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说评书著名的王秉诚,本名刘玉声,乃新闻记者。他在1947年著文谈到重庆最早的长篇小说有三部:一为田书府作的《重庆社会现形记》,民国初年连载于《重庆商报》。顾名思义,社会现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14,(4):71
正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是以《重庆日报》为龙头,多媒体、多平台、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旗下拥有《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法制报》、《都市热报》、《今日重庆》、《红岩春秋》、《新女报》、《健康人报》、《渝州服务导报》、《三峡都市报》、《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和华龙网、大渝网、重庆日报网、重庆晨网、重庆晚报第一眼网等34家报刊网以及各媒体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多家综合性发布平台。各报刊网和平台享有的版权内容均仅限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媒体上作  相似文献   

3.
苏永通 《党建》2009,(3):64-64
2008年初,薄熙来在调研中发现,当地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匮乏,个别区县领导甚至对一些经济术语“一问三不知”;更重要的问题是,他认为当地官员观念不够开放。他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五本书,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底,毛泽东以弥天大勇飞抵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面对面的政治斗争.张恨水是著名的作家,他写的《啼笑姻缘》、《春明外史》、《八十一梦》等现实主义小说,揭露社会丑恶,讽刺达官权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抗战爆发后,张恨水辗转来到重庆,投身报业工作,成为《新民报》主笔和负责人之一.《新民  相似文献   

5.
正王洛宾在中国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虽然没有到过重庆江津,但他的出名和江津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事得从地下党员张西洛说起。张西洛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以记者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9月,他作为《新民报》记者,同中央社记者、《扫荡报》记者一起,冲破种种障碍,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而后,撰写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皖南事变后,张西洛身份暴露。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逮捕,他和妻子在党组织的安排和当地开明人士的帮助下,疏散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仍以报业为掩护,秘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思想,其公开身份是《江津日报》副社长兼经理。  相似文献   

6.
巴金在重庆     
从1940年11月到1946年5月,巴金曾经活动在重庆,投身抗日救亡与争取民主的洪流中,创作了《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名篇。身在“战时首都”的巴金,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社会一天天烂下去。他以他的作品和出版事业积极地投身到为受苦人申冤的行列,揭露黑暗,呼唤光明。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办公室里,名誉馆长王川平就其母亲刘谷音走出重庆企业改革第一步的话题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为我泡上一杯茶,然后缓缓地坐在沙发上。谈及母亲刘谷音,他停顿了一会儿,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又起身从一个黑色文件夹里拿出几份旧资料,其中包括两份载有刘谷音消息的《人民日报》、两篇人物专题报道和1期以刘谷音照片为封面的《管理与厂长》杂志。他指着其中一份《人民日报》说:"照片第一排中间的这个人就是  相似文献   

8.
正1939年初夏,斯捷潘·巴甫洛维奇·苏普伦和K·K·柯基那基率领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战斗机联队(含一个E-15战斗机大队和一个E-16战斗机大队),悄悄进驻重庆白市驿机场和广阳坝机场,与中国空军联合担任重庆的防空任务。多年以后,柯基那基在《苏联空军志愿队老战士回忆录》一书中撰写文章《盾和剑》,回忆他在重庆的这段经历。根据柯基那基的叙述,志愿队在保卫重庆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09,(6):F0003-F0003
11月28日,为纪念重庆解放60周年,重庆解放系列图书《重庆读本》,《解放60周年重庆英模谱》,《重庆解放》,《解放大西南》,《跨越60年的重庆记忆》,《科学发展新追求》首发仪式在解放碑现代书城举行。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重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这样引人注目?”带着“要弄清楚”的想法。90岁的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去年底专程来到重庆。托平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曾赴延安,采访过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个采访周恩来总理的美国记者。《瞭望》新闻周刊最近详尽露托平在重庆的所见所闻所感,本刊特别摘编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4年多时间,出生在渝中区菜园坝的秦廷光画了44幅记忆中的老重庆毛笔画,这些画放在一起就是他的童年故事和记忆。其中,有建筑采用拱门式结构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还有两张电影宣传画《风从东方来》和《刘三姐》。"这就是当时原貌还原。"秦廷光说。他希望这组画能让年轻人了解老重庆,让老一  相似文献   

12.
马句 《北京党史》2009,(3):51-53
许德珩教授是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恩师.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我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昆明读《新华日报》知道许老的。他当时是著名的参政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倒行逆施、专制腐败,抨击最严厉。《新华日报》经常报道他和他领导的九三学社的爱国民主活动.刊登他对国是的看法.很受大后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戴。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9,(1):55-55
汪洋:使读书成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把《世界是平的》从北京中央党校带到重庆,又带到现在他主政的广东。  相似文献   

14.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4,(12):33-34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1946年),江苏无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为他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后期,他主要致力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时担任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第一任社长,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0年底,博古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同他谈话征求安排他工作的意见,博古提出了办报的想法。原来,博古在重庆时亲眼目睹《新华日报》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进行百般刁难,肆意扣押报纸,大肆恐吓读者,动辄无理检查、威胁甚至查封的情形。所以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梁平县纪委监察局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和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据统计,近3年时间里,该县就在《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党风廉政》等报刊杂志用稿158篇,重庆卫视、重庆有线电视用稿27篇,其它省市级、国家级报刊  相似文献   

16.
人物简介:陆诒(1911-1997),生于江苏省上海县鲁汇镇(今属上海市闵行区),曾就读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学院,1931年8月进上海《新闻报》画刊编辑室实习。历任上海《新闻报》、《大公报》记者,汉口、重庆《新华日报》编委、记者,上海《联合晚报》、《联合日报》编委、记者,香港国际新闻社主任,香港达德学院新闻专修班主任,香港《光明报》主编。他曾访问过国共两党高层人物、高级将领及各界知名人士。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以弥天大勇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政治斗争。为争取民主人士和中间势力的同情、支持,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了一大批在渝民主党派领袖和社会贤达,其中就有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是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抗战爆发后,张恨水辗转来到重庆,投身报业,成为《新民报》主笔和负责人之一。《新民报》  相似文献   

18.
他说,只要是充满希望与激情,就会于平凡乏味之中找出有意义、有文化、能够丰富生活的亮点。他正是用这样炽烈的情感与善于发掘美、表现美的积淀,全心全意投入到不息的创作之中。《记忆山城》、《重庆大轰炸》、《三峡大移民》、《和平·交流·发展》、《特园一中国民主党派历史号观纪念群雕》一他最惬意的便是,“游历了世界各国之后再回到这座生我育我的城市,能以青铜与白石,为这座城市塑造一座座历史的雕塑丰碑而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19.
马拉 《红岩春秋》2014,(8):49-51
正位于重庆沙坪坝的第七中学老校长吴波先生出身于千年古镇磁器口名门望族,从小在磁器口河街长大。他少年坎坷,曾下河潜水捞米捞炭;青年时代下乡当知青14年,摔伤脊柱,得民间奇人指点,得以康复。1978年考进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实现少时诗书之愿。长期从事文教工作,曾获评重庆市首届十佳校长,任沙坪坝区人民政府督学、沙磁文化促进会会长。近日,由他主编的《重庆地域历史文献选编》,是重庆  相似文献   

20.
父亲谢任甫,是原“重庆十大名医”之一。行医之前,他曾短暂担任旧重庆市政府小职员,一个偶然机会得以为《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助一臂之力。我自幼随父学医,多次听他绘声绘色谈起这段故事,颇多感触。现整理发表,以饕读者,并为史籍补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