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农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共同开展农业技术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良性互动。厦门市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台农业合作交流从民间到商业企  相似文献   

2.
《北京观察》2008,(6):25
一.区域定位1、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在首都经济总体发展中的定位。2、首都经济总体发展与区域非均衡发展。3、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发展趋势与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合作战略。4、统筹规划首都西南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功能,促进区域发展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3.
上海、宁波、苏州等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中的共生城市,也是崛起中的第六城市群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它们在总体上都远没有具备被称为“国际中心城市”的资格,而区域文化的相对滞后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因而第六城市群在重视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同时,应首先重视实现以“吴越文化圈”为纽带的区域文化的交流、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 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个重要课题。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 区域经济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 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2,(15):16-17
城市,是国家综合实力、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大聚集,拉动区域经济大发展。在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城市合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取得成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相关性,是和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紧密相关的。在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并仍然有赖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特殊政策的支撑。当前,中央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开放性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赋予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包括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两岸产业对接合作、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先行先试。如此,可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两岸合作的平台,以便发挥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试验田与先行区作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与辐射源作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先行试验区作用。  相似文献   

7.
孟宪玲 《前进》2006,(10):25-26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太原经济圈”是太原实现率先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腾飞的重大举措。着眼于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大格局,不失时机地加快太原与周边城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积极促进太原与周边城市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大太原经济圈”,不断增强太原经济圈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太原应对未来挑战,赢得发展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构建太原经济圈是一个重大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以太原为中心,由太原市区和晋中市榆次区构成核心区,包括太原市域全部;晋中市的多数县、市、区;吕梁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其地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聚集体。而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最大、最集中的经济活动和商贸流通场所,不但是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而且在区域中处于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社会事业相对繁荣,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龙头作用。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就明显地带有豫北地区中心城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潘义勇 《桂海论丛》2004,20(1):66-68
文章阐述了加强粤桂琼经济合作 ,建设华南经济强区的客观必然性 :指出制约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原因 ,提出发展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若干建议 ,即确立合作的原则 ;建立三地合作的机构作为三地政府、经济部门及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对话与提供服务平台 ;三地既竞争又合作 ,以合作促进竞争 ,以竞争促进全方位的合作 ;建立区域合作的规则及区间合作的优惠政策 ,促进区间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互联网     
会议动态■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洽谈会在南宁隆重召开。来自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市的妇联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妇女组织代表,女企业家代表和妇女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广西各市以上妇联主席360多人欢聚一堂,共商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展合作大计。本次洽谈会就妇女经济与合作交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合作与交流,女性教育培训及文化合作交流,区域妇联干部、妇女儿童工作互学与交流,妇女工作信息交流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洽谈,并在首届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创新,签署了新一轮《泛珠三角区域妇女发…  相似文献   

11.
近日,就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趋势、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途径、民营企业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走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谈到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  相似文献   

12.
平潭实验区是探索两岸交流合作先试先行的示范区,也是海西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平潭实验区内的出入境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实验区的经济发展与两岸的交流合作,也为指导新形势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的出入境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城市外贸出口、城市吸引外资、城市房地产业、城市旅游业和城市就业等。金融危机下中国城市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完善城市功能,适时建立一批国际化大都市;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合作,寻求区域联动;健全城市投资体制,走出“泡沫经济”的阴霾等等。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将按照政府推动、合理分工、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从共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入手,以多种形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加强与京冀晋蒙等地区的区域合作。积极推动投资与产业合作,共同发展 建议组建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推动小组,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为企业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加强区域内物流、金融、会展、管理咨询等领域的联合协作。  相似文献   

15.
文光美 《友声》2009,(1):28-28
<正>为促进中俄地方政府间更为广泛、深入和持续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11月8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框架内专门举办了一次双边活动———中俄城市交流合作论坛。论坛由对外友协欧亚部主任何及锋和俄罗斯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 (一)多民族化进程加快。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 族流动人员的不断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人口的流 动,促进了城市多民族化的进程。一是少数民族流动 人员的数量逐年上升;二是少数民族迁徙人口逐年上 升;三是民族成份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进入城市,不 仅活跃了城市的经济,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而且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但在多元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李靖宇  宋洋 《中国发展》2007,7(3):88-97
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东北综合经济区能够建设成为全国意义的主体功能区,并且在这一进程中要注重实现大连城市经济开发的引擎效应。为此,应当认定大连城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因素与综合优势,必须促进大连采取城市经济开发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开拓对外贸易新局面,带动东北腹地走向世界;努力经营旅游产业,构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拓展金融大市场,打造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龙头作用,拉动东北地区重新确立在全国未来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刘舸 《台声》2003,(8):18-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构建全球或区域良性政治格局已经成为不同地区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从根本上构建海峡两岸的良性政治格局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台湾经济自身特点而言,建立两岸良性政治格局对台湾经济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台湾同胞的福祉。作为一个海岛,台湾经济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劣势。简而言之,台湾经济的优势在于适应性强,充满活力;劣势则在于对岛外技术和市场的严重依赖。半个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间城市合作不断涌现。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要求,以本区域、域内城市间政府协议为基础构架起来产生的合作及其合作模式引起人们关注。从行政契约理论的视角对城市合作中的模式进行探索,对湖北省武汉"1+8"城市圈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种种信号表明,海峡两岸关系逐步向促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的良性方向发展。在这一有利的背景下,福建省涉台立法如何坚持先行先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走上法制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