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JZBC03—2021—0003甬经信软[2021]50号各区县(市)经信局、财政局,各管委会经信部门、财政局,有关单位:为促进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已对2019年6月6日印发的《宁波市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实施细则》 (甬经信软[2019] 76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宁波市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正甬政办发(2019) 1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切实加强我市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宁波市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裘东耀副组长:陈炳荣成员:王仁元市政府胡望荣市政府金彦市委组织部李可市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3.
季建业 《群众》2010,(11):35-36
<正>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一、起草背景我市授予荣誉市民工作自1993年起,至今已有171名港澳台胞、华侨和外国人士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加快我市经济建设,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教科文卫及社会公益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更好推动我市荣誉市民工作,进一步擦亮"宁波帮"金字招牌,厚植宁波发展的对外开放和商帮优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济南市委文件济发[2010]6号(2010年2月2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省会发展新优势,现就我市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苏工信 《群众》2022,(2):47-48
产才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国际创新型城市的鲜明特征。近年来,苏州突破能级局限,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产才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与招才引智同步规划、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同步推进、赛事举办与项目落地同步衔接、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同步参与,使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与人才成长相得益彰。软件业自立自强亟待突破人才瓶颈软件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人才在整个软件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一、政策背景为进一步规范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公共实训资源效用,推进我市"155"公共实训基地持续发展,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根基《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 (甬政办发[2019]78号)等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济南市人民政府文件济政发[2010]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2010—2015年)》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济南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为抓住国家批复我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重大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市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9.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宁委发[2012]61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的部署和要求,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推动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升级,将南京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特制定本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甬政发[2018]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全面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鼓励企业做强做优,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经企业申报、区县(市)推荐、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研究,同意新增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亿集团有限公司、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宁波市千亿级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企业。希望上述企业抢抓我市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骨干支撑作用,做精主业,做强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建设"名城名  相似文献   

11.
正甬政办发[2021]3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5月25日宁波市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结合宁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甬政办发[2018]78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加强对我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政府决定成立宁波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文件出台的背景及依据我市授予荣誉市民工作自1993年起,至今已有196名人士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发展教科文卫及社会公益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波市荣誉市民条例》(以下简称《条  相似文献   

14.
甬政办发[2013]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2013年度宁波市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评价要求,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今年我市国内经济合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13年6月5日2013年度宁波市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绩效评价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开展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全市国内经济合作工作实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改造和高新技术的崛起推动了软件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对软件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浙江省软件岗位和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应用行业角度对软件人才的培养进行方向细分,并在培养过程中增加相关行业知识,充实软件人才的培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屈卫清 《人民论坛》2010,(11):234-235
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改造和高新技术的崛起推动了软件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对软件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浙江省软件岗位和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应用行业角度对软件人才的培养进行方向细分,并在培养过程中增加相关行业知识,充实软件人才的培养内涵。  相似文献   

17.
甬贸局消[2013]31号各县(市)区商务局、财政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有关餐饮行业发展的指示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浙菜加快发展餐饮业的意见》(浙政发(2012]84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餐饮业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集中式配送餐、中式快餐门店和品牌餐饮企业标准化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品种丰富、质量安全、价格适中的餐饮供应服务体系,特设立宁波市餐饮业发展扶持资金。宁波市贸易局会同宁波市财政局制定了《宁波市餐饮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8.
<正>甬政办发[2017]13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创建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2017年11月21日宁波市创建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我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服务水平,助力"名城名都"建设、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甬政办发[2015]16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口岸、打私、海防工作,建设文明和谐口岸,加快国际强港和港口经济圈建设步伐,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机构人员变动和工作需要,市政府决定对宁波市口岸协调委员会、宁波市海防委员会、宁波市反走  相似文献   

20.
正甬政办发[2021]18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公共巨灾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3月29日宁波市公共巨灾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巨灾保险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巨灾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