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一分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社会公平.因此,应当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体系,但同时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社会稳定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最终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收入的现状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是从理论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锁钥。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分配领域里出现了差距拉大与平均主义并存的现象,拉大了的收入差距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两种成分。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纠正平均主义,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却背离了共同富裕目标。因此,对合理的收入差距要鼓励、要保护,对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要抑制、要整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单一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经过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多元收入分配政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在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缩小收入差距.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并对促进我国初次分配公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改革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同时 ,不能忽视这一社会经济现象中存在的“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根本办法依然要靠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两极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其结果是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为了防止走向两极分化,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是把收入差距拉大与两极分化相等同,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重新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另一种倾向是对收入差距的拉大熟视无睹,甚至忘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结果走入两极分化的死胡同。国家应从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等方面入手,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建立高效公平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受历史环境和思想观念的限制,改革开放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过于追求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实现重大创新: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收入分配制度由单一按劳分配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激发经济活动当事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也在日益加剧。我国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镇(或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都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必将阻碍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收入流动性是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较高的收入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界定收入流动性,其次从不同的角度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类,有相对收入流动和绝对收入流动、代际收入流动和代内收入流动、宏观收入流动和微观收入流动;从测度收入流动性的方法来看,主要有公理方法和福利主义方法。最后探讨了现有收入流动性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的收入不断扩大,使低收入群体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加强对低收入群体保护,不仅是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只有正确分析和了解低收入群体的现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正力,需要积极培育居民的消费能量,这正是拉动内需、启动消费的关键所在。基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得出居民收入状况是居民消费能量得以释放最大的制约因素。只有增加居民收入,藏富于民,做好社会保障等工作,才能培育居民的消费能量,做大经济发展的正力。  相似文献   

14.
收入流动性测度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入流动性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一是将流动性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对个体流动进行加总,反映了所有个体收入水平、位次或收入份额的平均变动程度;二是研究收入流动性的影响,主要关注一段时间的收入分配失衡和社会福利水平是否得到补偿以及补偿的程度.转换矩阵和位次变动是流动性的早期测度方法,收入水平变动及其测度方法是流动性概念的一个延伸,随机占优和统计推断是流动性测度的一个拓展,而基于不平等、贫困、极化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变动应该是流动性测度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基本上没有摆脱政府单一配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导致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上缺乏效率和回应性,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还可能使非营利组织低能弱质,缺乏竞争力。应利用市场机制、政府的公权以及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内在动力,推动非营利组织资源配置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的理论认识,防止对它进行曲解和割裂,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收入差距拉大并不直接等同于两极分化;“先富论”已经内在地包含了防止两极分化的思想,将当前贫富差距过大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归咎于邓小平的“先富论”有失公允;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反对两极分化思想的集中体现。践行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就要在正视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构筑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7.
提高直接税比重是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实现途径,但可能同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当政府降低消费税,如果维持长期总税收不变,那么不管是提高工资收入税税率还是资本收入税税率,经济中的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从长期看,提高直接税比重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但是转型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代际受益。相比于提高资本收入税,提高工资收入税税率在长期给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带来的负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它在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人性保护现状,使纳税人没有得到公平对待,从而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发挥。有必要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力度,以发挥其公平调节作用,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大理国时期,是彝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彝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习惯法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彝族地区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及刑事法律方面均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习惯法规则,并在其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比官方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负所得税制度是一项对低收入者提供自动支付的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对穷人进行更有效的帮助,并有利于税收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有机结合。对我国低收入者补助有一定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