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延寿县水稻栽培技术优势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桂俊功不可没.他发明的水稻宽窄行超稀植、水稻大棚育苗超稀植、水稻三高栽培技术、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水稻大棚育苗超稀植技术获得省委、省政府重大效益奖;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技术获国家科技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2005年全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二十多年来,延寿县水稻生产依靠科技进步累计增产10亿多公斤,累计增加收入12亿多元.今年五一,白桂俊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1999年,朱明超由部队转业,安置在威远县向义镇农经站工作.他与两名合伙人租种62亩土地,建成向义镇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园区,致力于蔬菜种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科技迷"、"土专家",这是村民送给绵竹市西南镇兴泉村党员解文彪的雅号.他种葡萄致了富,还帮助30多户村民种植葡萄,面积从2.4亩发展到近200亩,使他们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增加到近3000元.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8,(14)
正为更好地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小朱家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出了一条以乡村特色游、绿色农产品、特色种植养殖等多业并重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增强发展意识,做强主导产业。村"两委"班子带着村民完成旱改水1200亩,为小朱家村引进了新品种,引进了寒地水稻三超、水稻两段式育秧技术,动员种植大户试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到2017年,小朱家村种水稻的农民户户增产,实现  相似文献   

5.
1981年,董保柱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从大学毕业,他就到农村生产第一线实践、锻炼。从1982年至1987年,他先后在陇川、潞西、梁河的几个村蹲点,和当地农科人员和农民在一起,搞了水稻、小麦新品种示范样板25315.1亩,累计增产粮食146.85万公斤,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52.72万元。几年的风风雨雨,董保柱加深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种植水稻情况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探索出一些改进方法,为以后搞好水稻新品种引选及示范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董保柱作为德宏州政府首次选派的两名农业专家之一,到缅甸曼德勒省开  相似文献   

6.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2,(24):10
800万亩宁夏2012年实施粮食优新品种推广计划,推广面积突破800万亩,其中水稻优新品种推广率达63.4%,玉米优新品种推广率灌区和山区分别达100%和78%,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推广率达53%,为实现粮食"九连增"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处介绍,2012年,宁夏按照"山川有别"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出优新品种推广规划。目前,全区共计建设粮油高产万亩示范片120个,推广覆膜保墒集水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16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技术900万亩。全区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良种统供率分别达37%、82%、100%。738.3亿元据月度工业统计快报显  相似文献   

7.
刘维国 《奋斗》2014,(5):43-43
几年来,汤原县全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培训方式再度创新,水稻、玉米两大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县水稻种植发展到85万亩;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育秧基地达到7个、大棚12 150栋;规模以上水稻示范园区达到5个,玉米示范园区达到5个。粮食总产达20.5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 408元,同比增长15%。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农八师一二一团一连承包户王振东种植的55亩山药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全部售出。王振东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植的山药亩产达3吨,总产达150吨,亩利润高达1.5万元,这55亩山药为他带来70万元的纯利润。王振东去年已经是第三年种植山药了。2007年他听说种植山药利润高,  相似文献   

9.
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科技.目前,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我国还不到5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80%以上.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其中,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全局性的重要目标,而不断加大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当前,要在抓好种子工程的基础上,狠抓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如水稻强化栽培超高产技术、旱育"四秧配四田"技术、小麦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旱地节水型高效种植模式、玉米节水保护性高产技术、适于不同作物的轻型田间灌溉技术以及无公害病虫控制和施肥技术等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水平.  相似文献   

10.
坦溪镇黑山村党员张永志,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瞄准市场行情,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不仅自己圆了富裕梦,还带领村民致了富. 1986年,张永志高中毕业后,曾外出务过工、经过商,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1995年,"向结构调整要效益"的口号响彻巴山蜀水,张永志在村里带头搞起大棚蔬菜种植,没想到年底一算账,反而不如种粮来得划算.张永志是个倔汉子,第二年春天,他自费到县农技校学习了三个月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回来后埋头苦干,秋季1.8亩大棚蔬菜竟收入了6500元.  相似文献   

11.
于辉是1992年许多上岗青年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换来了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的殊荣。 1996年,于辉被农十师一八八团领导相中,调入该团十连任连长。当时十连28名职工种植了700多亩小麦和300多亩油葵,团给十连补亏9万元。他带领职工种植水稻,开荒洗碱,当年就实现了减亏的目标。为了尽快摆脱困境,他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2.
在自贡市沿滩区刘山乡云丰村群众的眼中,钟春明绝对是一个致富"全能".上世纪90年代,他承包村煤球厂,年纯收入5000余元,2004年买断煤球厂后,生意愈发红火;10年前,他开始喂养杂交南湖母猪,饲养2亩鱼苗,每年纯收入2万元;1999年,他在20多亩承包地里栽种优质水果,年纯收入2万多元;从2004年开始,他办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李海江 《实践》2014,(10):39-39
<正>今年春,纳林套海农场的孟永平美滋滋的,他种植的18亩"有机"小麦已订出14亩,亩均订价21 50元,按每亩产500斤小麦计算,每斤小麦卖出4.3元。据孟永平介绍,他从各种杂志了解到,绿色、有机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萌发了种植有机小麦的想法。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从200多亩耕地中选出18亩好地种植了  相似文献   

14.
10月25日,农八师一二一团一连承包户王振东种植的100亩山药被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批发商李进堂以每公斤5.3元的收购价全部收购。王振东算了一笔账,今年,他种植的山药亩产达3吨,总产可达300吨,亩利润高达7000元,这100亩山药可为他带来70万元的纯利润。  相似文献   

15.
西辛庄村位于肃宁县东南部,人口1247人,全村耕地面积1900亩,该村产业以蔬菜大棚为主,人均收入4500元,大棚面积1500亩,2004年西辛庄村被沧州市评为生态文明村,2002年村投资4万元安装夜间照明路灯,投资15万元为村民建立蔬菜批发市场,村里街道及村外田间道路全部硬化,村村蔬菜主要种植无公害西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租山林50亩,实行仿野模式搞林下天麻种植; 2014年创办了雍河天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016年底实现了种植药百合400亩,天麻1000亩,实现年产值近3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曾经,他默默无闻,如今,他远近闻名.2011年,他种植的400亩棉花单产达到了420公斤,种植的150亩青贮,单产达到6500余公斤,种地纯收入达40多万余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正宁县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正宁的战略举措,纵深推进"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一是纵深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绿色、健康、放心"的农产品生态品牌,发展苹果、蔬菜、烤烟、药材等绿色农产品13.2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97万亩.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果荣获我国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平均增产20%,从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7亿多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被西方人看作是解决新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称为“东方魔稻”; 他曾先后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4,(6):F0002-F0002
正小朱家村位于渤海镇西南部,牡丹江畔。全村共有138户460口人,党员19名。全村耕地面积4133亩,其中水田2436亩,这里土地肥沃,主要种植优质水稻、地瓜、花生等作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 000元。先后获得牡丹江市五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