现共识凝聚,对我国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产生重要功能。人民政协政治共识凝聚机制促进了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融合,有利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实现利益综合,有利于增强政策认同,促进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和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要注重以法治中国建设来建立和凝聚改革共识。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要求是推进科学立法、实行严格执法、实现公正司法、做到全民守法。以法治中国建设凝聚改革共识,需要以法治凝聚改革的价值、目标和路径共识,以法治建构改革中的利益共识,以法治建构改革主体行为取向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青年自组织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对青年自组织研究成果进行跟踪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青年自组织的概念;分析了青年自组织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分类,探讨了青年自组织在凝聚青年、联系青年、激发青年参与主动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可进一步重点拓展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在改革发展中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但从来都不是单一推进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就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实际上明确地提出了政治体制革命的要求。但是 ,我们过去对政治体制改革讨论较少 ,对政治体制创新研究不多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的程度相距甚远 ,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从政治体制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转换 ,完成政治体制的创新。(一)进一步健全党…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的物质世界,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社会。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在这两个社会形态中,呈现出消极冷漠和积极主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对青年政治参与的两极现象我们应该有客观的、清醒的、辨证的认识,以引导青年追求适度的、与政治制度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参与,这不仅取决于青年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先进文化和公民道德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具有激励、凝聚、整合、评价及传承等积极功能。转型期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体认“五个认同”理念,除了内在展现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还表征青年学生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规定。探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情怀逻辑演进和实践理路选择,就是旨在促进西部高校青年学生现代化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以及严峻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需要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十八大报告以及实际情况来看,政治体制无论如何改革,我们都需要对改革有自己的前提性认知,并牢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任,只有理解了这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很好的实践下去,社会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在满足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多元诉求的同时,也给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以及共青团团结、凝聚青年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当前青年自组织的主要形式、特点以及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业务指导、资源整合以及服务凝聚几个角度探讨高校共青团凝聚青年自组织的可能性和具体策略,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更有效的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