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弯曲菌是引起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约占各类腹泻的95%,为空肠弯曲菌所致。1981年英国报道,从腹泻病例分离9500株空肠弯曲菌,超过痢疾分离数。我市1984年几个医疗单位统计,从380例腹泻患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22株。现已证明本菌可在多种动物肠腔内存在,包括禽类、家畜中牛、狗、马、羊、猪、兔。Richardson(1979)在南非调查鸡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86.7%,并证实人的本病感染鸡是传染来源。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弯曲菌肠炎系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本试验对鸡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病变进行了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选自然感染患有腹泻症状的鸡群病鸡41只,均在300日龄左右,剖杀  相似文献   

2.
弯曲菌感染是人畜共患疾病之一,由于家畜排泄物污染食品引起人间弯曲菌感染暴发流行已经多次证实。为了解我区弯曲菌宿主动物种类和带菌强度,我们调查了与人有密切关系的三种家畜弯曲菌的携带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发处理:散养猪、羊粪便标本分别为210和208份,由奶牛场采集奶牛粪便标本216份。标本立即转入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24小时转种空肠弯曲菌选择性平板。(含8~10%脱纤维羊血和各种抗菌素)放43℃,5%O_2、10%CO_2和85%N_2微氧环境,培养48小时。挑氧化酶和触酶阳性菌落。再分纯后,进行各种鉴定试验。空肠弯曲菌选择性琼  相似文献   

3.
空肠弯曲菌研究现状分析吴润,赵晋军(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是60年代以来广泛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种人兽共同感染的病原菌。本菌自1931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为空肠弧菌,相继又称之为“相关的弧菌”...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空肠弯曲菌共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BA-ELISA法对猪、鸡胴体、脏器及粪便标本中的空肠弯曲菌进行检验。建立的BA-ELISA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在参试的15种其它细菌中,除与幽门弯曲菌出现交叉反应外,与其它细菌均为阴性反应;其敏感性可达3.2×10~4cell/ml。对猪的140份、鸡的142份标本进行了检测,BA-ELISA和常规分离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38.6%、37.1%和50%、48.6%,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相差不显著,BA-ELISA法可在27小时内报告结果,而常规分离培养法则需5~7天,这为空肠弯曲菌的检验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及治疗大熊猫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及治疗王强江华(成都动物园610081)中尾建子伊藤修今津孝二米泽正夫林辉昭(日本国和歌山白滨野生动物园笔者1995年12月在日本白滨野生动物园从事大熊猫研究期间,遇一雄性亚成年大熊猫发生出血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空肠弯杆菌属于胚胎弯杆菌空肠亚种。关于从猪、鸡(腹泻患者)等粪便中分离出该菌的报道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从奶牛粪便中分离出该菌的报告。为了解空肠弯杆菌在奶牛体内的带菌情况,作者采集133头奶牛粪便,进行了细菌学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样品来源:在长春市及农安县的两个牧场,用无菌棉拭子从奶牛肛门直接采样133份。 2.培养基:①分离培养基: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生产的空肠弯杆菌选择性琼脂为基础,每100ml加5~10%脱纤维羊血,50%卵黄盐水10ml;每100ml上述培养基中加入多粘菌素B250μg、万古霉素1.5mg、磺胺增效剂0.5rug,摇匀后倾注平板。②所用其他培养基均为自  相似文献   

7.
甘南地区畜禽空肠弯曲杆菌分离鉴定吴国学,格桂花,王文枫(甘肃省甘南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747000)金巴,陈如田卢淮江,仲者(碌曲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玛曲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空肠弯曲杆菌(Can1pylobacterfetusjejunj)是弯曲菌胎儿...  相似文献   

