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801年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国天文学家对宇宙中的小行星又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先后发现了许多新的小行星。早期发现的大多以神话故事中的神仙命名,如谷神星、智神星和爱神星等;后来有的以国家或城市命名,如俄罗斯星、美利坚垦、中华星和北京星等;有的以科学家或名人命名,如牛顿星、爱因斯坦星、莎士比亚星和张衡垦等。对于获得小行星命名的国家、城市或个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异常崇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2.
吴文俊 《新湘评论》2010,(14):56-56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发现者是中国第一位天文学留学生张钰哲。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被张钰哲以“中华”命名,也成为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正天上星,亮晶晶,有一颗星,叫"陈景润星"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人名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在我们这个星球几十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对人类有着杰出贡献的人才能够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外国代表团访华,其中慕名而来的一位美国科学家点名要见见中国的大数学家陈景润。外事部  相似文献   

4.
唐宋 《新湘评论》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5.
<正>在福建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枚珍贵的印章。印章由上等翡翠制成,通体湖绿色,纽呈狮形,印面阴刻"嘉庚"二字。这枚印章是在陈嘉庚去世后,闻讯赶来的周恩来在他的衣兜里发现的。周恩来将其转交给陈嘉庚之子陈国怀。这枚印章是陈嘉庚留给子孙的不多的遗物之一,也是周恩来与陈嘉庚密切交往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6.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7.
论文首先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与陈嘉庚共同致力于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共同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专制统治斗争的交往.此间两者虽然信仰和个性不同,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同;周对陈政治思想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前期他们致力于祖国建设事业的交往.陈嘉庚忠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和建议坦诚地向周恩来提出;周虚怀若谷,诚恳纳谏.周对陈的关怀无微不至,陈对周的才能人格由衷饮敬.文章最后归纳了周恩来与陈嘉庚交往留下的三点启迪:是中国共产党对海外侨胞统一战线工作的缩影;他们是人格魅力的交往,堪称后人处事交友的楷模;其交往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陈嘉庚多次表示,自己于政治上是"门外汉",却身处官场高位数十年。他一生与政治刻意保持距离,从不依附某股政治力量,却成为各方都极为看重并争夺的对象。今年10月21日,是"橡胶大王"、华侨领袖陈嘉庚的140周年诞辰。与胡雪岩、盛宣怀等"红顶商人"不同,陈嘉庚从未依附过某股政治势力,也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在很多人心中,钱学森是一个神话。在钱老自己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并演示了“谷超豪星”太空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潘开科领衔的课题组负责斯隆数字天文巡天项目的一项观测工作,其观测数据不仅大大推进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的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小行星。由于他的突出贡献,斯隆数字天文巡天项目将其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潘开科星"。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无数星星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吸引着许多天文爱好者想去一探究竟,来自贵州遵义的"潘开科"就是其中之一。潘开科是美国阿帕奇天文台副台长、高级科学家,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天文  相似文献   

13.
一二十世纪的二十至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国共两党20多个春秋的较量。在这场事关中国前途的阶级决战中,陈嘉庚起初只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但是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不由自主地由旁观者变为中国政治的参与者。1928年国民党政权建立后,陈嘉庚从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正统”观念出发,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它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和祖国人民的心里。这个名字就是陈嘉庚。他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8日,在北京纪念茅以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举行了“茅以升星”命名仪式,国家天文台宣布,将1997年1月9日发现的编号为18550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以纪念茅以升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发现那颗小行星的1月9日,正是茅以升的生日。我要追的星,就是这颗“茅以升星”。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就开始“追星”了。1978年至1980年,我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科委、科协任职,从书本、报刊中认识了茅老(当时他已是80多岁的老人)。我敬佩茅老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他1917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桥梁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执教于大学,并从事我国铁路、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属于我国最早的“海归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入杭州,钱塘江大桥即将落入敌手,他协助中国军队炸毁了这座由他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大桥;上海解放前夕,根据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利用他担任的上海市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为保护上海的工厂、机关、学校,为保护关押在龙华监狱中的300多名进步学生作出了贡献。我敬佩茅老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他的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达...  相似文献   

16.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6,(3):64-64
正很多人知道陈嘉庚,是因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1891年,陈嘉庚17岁,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生意失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打拼出了自己的实业。从1913年开始,陈嘉庚就回家乡福建集美陆续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除了捐资兴建厦门大学,陈嘉庚常被人称道的还有一件事。他的父亲去世时,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陈嘉庚经过一番打拼,生意稍有起色,就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全部债务。  相似文献   

18.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侨领陈嘉庚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长期侨居新加坡,是一位热衷于兴办家乡教育等公益事业的爱国者。1910年,36岁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募款资助孙中山和福建省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028的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至此,一个以经营中国木雕而闻名国外的企业家,正式在国际企业界确立了很有影响的地位。 张果喜是江西果喜实业集团的董事长。近年来,他的产品广泛占领日本市场,其产品就像“有路便有丰田车”一样,在日本社会和人们家庭生活中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