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共同体构想是一个美好和乐观的想法,由于各国领导者个人的因素,各国政策的矛盾和分歧,东亚体系内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利益冲突、对历史看法的分歧和价值观差异等,东亚共同体的构想近期内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也不可能有效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美国面临如何处理与台湾关系的问题。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虑,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双轨政策",这种做法符合美国的战略和实际利益。但这仅是解释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就是根深蒂固于美国人思想观念中的"改造中国"的使命。概括起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双轨政策",是其战略与实际利益以及"改造中国"使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背景下,美国将会持续设法阻挠中国的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青年外交和东亚共同体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青年外交是东亚共同体建构的重要动力源之一的假设,并从青年外交补充国家外交的不足、适应全球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塑造东亚共有利益的有效途径、影响东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四个方面予以求证,最后作出青年外交能有效推动东亚共同体建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个像欧洲一样联合起来的业洲,一个以共同货币、自由贸易区和某种超国家的治理机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亚洲联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梦想。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过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但这一意见随着短命的鸠山内阁的结束而搁浅。然而,在研究亚洲问题的知识分子群体间,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2009,9(5):5-9
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也将继续承担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金融危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从国家战略和国际视角的高度,探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6.
“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提出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必会前行共赢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论坛!这是环北部湾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从18年前“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第一次提出到今天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举行,经历了多少冷遇寂寞和风云变幻之后,环北部湾区域合作终于被推到  相似文献   

7.
“9+2“携手高起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3日,备受瞩目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闭幕,会上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9+2”区域合作正式全面启动,由此揭开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崭新一页。在论坛闭幕式上,论坛组委会主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钟阳胜指出,论坛在达成共识、建立新机制、提出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创造探索区域合作与发展新模式、扩大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出了对策:尽快出台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推动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赵业标 《桂海论丛》2007,23(4):80-82
泛珠三角经济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构想的提出与实施,给博白县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多区域合作新机遇;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人文资源,非常有利于博白县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打造“通江达海”新格局,并以此发展博白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实施,世界各国纷纷重新建立本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制度,由此又掀起了一场"蓝色圈地运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国政府的主张,中国可以管辖的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这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国土。但受国家利益、历史、法律等因素影响,在维护"海洋国土"完整与安全方面,中国现在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性别红利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而促进性别平等是实现性别红利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基于性别平等视角,从人力资本和健康资本两个维度探析了中国释放性别红利的潜力与空间,指出治理体系不健全、社会性别观念束缚、职业性别隔离、人力资本城乡差异、生育政策是限制现阶段中国实现性别红利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政策环境、妇女经济赋权、生育支持、健康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五个方面提出积极释放中国性别红利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贺利平 《前沿》2014,(17):60-61
儒家生态伦理观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一致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构想。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内涵的分析,结合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核心,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确立健康消费观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当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龙山  谢赤 《求索》2010,(1):33-34,168
国际原油价格近年来“过山车式”的波荡起伏,给企业带来了原材料和经营成本增加的风险。为了探讨企业面临的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本文从定性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挖掘了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本质因素,接着阐述了国内石油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企业的视角提出了企业面临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贞银 《理论月刊》2010,(5):147-14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曾被誉为创造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它在世界职业教育进程中影响甚广,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大影响。笔者通过对"双元制"内涵、特点的分析、评价,从政策法律、学生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考核、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双元制"对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石晶 《求索》2013,(4):64-67
司法独立是西方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贵族、夺取政权而提出的制度设计,不仅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十九世纪中叶被迫走向现代化的日中两国。在近代司法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影响司法权独立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司法权从行政权脱离和分立的过程,是权力的重新配置。通过对日中两国近代司法独立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司法制度变迁中,中国清末法制变革中"建构型"的演进过程与"压制型"的法律精神是晚清司法独立制度未能建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杨健  赵肖峰 《台声》2004,(7):60-61
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提出了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构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区域大合作。作为这一构想的倡导者,张德江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7.
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同志提出共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新格局“一轴两翼”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18.
冯志伟 《前沿》2010,(4):129-131
1948-1952年杜鲁门政府出于对前苏联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等需要,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所谓的"中间道路"政策,即一方面表示不赞成它;另一方面又拒绝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任何施压行动。杜鲁门政府看似"中立"的中间道路政策实际上起了纵容,甚至于支持南非白人少数政权实施和坚持种族隔离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今西方国家中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完善的共产党组织,日本共产党在经历了后冷战时代的一系列"阵痛"后,在2013年至今的日本一系列国会和地方选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了较快的复苏与发展,并针对安倍政权的右倾化政策展开了积极斗争。2015年以来在安倍政权加紧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背景下,日共提出了以"废止战争法,恢复立宪主义、和平主义和民主主义"为目标的"国民联合政府"的构想,提出了撤销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会议的决定、恢复对国民的尊重和冻结《日美安保条约》等主张。日共需要通过完善自身组织建设,加强同其他在野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广大普通大众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联合政府"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新时期新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二是农民向土地寻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三是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