8.
食蟹猴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带菌情况调查王弘义麻秀珍赵国明廖才伟姚源锋(南宁动物检疫所530001)韦毅(广西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沙门氏菌属(Salmonela)和志贺氏菌属(Shigela)是肠道疾病中最主要的两大类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畜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来源的空肠弯曲菌的质粒及其与菌株来源、生物型、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检出大小分别为 1.9、2 .3、2 .6、5 .6、12 .6、33.0、82 .0和 10 8.0kb的 8种CCC型质粒 ,构成 7种质粒谱型。健康鸡源菌的质粒阳性率为 0 ;患病鸡源菌为 1.96 % ;患病猪源菌为 4 5 .8% ;健康羔羊源菌为 0 ;患病人源菌为 0。空肠弯曲菌的质粒用EcoRⅠ酶切后 ,1.9和 2 .3kb质粒的酶切谱随菌株来源的不同而异 ,其他 6种质粒的酶切谱没有差异。统计分析表明 ,空肠弯曲菌质粒的质粒谱型和酶切谱型与菌株来源、Lior生物型、致病性相关 (P <0 .0 0 1) ;也与对链霉素 (P <0 .0 0 1)、萘啶酸 (P <0 .0 5 )的耐药性相关 ;空肠弯曲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与 2 .3kb的质粒有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10.
对226只银黑狐粪便拭子进行空肠弯曲菌检查,共检出带菌狐14只,其中成年公狐(40只)、成年母狐(121只)、母仔狐(40只)和公仔狐(25只)分别检出3,8,2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7.5%,6.6%,5.0%和4.0%,平均检出率为6.2%。对189只银黑狐粪便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查,检出带菌狐31只,其中成年公狐(13只)、成年母狐(122只)、母仔狐(51只)和公仔狐(3只),分别检出4,18,8和1只,检出率依次为30.8%,14.8%,15.7%和33.3%,平均检出率为16.4%;共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34株,代表15个血清型。对69只银黑狐粪便检查,未检出A~F群沙门氏菌及A群Ⅰ、A群Ⅱ、B群和D群的志贺氏菌。对一起3日龄仔狐死亡原因调查,证实是由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所致。  相似文献   

11.
比较观察了空肠弯杆菌分离培养中微需氧法、培养时间、采样时机、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法以及噻孢霉素和头孢哌酮钠等因素对该菌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0mL/LCO2 气体环境中微需氧培养比烛缸内培养空肠弯杆菌检出率高 13 .0 % ,即显示 10 0mL/LCO2 法明显优于烛缸法 (P <0 .0 1) ;空肠弯杆菌分离培养时间以 48h即可 ,无须延长培养时间 ;产蛋鸡采样时机为产蛋前 ;检样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和增菌培养后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不明显(P >0 .0 5 ) ,用单一的一种分离培养方法不能反映动物的实际带菌水平 ;噻孢霉素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和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 ,噻孢霉素不能替代头孢霉素Ⅰ ,而头孢哌酮钠可取代Camp BAP琼脂中的头孢霉素Ⅰ。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空肠弯曲菌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gyrA基因C-257-T位点突变,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其检测的可行性。选择gyrA基因已经被测序的菌株NCTC11168和ZP11作为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的标准阴性和阳性菌株,建立评价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的阴性和阳性标准。利用该技术对已知氟喹诺酮类耐药表型的55株菌株进行检测,结果45株与耐药表型鉴定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81.81%。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空肠弯曲菌gyrA基因C-257-T位点突变具有简单、快速、无污染等优点,有望成为临床检测筛选高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空肠弯曲菌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鸡源弯曲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PFGE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省鸡源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与耐药的相关性,测定了42株空肠弯曲杆菌和33株结肠弯曲杆菌对6类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了PFGE分型分析。耐药性结果显示,这些弯曲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其中结肠弯曲杆菌对6大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空肠弯曲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达60%以上,而空肠弯曲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较为敏感。PFGE分型结果显示,弯曲杆菌基因型呈现多态性,大部分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具有相似的耐药模式,均可分为27个不同的PFGE型,包含6个PFGE基因簇。结果表明,鸡源弯曲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出现了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等多种耐药菌谱,同型弯曲杆菌菌株与耐药性具备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属于肠杆菌科耶氏菌属,寄生于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包括家畜和家禽。目前仅知毛丝鼠、野兔、家兔和狗有发病。猪的带菌率相当高,但到现在尚未见到本菌引起猪发病的报告。 本菌对人的致病作用,已有报告,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和  相似文献   

