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建设和谐企业,必须保证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共建共享,并要以科学的理论和经济政治文化措施来保证。  相似文献   

2.
岳金顺 《工会论坛》2011,17(1):49-50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只有企业的每个职工家庭都和谐了,和谐企业的创建才有望实现。首先要提高社会成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和谐家庭建设,形成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机制和环境;企业要发挥职工个人在创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职工心态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家庭友爱是家庭和谐的关键;企业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和谐家庭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企业发展为职工“送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送亲情”活动。企业与职工家庭齐努力,实现和谐企业与和谐家庭的共建共享、共同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铁路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工会组织在推动共建共享和谐铁路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展现作为。同时在推进共建共享和谐铁路中要把握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许洪广 《工会论坛》2010,16(5):48-48
围绕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提出的“共创百年胜利,共建和谐油田,共享美好生活”的共建共享观。机关干部要坚持“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油田各项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党和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积极构建和谐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荆门石化党委从“四个促进”入手,积极构建和谐党组织,以党内和谐引领带动了企业和谐。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党委在企业机关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活动。今年初,公司党委又向企业机关和各职能部门提出创新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创“四有四强”、党员争“四先四最”的要求,以及实施机关党组织与公司工会组织共建,力争实现“职工素质求提高、群众生产求实效、扶贫助困求长效、劳动关系求和谐、文体活动求特色”的目标,探索构建机关党组织、工会组织工作共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建设幸福广东视阈下实现“共建共享”基本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幸福广东是和谐共享发展的过程,"共建共享"是和谐共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实现"共建共享"幸福广东才真正可期。目前制约建设幸福广东最大的因素是地区、城乡贫富差距太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建设幸福广东必须高度关注协调发展问题,实施和谐共享发展战略,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幸福生活。只有从根本上缩小区域、城乡发展的差距,缩小行业、群体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广东"。实现"共建共享"必须重视制度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导向,建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它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地位,人民群众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共同享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价值主体,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高度统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方能实现共建与共享高度统一的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9.
共建共享作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已日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命题。价值、能力和支持构成的"三圈理论"分析框架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供了恰当的研究工具,运用"三圈理论"分析框架探究其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的作用机制,建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解析框架,并运用所建构框架对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现状路径进行解析,进而提出重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价值导向,提升能力圈建设和支持圈建设,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多主体、多环节联动共管,统筹区域、城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展等优化策略,助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战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0.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共建共享提供了便捷的实现途径。构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需要综合运用网络存储、元数据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云计算等网络技术,还需要提高图书馆员的网络素质,加强网络平台的研发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云南作为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边疆省份,近年来社会治理持续向好,但目前依然面临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根本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云南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结合云南实际,只有加强边境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实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杨凤鸣 《工会论坛》2007,13(4):42-42
必须从和谐的角度,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透视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努力创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发展促进和谐,为创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民主管理,稳定劳动关系,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比司法信息化建设整体迅猛发展,刑事诉讼信息的共建共享明显滞后,公检法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呈现信息孤岛现象。这造成司法资源的大量浪费,成为阻碍司法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难题。刑事诉讼信息互联互通协议是指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办案机关就办案信息共享和传递问题达成共识。这种协议可以有效地打破刑事办案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是推进刑事诉讼共建共享的现实路径。协议需要充分应对信息共建共享可能给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架构、卷宗移送模式、控辩平等关系、司法责任带来的负面效应,协调技术理性和司法规律的关系。同时,刑事诉讼信息共建共享在运行中需处理好以下具体问题:建议将政法委作为协议主责机关,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进一步推动卷宗电子化;实行涉案财物统一管理;妥善解决信息保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的宗旨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坚持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制度建设,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主要存在政府本位的价值导向、技术崇拜的建设思想、“大而全”的信息资源共建观的理念偏差。究其原因,是源于集权管理体制的传统惯性、思维程式过于简单和功利主义驱动。因此,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要从公众本位、绩效优位、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注重企业文化形式而忽略内涵,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建设企业文化,一是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二是协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三是注重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四是完善管理体制和规范管理制度;五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7.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将开辟一条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崭新文化传播渠道。因此它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适应新思堆、新技术发展环境的需求,实现与其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论述图书馆在“共享共建”工程中的地位、使命,以及在共建条件下数字化的方向、模式、机制、布局等定位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环境下节约人力物力、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必然之举。必须明确校园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保障,并从前期准备、运行共建和资源共享等三个阶段对校园内文献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9.
公安机关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但现阶段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仍需进一步培育,存在社会公众参与平台缺失,保障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舆论宣传不到位等制约因素。公安机关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路径选择有:树立多方协同共治的治理思维;建立健全复合共治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安机关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管理机制;创新形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冬梅 《工会论坛》2010,16(3):51-52
现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对企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现职工与企业密切联系和协调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