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客杂议     
在戏剧舞台上,有演着悲欢离合故事的演员,在台下,就有观看演出的看客。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同样有演员和看客。鲁迅先生十分憎恶某些看客。比如,在日俄战争中,麻木不仁地看着自己同胞被日本鬼子无辜杀害的看客;在阿Q被绑赴刑场的途中,听他唱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看客;在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长沙城里,跑南跑北看被杀头的男女共产党员的看客;以及在老北平街头羊肉铺前伸着脖子看剔肉的看客  相似文献   

2.
报上曾多次登过在歹徒行凶时却有不少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的新闻,令人读来心情压抑。难怪当年鲁迅在幻灯片上看到日本人杀中国人,周围站着一层层木讷的中国“看客”时,愤而弃医从文。“看客”们这种“不关我事只管看”的麻木不仁心理,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要根治它可不是一时能奏效的。如果以为所有“看客”都是因为“与我何干”才去看,那也未免失之偏颇。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看客”,那心理、那目的就复杂多了。这种“看客”的特点是:以“一贯正确”自居、自诩自己经验多,懂政策,会管理,有水平,什  相似文献   

3.
“看客现象”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红楼梦》里的“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看客哲学”,到鲁迅笔下的“麻木看客”,从处世以“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允执其中”的“看客”,到马路边看热闹的普通“看客”,干事的中国人旁边总有那么一部分“看客”和“闲人”.在当前综合治理社会治安中,“看客”问题表现比较突出.他们身处发案现场,或袖手旁观,或见机躲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民族美德在他们身上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宁可得罪人 决不当看客──再论树立全民的反腐意识看了《党风与廉政》刊登的《要树立全民的反腐意识》一文,深有同感,作者选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论题。也想议论几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腐倡廉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自然离不开全民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正>不知何时,"接地气"这个短语突然流行起来,在一天之内和我三次不期而遇,清早看报,下午听会议发言,晚上看电视,都在十分显眼的地方出现,看来这三个字还要"火"。"地气"本来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为什么现在忽然重振生机,"火"了起来?因为它碰上了新的形势、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说说讲理     
说说讲理赤言说讲理,是因为现今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讲理的人和事。将其归纳列出,公之与众,实在大有必要:有讲理不走理的.这种人为数不少,且多在为官者和掌实权的人群中。他们讲起理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违情背理。理是讲给别人听的,与自己毫无关系。他们永远掌握...  相似文献   

7.
李曦辉  赵晨丽 《前线》2015,(2):34-35,89
首都,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核心城市,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层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不论是单一制、复合制、联邦制甚至邦联制的国家,其首都功能和发展路径都存在边界效应,并非包罗万象总为上道,而是过犹不及适度才好。各国首都主要功能模式比较各国首都功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其功能的确定主要应考虑首都的历史与现实。具体来说,首都功能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国模式与小国模式。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8.
我叫陈云莲,今年43岁,1991年7月入党,是榆树市太安乡太安村前二号屯的农民。 不怕大家笑话,别看我人不起眼,外号就有仨:一个是“陈辣椒”;一个是“陈调度”;还有一个是“陈民政”。 群众管我叫“陈辣椒”,是因为我这几年一直鼓捣辣椒。靠种辣椒,先富了自个家,又富了我们屯,还富了我们乡和其他乡镇的100多户农民。 提起种辣椒,小孩没娘——说来话长。1983年,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种地收入了几千块钱,家里人都知足得没法。可我觉着光靠种粮食富不哪去,总琢磨种点来钱的。1985年底,电视里播了一条广告:黑龙江省望奎县青椒大王蔡景学,种青椒收入好几十万元,现在办班传技术。我一听,就到望奎学习了6天。回来以后,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有一段记载:当年,董其昌乘了一艘书画船到苏州虎丘,邀请当地大收藏家韩世能的儿子韩逢禧来,比划一下各自的收藏。沈德符算是看客,老董带了一位宠爱的小三,四个人在船上整整看了一天字画。最后,董其昌拿出一卷颜真卿书法《告身》,大赞此作如何珍贵,还说:"这卷字是我朋友陈继儒所藏,真是不得了的宝贝!"  相似文献   

