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法治中国的新时代,个人法治精神的有无、状态如何,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制度设计、活动方式和运行状态。民众良好的法治精神成就了秩序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进而作用于发展着的人类社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法治社会建设关键期、社会转型的关节点,法治进程存在各种问题和阻碍,找寻民众法治精神的风貌,探索构建民众法治精神的培养路径和建构方式,对于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的梦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渠道。但它在立法和实际运行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如何不断完善其立法,切实有效的实施,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爱民 《唯实》2015,(4):65-66
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诠释与接纳,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接受,进而内化为行动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法治变革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治国方略顺利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型。从2008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把“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实施的《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首次明确了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列出六大任务强调“司法为民”。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当法治陷入一个停滞不前或比较紊乱的境地时,就需要实施有效的变革,以推进法治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钟奇江 《世纪桥》2007,(3):64-65
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具备一定基础,其中,市场经济是经济基础,民主政治是政治基础,精神文明是思想文化基础。我国要想建构法治社会,就必须夯实这些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民族根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  相似文献   

7.
苏区法制建设所体现出来的以民为本的人民主体,依法深入反腐和紧密联系群众的人民司法等精神,对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环境正义作为一种较新的环境理念,在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中还存在缺失。现阶段,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正义问题主要体现为:立法目的和原则缺乏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法治中的权利义务失衡、司法中的环境正义实现制度存在缺陷等。因此,要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原则中确立环境正义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健全法规制度,进行司法改革,以期环境正义在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最终实现,人类与环境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鄂振辉 《新视野》2005,(6):60-62
自我国1999年第三次修改宪法,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写入宪法以来,虽然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政府诚信的缺失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阐述法治与政府诚信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解决政府的诚信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质即该民族的精神系统内诸要素秩序化的过程.社会基本制度构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主体框架,塑造了社会的外在物质秩序与内在精神秩序,并通过整合社会的精神秩序而影响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加强社会基本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民族精神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颂     
编辑同志:2003年过去了,阅读一年的《党建》,对《民族精神》栏目印象尤为深刻。这个栏目有分量、有内涵、可读性强、教育力量大。我用诗的形式对每一期写下读后感。尽管有些粗糙,但却是我的真情实感。河南确山县委宣传部赵爱民选登燃烧——读2003年第11期《气壮山河八千里》西气东输吹响大开发的号角,千年地火呼啸奔腾燃烧。管道建设者不畏千难万险,谱写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诗篇。民族精神颂$河南确山县委宣传部@赵爱民  相似文献   

13.
孙慕天 《奋斗》2008,(6):3-5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强烈地震使13亿中国人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整个民族奋然而起,聚集其全部能量,与厄运抗争,唱出一曲震古烁今的生命交响诗。套用马克思的话说,危机感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觉到了危机,“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颂     
“民族精神让我们万众一心选”“民族精神给我们必胜的信心选”“我们众志成城,闪亮新的光荣;我们众志成城,中华民族在风雨中永恒。”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们总能聆听到这样激越、豪迈的言语和歌声,让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激情万丈。党和政府指挥全国人民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呐喊的战斗,这是一场全民皆兵、气势恢宏的特殊战争选每天我们都听到、看到许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白衣战士与非典斗争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一曲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权利是族群权利和个人权利的有机统一。我国通过制度设计、法律保障与优惠政策实施等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因而在巩固和推进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过程中,需要从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以提升权利意识,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法律体系和加强司法救济,注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差别性和连续性三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16.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要以扎实的工作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监督、法制宣传等多方面系统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2,(18):4-6
法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转变领导方式的有效途径,增创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稳定的根本之策,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市方略,深入推进法治长沙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了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民族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古…  相似文献   

19.
赵红全 《世纪桥》2007,(11):141-142
不同时代的公共精神有着不同内涵和品质,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公共精神的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丰富的养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公共精神的现代转型之路正步入正轨,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20.
怎样振奋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这是目前人们正在深沉思考和热烈讨论着的问题。在经历了改革大潮的洗礼,在真正体察了四化事业的伟大、艰巨之后,人们更深切地感到,要推动改革的前进,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振奋民族精神,唤起民族主体意识,即民族自尊、自爱、自豪、自信、自立、自强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