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西省武宁县鲁溪镇人大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山水鲁溪,文化鲁溪”,使全镇新农村建设彰显文化亮点。鲁溪镇人大组织代表多次深入全镇I1个新农村建设点调查研究,监督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镇各新农村建设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各个新农村建设点在努力做好“六改四普及”工作的同时,都建有一个文化小广场和小礼堂,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全国广大农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重大。铜山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求真务实,强化措施,在“培育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里,主要谈谈新农村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也理应成为人大的工作重点。乐陵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通过制定《关于“发挥代表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努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昌 《江西政报》2006,(24):45-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后,各省市自治区及基层政府都制订了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及实施措施;在这样的形式下,我省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具体思路,笔者经过在乡镇工作的实践,结合宜春市委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兴产业、生活富裕兴家业、乡风文明兴新风、村容整洁兴新貌、管理民主强堡垒”的“四兴一强”目标要求,对建设社会新农村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启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月初,武平县象洞乡人大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对该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代表们深入沾洋、联坊、芹礤等村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代表们建议:坚持“禁、减结合,拆、治、转结合”的要求,开展退出生猪养殖业的试点工作,建设示范治理小区,推进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两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媒体报道的焦点,有读者建议,对每年的“两会”热点问题,媒体除了聚焦代表、委员们外,也可以关注一下非代表、委员们的看法和建议。为此,本期“两会专题”我们围绕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看病难等“两会”热点问题,特邀、采访了一些非代表委员们,他们是如何从各自角度解读“两会”热点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张郁 《人民政坛》2007,(2):10-11
“新农村建设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其全面、深刻的内涵。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新文明观念……”2007年1月26日,龙岩市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张秋蕙代表在审议发言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骆杰  朱江 《时事报告》2007,(4):40-41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围绕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搞产业开发,年加工玉米30万吨。一吨玉米经过精深加工,卖到一万多元,增值10多倍。目前,他们已是拥有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10多亿元总资产的富裕村。2006年,全村总收入实现1.5万元。窥一斑而见全豹,去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关键词,中央和地方“好戏连台”,让9亿农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实惠。  相似文献   

9.
代表在执行职务中,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参政议政的体现。“一府两院”认真办理代表所提议案,充分体现国家机关和部门的人大意识、代表意识、为民意识不断增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在富源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李晓毅等21位代表联名提出“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议案,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洛生  李灵秀 《前进》2006,(8):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同时强调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本质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最具中国国情实际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这里,就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     
《中国妇运》2006,(7):28-29
新疆沙湾县妇联积极探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推出“六进农家”活动;山东省日照市妇联“美在渔家”助推民俗旅游,帮助沿海妇女致富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绘就了新农村建设的锦绣前程,人大代表更要为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禹城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倡导下,大力开展“尽职责、比贡献”活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奉献、心血和汗水,为新农村建设添缀了朵朵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3.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围绕一个目标。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以及中央、省和绍兴市的要求,结合嵊州实际,努力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生活、倡导新风尚、提供新服务等“七新”目标。坚持一个龙头。就是坚持规划这个龙头。要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总体布局,做到一体化规划、一盘棋建设,完善产业、人居、商贸、管网等定位布局。按照“一带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到2010年,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统一战线》2008,(1):63-64
山东省高密市委统战部发挥统战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发挥统战资源优势,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按照“宣传好、发动好、保障好”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发动非公企业发挥资金、智力、信息等优势,以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村企共建双赢、产业发展带动、捐助公益事业、热心慈善捐款、主动回报家乡等六大模式,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15.
《山西政报》2009,(19):F0003-F0003
崔家沟村地处灵石县两渡镇,是一个以工矿业为主,养殖、运输、商贸、服务为辅的行政村,全村占地面积0.63平方公里,耕地1500亩。近年来,崔家沟村紧紧围绕“兴村富民,建设宽裕型小康村”的总体目标,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道路建设、文教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山西政报》2006,(21):36-3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我们立足当地实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全方位整合农村资源。快速发展畜牧产业。高标准建设小康村镇,形成了“一城三镇百村”布局、工业为动力、畜牧为支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8,(3):F0004-F0004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常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把推进新农村建设列为全市“五大建设”重大任务之一作出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了《2007—2009年常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年行动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诠释和比较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五个建设:一是产业建设。“人无事业要堕落,村无产业无依托,民无主业无着落”。产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根本性和支撑性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二是公共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改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人大代表、安阳县白壁镇东北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玉生,在农村基层工作中摸爬滚打十余年,自创了许多基层管理的招数。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的“舞台”上,他尽情地施展拳脚,频发“奇招”,演绎着基层代表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日前,当人们乘车经过104国道临邑段新旧交汇处时,惊奇地发现交汇处的空闲地已经全部披上了绿油油的灌木和草皮。至此,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对104国道新旧交汇处空闲地美化环境”的建议,在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