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袁帅 《小康》2024,(4):44-45
<正>候鸟是跨国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最有力指标之一,爱护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提及鸟类保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丹顶鹤、天鹅等。其实,需要人们保护的鸟类还有很多。守护鸟类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在保护鸟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总结出一套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国务院同意林业部、外交部、外贸部、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中国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现转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请示中提出的保护鸟类的具体措施,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把鸟类的保护管理、宣传教育和环志等工作做好,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萍 《新东方》2011,(6):32-35
海南岛方言资源丰富,保护方言资源有助于维护语言的生态平衡、发展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有效开发方言资源是建设海南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调动传媒力量,扩大方言研究,让方言进课堂,都将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2,(10):48-50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环境净化、物种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总面积为3848.6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长达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入侵则是指异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由于在新的地区没有天敌,会很快繁殖形成种群,打破了本地的生态平衡,对本地生物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不良后果,显然,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入侵在我国概括起来分为三种:第一是有意识引进。一些人或团体、部门出于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或观赏等目的引进外来物种,结果泛滥成灾。比如近期报导的食人鱼进入我国即属此类。第二种是无意引进的。这是外来物种随…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9日,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治土地荒漠化,根据  相似文献   

7.
<正>苏府[2014]141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规范湿地利用行为,维护生态平衡,根据《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并因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殊功能而被誉为"地球之肾"、"碳的存储器"、"物种的资源库"和"鸟类的家园"。重要  相似文献   

8.
生态平衡,原来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名词,意思是指生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其周围的生存环境之间必须保持稳定性。目的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物种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相互协调性。 其实,人类社会的思想也存在一个生态问题。思想作为人类社会“最灿烂的花朵”,也和其它一切有生命的物种一样,和其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实质上也有个“生态平衡”的问题。在“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是失  相似文献   

9.
张沐 《中国减灾》2021,(4):42-45
空气、山川、河流、动物、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大自然给予的"财富".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状态,通过建立类型不同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发...  相似文献   

10.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0):49-5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关于人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共融的历史.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经济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东红  杨利美 《思想战线》2004,30(3):97-101
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的需要产生危害,是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遵循的惟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4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  相似文献   

13.
刘波  刘振亚 《群众》2023,(4):49-50
<正>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牌警告:人类的朋友在消亡专栏主持程林杰柏立席公元1994年,世界环境和资源保护组织向人们发出了一份沉重的报告:目前,世界上数百万只野鸟正被诱捕、射杀、煮食,或被关在笼子里。鸟类监督组织说,现在已有1000种鸟类可能灭绝,英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3,(3):95-96
朱以青在《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源于生态的多样性。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但二十世纪末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多样性文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生态平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已经2008年12月3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主席马飚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媛  方浩范 《前沿》2008,(3):150-153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仁民爱物”为原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观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对保护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摒弃了传统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重归和谐,是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李鹏总理签发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也是走向世纪之交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居于全国之冠的云南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重要位置,各级各部门都引起重视,给予支持,优先抢救和保护好珍稀濒危动植物,  相似文献   

19.
正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宪章》: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宪章》是亚太地区博物馆联合行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宣言和指南。无形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力,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与本质部分。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遗产保护范围,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类遗产认识的深化,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下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作为永久性的遗产保护机构,博物馆是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最佳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