10.
说说臭虫     
江南尘 《奋斗》2001,(10):55-55
中美两国都有臭虫,说说臭虫,也无伤大雅。林语堂说,“作为君子”对这一类题目,“我是不发表意见的”,可他还是写了《中国有臭虫吗》。  相似文献   

11.
带着几年的辛苦钱回家,哪知刚一出站就被人将钱骗走。突遭此变,重庆一外出打工人员在精神恍惚之下爬上雨棚要自杀并挥刀自残。这样的事情已非鲜见。其实,就连报道中提到的上千名看客看热闹,有人笑着议论道“要自杀就干脆点噻!”“怎么还没有跳?快点哟!”的“呼声”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听到。当这名打工者忍受不了围观者的刺激挥刀自残,“鲜血顺着头慢慢流淌下来”,看客中却传来“再来一刀噻!”的喊声,你是否为这座城市及其看  相似文献   

12.
安然 《唯实》2009,(10):95-95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们平素所说的应声虫,是比喻随声附和的人。而关于应声虫的来历,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有一条颇有意味的记载:淮西士人杨动,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虫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  相似文献   

13.
说说吴丹庆     
听说我要写吴丹庆,有位朋友悄悄地跟我说了句有点儿象绕口令的话。“丹青难描吴丹庆,何况他这个人众说纷纭,议论大着哩! 弄不好把你也议论上了。”我同样悄悄地附耳道:“议论倒是不怕的。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倒有句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4.
说说新年画     
隔山 《党课》2008,(3):105-107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九贴到有……”,一进腊月,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了,扫房子、糊窗户、杀鸡、炖肉,一天比一天忙活,一天比一天乐呵。年画是中国特有的用于新年张贴的绘画样式。腊月二十九贴年画,是中国传统民俗之一。年画的内容多是吉庆有余、五子登科,寓意着贴在墙上的祝愿全都到了,全都有了,所以又叫“贴到有”。传统年画大都采用木版水印的方式,内容喜庆吉祥,画面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老北京,人们自然会想起那灰墙、灰瓦顶的京城四合院。四九城内,宽窄不一的胡同里,一处处幽静的院落,院门形制各异,院内房屋错落,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俨然一个恬静幽雅的小天地。可以说,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居住文化的历史,也是老北京传统家庭模式、生活方式和文化风韵的物化形态。四合院是我国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这种民居模式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从陕西省扶风地区周原考古出土的情况看,西周时期,庭院式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建筑格局,不仅仅是民居,即便是宫廷、衙署乃至以后的寺…  相似文献   

16.
说说家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其普遍质量即是全社会的面目。 老一代革命家是很重视家风的,夏明翰在就义前还写信嘱咐妻子和儿女们“坚持革命维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陶铸在蒙冤受屈中仍教育子女“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铁人”王进喜一生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他  相似文献   

17.
<正>一段时间以来,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一些言词也很极端,带有较大的怨气,其中有的说法免不了夸大其辞,但也反映了当前医患之间  相似文献   

18.
专家,曾是个很神圣的称呼。专家,即在某方面有造诣的专门行家,术业有专攻,技艺超群。专家破难题迎刃而解,专家看病药到病除,专家讲课让人茅塞顿开,专家破案手到擒来,因而德高望重,让人高山仰止。不过,时下由于某些专家不那么爱惜"羽毛",名誉欠佳,大伙对其颇有微词。大文豪歌德说过,名誉是人的第二生  相似文献   

19.
"职务之便",是媒体常用的词组.一些高官落马,在报道其劣迹时差不多都有此话.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牟取不正当利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  相似文献   

20.
说说急躁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位老读者,读过前3期“宫维民茶座”的文章后,觉得文章写得入情入理,很值得玩味,所以,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个烦恼向你倾诉一下,寻一个答案。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脾气暴,爱发火,为此常和同志们闹别扭。我也知道急躁不好,可总也改不掉这毛病,遇事往往控制不住,发完火后又很后悔,也十分苦恼,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