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7月14日,傅作义向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了绥远方面最近工作情形,“请主席再予支持,期能在最短期间彻底成为解放区、解放军之一部”。7月16日,毛主席接见了傅作义和邓宝珊将军。我(薄一波,下同)和聂荣臻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接见。毛主席首先肯定了傅作义7月14目的信,“学习有进步,信写得好,观点正确”。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说:“绥远抗战你首先发动,有功;剿共有罪;北平方式有功,绥远方式更有功。剿共不好,但将功折罪,清洗了剿共一段,以后再不提了。”毛主席提出t让傅作义亲自去归绥,解决绥远问题,原则是愿留者留,愿…  相似文献   

2.
艰难谈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抗日名将 女儿是救亡先锋 傅冬菊于1924年12月生在太原,其父傅作义当时是阎锡山晋军的一名团长。冬菊上初中二年级时,日军兵临山西,时任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35军军长的傅作义,  相似文献   

4.
董其武(1899-1989),山西省河津县人,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1928年投效傅作义,历任参谋、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首创“绥远方式”.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  相似文献   

5.
正西安事变后,国共经过反复谈判,确定红军改编原则。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了改红军为八路军的命令:"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  相似文献   

6.
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傅作义将军,对人才的培育极为重视。他常说:“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1931年,他主政绥远时,深感人才奇缺。为了培养抗日干部、国家建设人才,傅作义在当时人力、物力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办教育。他亲自兼任奋斗中学、奋斗小学校长,并表示抗战胜利后,将解甲归田,效法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效法创办南洋华侨中学、厦门大学的陈嘉庚,致力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 傅作义在绥远的办学方针是:“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在德育方面,他尤其重视爱国主…  相似文献   

7.
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与形成与毛泽东的谋划、决策、指导是分不开的。1935年12月,他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将红军的发展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在山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936年2月,红军东征战略第一步完成之后,毛泽东开始谋划并实施在山西全省创建根据地的战略。东征战役中期,毛泽东明确系统提出"经营山西",在山西全方位建立发展抗日根据地。在发展山西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对阎锡山进行争取工作,促使阎锡山作出联共抗日的决定。毛泽东及时与阎锡山商定八路军入晋抗日和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有关事宜,精心部署八路军在山西的战略展开,真诚与友军同舟共济,协同作战,推进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战略,真正实现了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8.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得以壮大,抗日根据地得以发展。毛泽东:我们的方针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即于次日发表通电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军将领联名致电驻守平津一带的第  相似文献   

9.
第五回八路军东渡急赴抗日前线办事处紧张交涉进军事宜卢沟桥事变后 ,中共中央即着手进行着红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准备工作。此时 ,中共与晋绥方面在联合抗日的问题上已达成一致 ,但方针、任务、方法等尚无具体办法。特别是中共和红军曾有不经阎先生同意决不踏入晋绥一步的许诺。因此 ,红军入晋对日作战的一系列问题 ,必须和阎方进一步商通。7月 15日 ,毛泽东致函阎锡山 ,并派秘书周小舟赴太原。信中提出 :“关于坚决抗战之方针及达到任务之方法问题 ,红军开赴前线作战问题”,请阎接见周小舟并赐指示。 17日毛泽东又令在延安汇报工作的彭雪枫携…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全面打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经国共双方谈判,于8月下旬将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南北呼应,并肩抗战。在新四军成立之初,谁来具体指挥这支部队?毛泽东作了慎重考虑,在国民党确定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后,10月30日,  相似文献   

11.
苏振兰 《湘潮》2008,(7):33-35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是抗战初期中共领导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是共产党在一个战略区范围内同国民党地方当局合作、一致抗日的战争动员机关,同时也是组织和指挥敌后游击战争的指挥部。1937年9月,“动委会”成立于全面抗战开始两个月之后。1939年6月,“动委会”被迫撤销于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前夕……  相似文献   

12.
绥远原为内蒙古之一部分,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一九二九年建省,一九五四年撤销省建制,划归内蒙古。在日寇侵华战争中,绥远省蒙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有过大青山抗日斗争等光荣史绩,现已有专著及大量专题文章论及。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三六年秋冬之际,由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毛泽东坐镇延安指挥朱德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  相似文献   

14.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片面抗战和反共立场,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力主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青年学生视为眼中钉,肆意镇压。现就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制造的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暴行概述如下: 一、诋毁、偷袭抗日游击队 “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10月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宣布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停止大规模“清剿”游击区。但国民党江西当局的顽固分子仍然坚持反共立场,念念不忘消灭红军游击队。他们借红军游击队整编之际,恶意散布“共匪要求投诚”、  相似文献   

16.
1938年5月以后,国民党战场进入了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以军事进攻为主,决心进兵华中、华南,夺取武汉和广州,用武力压迫国民党屈服,但在军事威逼中,也不放弃诱降的手段。国民党被迫继续抵抗日本的进攻,却仍然坚持其片面抗战的路线,限制和压迫抗日群众运动,并开始摇摆于和战之间,伺机寻求有利于他们的时机通过和谈早日结束抗战。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控制了陇海铁路,准备沿郑州南下,与江西日军相呼应,会攻中原,夺取中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为迟滞日军的前进,蒋介石密令炸开了郑…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我北平地下党的情报工作为我党、我军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这些情报,毛泽东还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兵法韬略,巧施“空城计”,用三篇新闻稿件吓退了国民党的十万进犯之敌。进入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面的战略反攻。为了挽救连连受挫的被动局面,1948年10月,蒋介石亲赴北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想出了一计:偷袭西柏坡,摧毁中国共产党最高统帅机关,企图扭转战局。  相似文献   

18.
<正>绥远是晋绥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是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是通向苏联和外蒙古地区的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抢夺地盘,以绥远地区傅作义部进攻解放区。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奉命率领野战兵团反击傅作义部的进攻,将其从张家口以西地区打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在不得不打的仓促应战中,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部队取得绥东大捷,却在进攻归绥城、包头城的战斗中一再受挫,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给张学良写信。原文是:“中国共产党建议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一年多了,虽已得到全国人民的赞助,但中国国民党不但至今采取游移不决的态度,而且当日寇正在准备新的大举进攻时,反令胡宗南军深入陕甘配合先生所指挥的部队扩大自相残杀的内战。我们正式宣言,为了迅速执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只要国民党军队不拦阻红军的抗日去路与侵犯红军的抗日后方,我们首先实行停止向国民党军队的攻击,以此作为我们停战抗日的坚决表示,静待国民党当局的觉悟,仅在国民党军队向我们攻击时我们才在自卫的方式上予以必要的还击,这同样是为着促进国民党当局的觉悟。先生是西北各军的领袖,且是内战与抗战歧途中的重要责任者,如能顾及中国民族历史关头的出路,即祈当机立断,立即停止西北各军向红军的进攻,并祈将敝方意见转达蒋介石先生速即决策,互派正式代表谈判停战抗日的具体条件。拟具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送呈卓览。寇深祸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夏天,抗战开始以前,我在香港。西安事变后,华北国民党同红军已实现和平,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却仍在继续“围剿”。闽北的黄立贵就是在三七年的春天被打死的。国民党想消灭我们,他们说南方没有游击队。这时,我党一直在积极寻找南方红军游击队,而且途径很多。我知道的张云逸就是在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他到香港的,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并把他们改编为我党的一个统一的军队,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一九三七年上半年,香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