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  相似文献   

2.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内具有传奇色彩的情报特工人员。从1931年起,潘汉年转入对敌斗争的隐蔽战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情报生涯。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中央特科、中央社会部、中共华南局、中共华南分局和中共香港工委等部门主管情报工作,干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光辉业绩。笔者搜集了相关资料.来对1931-1933年出任中央特科情报科长时的潘汉年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袁殊的经历称得上是独特而富于传奇。他1931年刚满20岁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即受中央特科负责人潘汉年的派遣潜入敌穴,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奉命撤离,转移到解放区。十几年间,他巧妙从容、顽强机智地周旋于国民党、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特务机关之间,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很多重要的战略情报。但是他的后半生又非常不幸。1955年袁殊因潘汉年案被逮捕,1965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叛变革命、充当军统特务、日本特务和汉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直至1982年随着潘汉年的被平反才被宣告无罪,恢复政治名誉。1987年病逝于北京。  相似文献   

4.
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负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被捕叛变;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当时,上海中央局的负责人之一周恩来担当了重组中央特科的重任。不久,新的中央特科机构迅速改组重建,文化人潘汉年被任命为情报科科长。这对潘汉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  相似文献   

5.
扬帆与潘汉年的相识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轰动一时的“潘扬事件”的当事人之一扬帆,于1999年2月20日去世了,享年87岁。潘汉年、扬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彻底平反,案件的历史经验教训,报章杂志曾发表过一些文章。而扬帆与潘汉年的相识及其情结,是耐人寻味的。 一、特殊条件下相识 扬帆和潘汉年初次相识,是1943年在淮南根据地。那是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下相识的。当时扬帆正被用脚镣手铐关押在新四军军部的一个临时监狱里。而潘汉年则作为华中局情报部长,扬帆案件的审查小组成员之一来审查的。 扬帆是怎么被关押起来的呢? 原来扬帆原名石蕴华。19…  相似文献   

6.
赵凌 《党史纵横》2001,(12):25-27
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曾活跃于我党的文化、情报、统战领域.他才华横溢,胆识超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优秀党员,在建国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竟蒙冤落难长达二十年之久.关于潘汉年冤案的来龙去脉,一直鲜为人知,个中辛酸,令人深思.今年是潘汉年同志诞辰95周年,谨以案头资料汇集,以缅怀这位对党无限忠诚、对敌无私无畏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7.
小卫 《世纪风采》2010,(3):43-46
翻开中共情报特工史,袁殊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以多重身份打入敌人营垒,在复杂的环境中与敌周旋,为党获取了大量的战略情报,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潘汉年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他机智勇敢,无线电技术娴熟,曾发出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国民党徐州“剿总”的兵力部署等机留情报。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郊区奋起抗击日寇,双方相持20余日。第十天——8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情报部部长潘汉年收到一份十万火急的密电:"日军已调至上海10个师团,舰艇80余艘,飞机200余架。今早6时,日军第18师团、114师团陆续到达吴淞口,从华北调来的第6师团明日到达川沙港。日军在此集结兵力已达30多万人……"潘汉年感叹:"情报真及时!‘影子’总是神出鬼没!"潘汉年向延安总部汇报情况以  相似文献   

10.
正1943年9月11日,汪伪特工头子、大汉奸李士群因中"阿米巴菌"之毒,死在上海。李士群之死,系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与日本宪兵特高课的一次"合作"的结果。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将这个大魔头送上了黄泉路。李士群,生于1907年,浙江遂昌人。他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学习马列主义。1932年,他被国民党中统特务抓到,不久叛变革命。在日寇大肆侵华后,李士群从国民党中统特务,摇身一变,成了  相似文献   

11.
潘、董相识董慧1918年出生在香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家中。其父是道亨银行董事长,一度任香港商会会长。1937年,19岁的董慧抱着一腔抗日救国的热情,进入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组织通知董慧,回香港协助潘汉年搞情报工作。潘汉年化装成“胡先生”与董慧接上关系后,问董慧:“把情报经费存入你父亲的道亨银行保险吗?”董慧点点头。“由你开户保管行吗?”董慧又点点头。“万一我们的情报经费暂时失去来源或者一时供应不到,你有办法解决吗?”“有。”董慧坚定地说,“实在不行,我可以巧妙地动用董家的私产。”“借用道亨银行的户主,把这…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25日,在上海一处码头上,两个不大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登上了一艘开往香港的英国客轮,他们就是潘汉年和夏衍。抗战爆发后,潘汉年肩负党交给的重任,前往香港领导当地地下党开展工作,为我军民抗战提供情报、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援。1941年底,日军攻陷香港前夕,他回到上海。抗战胜利后,他再赴香港,继续在香港从事统战、情报工作,为党的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情报专家,神龙见尾不见首 抗战爆发初期,神州大地到处弥漫着硝烟烈火,笼罩着战争的阴  相似文献   

13.
正一1937年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特别工作委员会"。1939年2月18日,改设"中共中央社会部",这是继"中共中央特科"之后,中央一级管理和领导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部长是康生,副部长先后有潘汉年、孔原、李克农等。1938年8月,在苏联学习情报工作的我的母亲林一回到了延  相似文献   

14.
正潘汉年事件在中共党史上颇受关注,其扑朔迷离,实在是因为与西安事变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潘汉年从苏联回国不久就在无意中参与了西安事变,从而为其后半生的坎坷埋下了严重隐患。潘汉年回国的任务1936年初,胡愈之去共产国际汇报张学良联共抗日的情况,他在《我的回忆》中说:"我估计在莫斯科没有一个熟人,但到了火车站,唯一接待我的是潘汉年同  相似文献   

15.
李克农20年代和30年代曾在上海开展情报工作,是我党我军情报保卫工作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杨尚昆说,李克农“在情报和保卫工作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特才能,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情报,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伟大勋绩”。李克农于1926年在安徽芜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秘密转移到上海,同潘汉年等同志一起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并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宣传委员。1929年,正当蒋介石加紧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和对红军的围剿,妄图将革命力量全部消灭之时,李克农和钱…  相似文献   

16.
熊亮华 《湘潮》2004,(4):4-7
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人。1955年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突然因“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1982年,潘汉年冤案平反。在平反这起祸及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的过程中,陈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与潘汉年相识,是在1928年,当时潘汉年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所属文化工作支部的支部书记.有一次,潘汉年召集日本留学生回国人员会议.廖承志刚从日本回国,入党不久,参加了这次会.两人开始有了一些接触和交往.……  相似文献   

18.
潘汉年和刘晓,是上海地下斗争中的两位杰出领导人。一位是情报系统负责人,一位是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在口头表扬上海地下工作时,特别称赞了潘汉年和刘晓两人。在长期协同作战中,潘汉年和刘晓结成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最初的接触 潘汉年和刘晓相识,是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们都曾先后参加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工作。1930年底,潘汉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当时刘晓是省委秘书长,两人没有直接的工作交往,但…  相似文献   

19.
王岚 《党史文苑》2006,(8):16-19
今年是中共隐蔽战线卓越领导人潘汉年诞辰100周年.潘汉年是这一战线无数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其实,还有许多革命战士惊心动魄的故事长期不为人知,尤其是解放后,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的人达数以千计.关露,这位当年受党指示打入敌伪组织内部的党的忠诚战士、一代才女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20.
吕春 《世纪风采》2007,(3):9-10
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隐蔽战线上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潘汉年主动向有关方面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被怀疑为“内奸”遭到逮捕。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潘汉年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内奸分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化大革命”中,潘汉年又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后被下放到湖南劳动改造。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也是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