15.
对195例不同年龄腹泻病人的粪样及656只健康和腹泻畜禽的直肠和泄殖腔拭子进行空肠弯杆菌培养,总检出率为26.1%(222/851).人和畜禽的带菌率分别为健康蛋用鸡为61.0%(61/100),腹泻后备蛋用鸡为53.3%(40/75),健康后备蛋用鸡为22.0%(11/50),腹泻仔猪为88.0%(88/100),健康羔羊为5.7%(6/106),牦牛犊为12.4%(15/121)和0(0/104)腹泻病人为0.5%(1/195).蛋用鸡各组间的带菌率差异极显著(P<0.01),腹泻后备蛋用鸡的带菌率明显高于健康后备蛋用鸡(P<0.01),显示后备蛋用鸡腹泻与该菌感染相关.腹泻仔猪的带菌率很高,也提示该菌感染与仔猪腹泻存在一定关系.噻孢霉素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和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噻孢霉素不能替代头孢霉素Ⅰ,而头孢哌酮钠(头孢必)可取代Camp-BAP琼脂中的头孢霉素Ⅰ.在100mL/LCO2气体环境中微需氧培养比烛缸内培养空肠弯杆菌检出率高13.0%,显示分离该菌以100mL/L CO2法明显优于烛缸法(P<0.0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与致病性的关系及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缺失株作为疫苗载体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控路径,通过λ-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缺失rfaH基因的肠炎沙门菌(rSD),再以其为亲本菌株构建了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重组肠炎沙门菌(Se-VP2)。以1日龄SPF雏鸡为实验动物,分别检测了重组菌的致病力及免疫效果。结果显示,rSD株和Se-VP2株与野生株生长速度一致,体外连续传20代,基因缺失株和重组株均可稳定遗传;Western-blot表明,Se-VP2株可稳定表达VP2蛋白;构建的重组菌rSD株和Se-VP2株对SPF雏鸡无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1010CFU,且重组菌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同时诱导产生针对IBDV和沙门菌的抗体;重组菌Se-VP2株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并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对IBDV和沙门菌的感染提供100%的保护。结果表明,rfaH基因是沙门菌的毒力基因,重组弱毒肠炎沙门菌Se-VP2株作为疫苗候选株,对SPF雏鸡安全有效,为后续肠炎沙门菌作为表达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空肠弯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于1957年首次指出与肠道疾病有关。由于它在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促使研究工作者进行了许多阐明其病原学特征及所致疾病的研究。现仅就近年来弯杆菌性肠炎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病原菌的性质 空肠弯杆菌在分类上属于螺旋菌科,弯杆菌属。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多形性,对数期培养物呈弧形或螺旋性杆状,老龄培养物则以圆球形为主。本菌藉助其一或多根两端鞭毛而有迅速移动的运动力。在微需氧环境(5~10%氧,3~10%二氧化碳)中于42℃生长最佳。可在许多基础培养基包括布氏杆菌琼脂和缪勒—亨通琼脂上生长,但欲获得最佳的分离需添加营养补充物,如溶解的全血、硫酸亚铁、次亚硫酸氢钠、丙酮酸钠等。最近,Tenover等(1985)应用一种原来用于培养淋球菌的化学上特定的改良培养基,发现58%的空肠弯杆菌分离物至少对一种氨基酸是营养缺陷型,并且研究出一种可用于空肠弯杆菌流行病学研究的生长定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养猪的国家里猪丹毒仍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红斑丹毒丝菌对火鸡与绵羊也可引起发病与死亡。此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猪栏中的污泥与排出的粪水中常含有红斑丹毒丝菌。健康猪的扁桃体及其他淋巴组织约有30~50%带有红斑丹毒丝菌除猪以外,啮齿动物、鸟类、鱼类、昆虫、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也曾分离到红斑丹毒丝菌(以下简称E.r.)。自然界有这样多的动物带菌,无疑地对人、畜的健康是一种威胁,对猪丹毒的防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9.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以下简称肠炎耶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已从病人及猪、狗、鼠类、狐狸、水貂、猫、牛、马、骆驼、羊、兔、猴、鹅、奶牛等动物分离到本菌。我国福建、河南、湖南等省均有本病流行,幼龄动物感染本菌较多,时而出现爆发性流行。此病无明显的前期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发热、关节炎、脑膜炎;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而死亡,并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国内兽医学方面有关分离此菌  相似文献   

20.
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革兰阴性菌之一,可引起禽、家畜等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本研究为了建立肠炎沙门菌感染ICR小鼠模型,标准菌株SE 50336分别以1×10~8、1×10~7、1×0~6、1×10~5、1×10~4CFU/mL的剂量通过口腔灌注方式感染6周龄ICR雌鼠,每组10只,以接种PBS的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测定肠炎沙门菌对ICR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40只ICR雌鼠随机分成两组,以测定的LD_(50)剂量接种肠炎沙门菌,通过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组织病理学、组织中细菌载量以及TNF-α与IL-6表达水平评价肠炎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标准菌株SE 50336对ICR小鼠的LD_(50)为1×10~(5.67)CFU/mL。感染后第3天,小鼠出现采食量下降、活动减少、皮毛色泽变暗、畏寒扎堆等症状;感染后第5天,小鼠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呈现下降趋势,后期开始恢复。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肝脏出现灶状坏死,形成血栓,出现坏死细胞;脾脏先后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脾炎,白髓内淋巴细胞减少,呈小空泡状,出现坏死灶。菌落载量分析发现,细菌载量随着感染进程而升高,在脾脏中繁殖速度最快,载量也最高,肝脏次之。定量PCR结果显示,TNF-α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而IL-6表达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肠炎沙门菌标准菌株SE50336感染ICR小鼠的模型,为肠炎沙门菌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也为表达抗菌肽转基因小鼠抗肠炎沙门菌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