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杂志《内部文稿》1995年第5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郭道晖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陆文”)。该文是针对我在《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的《论党的领导权:权威·权利·权力——对党与人大的关系的法理思考》(以下简称“郭文”)的若干问题提  相似文献   

2.
《红四军部队情况报告(1929年7月—1930年4月)》(以下简称《情况报告》),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仅存的一份研究从红四军党的七大到古田会议的宝贵历史文献。但是,这份文件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是一个疑问。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是红四军前委候补委员、四军军委代理书记熊寿祺所写。可是,1985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选编的《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参考资料》)中却提出了一种新说法,认为此件“可能是1930年春,陈定效(应为“郊”,该书印错——引者)因病由红四军回上海后,向党中央的汇报材料”。我认为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该文件为熊寿祺所写还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华日报》广州分馆(以下简称分馆)56周年纪念。正当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掀起的时候,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从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封闭停刊的9年多时间里,《新华日报》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历史,风云变幻,始终以  相似文献   

4.
韩俊卿同志在《“实现”是“价值”已有之义》一文(见《学习论坛》1994年第12期,以下简称“韩文”)中。对笔者在《学习论坛》陆续发表的几篇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应为“价值——价值实现”规律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提出商榷。对此笔者表示欢迎,愿意展开深入探讨,并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参加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简称“郭文”)自1944年3月19日在重厌《新华日报》上发表,至今已55年。该文在中国史学界及政治理论界有着菲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论者指出:“在现代中国学者所写的历史著作中,影响最广泛最巨大的要称《甲申三百年祭》”①。1944年春,延安整风运动还在进行中。在郭文发表后不久,中共中央就配合整风印发此文。毛泽东向高级干部和中央党校学员作报告,即以该文所总结的李自成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②4月18日,延…  相似文献   

6.
雷永生同志写的《“人的哲学”辩白》一文(载《学习与研究》今年第5期,以下简称雷文),把历史唯物主义说成就是“人的哲学”。对这一观点,笔者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雷永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的修改和完善,是我们党80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结晶,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期间,受毛泽东的推崇而形成文件在全党通报的文章没几篇。除郭沫若的《屈原》和《甲申三百年祭》外,就只有民盟著名政治活动家张申府在1942年1月11日为纪念《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而作的《新华,新华,我看你生长、长大》这篇文章了。张申府在这篇文章中热情洋溢地称颂《新华日报》是“全国最好的报纸”,是“抗战的一个有力的精神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不过张申府在赞扬《新华日报》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他希望“新华日报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这部有名的著作,公开发表于一九五七年的六月,迄今已经二十五周年。对于这一名著,《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认为这一著作是“集中地体现”“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展柜中,静静地陈列着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件是彭雪枫为竹沟军政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张克辛赴洛阳《行都日报》任职开具的介绍信(以下简称介绍信一);另一件是彭雪枫为张克辛赴武汉联络《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开具的介绍信(以下简称介绍信二)。这两封介绍信,原均为张克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是一个发展中的世界,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以下简称《邓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他更明确指出:“观察少数民旗地区主要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邓选》三卷第247页)这是邓小平同志立足我国实际,从唯物辩证法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12.
阅读九三学社历史,报刊登载的第一条资料就是,1946年1月9日,重庆《新华日报》以《学术界举行九三座谈会,决定筹组九三学社》为标题的报道:"本社消息: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西曼诸氏,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举行九三座谈会。出席何鲁、刘及辰、潘菽、吴藻溪等二十余人。首先检讨新疆问题,其次交换对政治协  相似文献   

13.
马句 《北京党史》2009,(3):51-53
许德珩教授是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恩师.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我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昆明读《新华日报》知道许老的。他当时是著名的参政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倒行逆施、专制腐败,抨击最严厉。《新华日报》经常报道他和他领导的九三学社的爱国民主活动.刊登他对国是的看法.很受大后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戴。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夏天,周海婴细细辨识母亲许广平几十年前所写《鲁迅回忆录》的原始手稿,将各种删减、增补和修改之处一一拣出,编成《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出版。手稿本特别与1961年5月出版的《鲁迅回忆录》作了比较,标示出所有不同,从中可明显看出许广平的本意在当年经过了怎样的“集体讨论、上级拍板”的“修正”和扭曲。  相似文献   

16.
城内祝捷盛况空前 城外鏖战阴云纸迷 台儿庄捷报传来,举国欢庆。《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同时发出《号外》。在长官部的授意下,徐州进行了一连几天的祝捷活动。这时徐州各个部队以及各地的服务团组和宣传队,荟萃云集、各显身手。如“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抗敌剧团’(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组建的抗敌演剧队的前身)荣千祥、荣高棠、杨易辰同志带领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云南60军战地服务团、26路军孙连仲所部的战地服务团、无锡流亡青年服务团(简称“锡  相似文献   

17.
“民主堡垒”《华西晚报》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利用自己创办的和控制或影响的进步报刊,揭露和抨击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和内战政策,为全国人民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蒋介石国民党只允许中共在重庆发行一份《新华日报》。民盟是国民党承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1期刊登了林蕴晖、高化民同志合写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一文(以下简称《战略方针》),认为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要四面出击”是个策略方针。探讨“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还是个策略方针,必须首先明确战略方针和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刊登了李林昆、沈晓珊同志《实践唯物主义与哲学观念变革四题》一文(以下简称《四题》),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对《四题》之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这是探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的观点有些异议,现将我们的意见阐述如下,求教于二位同志及其他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半世纪后的红岩之恋 1994年2月13日,农历甲戌正月初四,在北京的红岩老人们举办例行的“两岩姊妹”春节聚会。“两岩”者,指重庆的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曾家岩(“周公馆”所在地)。还有一“岩”,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所在地),当时“三岩”并称。因《新华日报》人多,另行聚会。都是“姊妹”,人员互有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