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守忠诚     
正忠,敬也;诚,信也。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自1921年7月成立之日起,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行人间正道,几代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坚守刚毅写忠诚。忠诚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品质、一种追求,不仅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而且激发内在动力,指明前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是德的前提与认知;"德"指为人处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属于方法论,是道的载体与表现。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德"。道德一词连起来使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3.
道可道,方为道;德可德,方为德。天下必循之理之谓道,行而宜之之谓德。道为质,德为表;道为理,德为行.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政德问题,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强调为官从政都需要修心治身,而且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会有经世治国的政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读书立德,自觉做到为政以德、为政以民、为政以廉。锤炼绝对忠诚之大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忠诚是一种品性,一种节操,更是一种信仰。党员干部能否坚守忠诚,把好"忠诚"之舵,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要忠于信仰,把坚定信仰作为人生首要课  相似文献   

5.
语录     
正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周易·说卦》)君子爱君而不谋身,忧国而不谋家,以公忘私,以义忘利。(《论君子小人札于》)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即是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立人之道”,意思是把求财致富建立在正德修身的基础上。可见,在中国的历史上,富与德,财与道,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今天看来,古人所称的“道”,便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度和规范,也是做人的道德要求。由此,我们讲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单纯是为了赚钱,而应当包括道德建设在,内,即在求财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振德于民,把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统一起来,把物质生活的改善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习总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谆谆教诲,让我终身难忘、终身追求。我将把“四有”要求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始终做到忠心向党、真心为民、用心负责、清心守戒,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忠心向党,做忠于事业的好干部。作为“一线指挥部”的“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必须坚定信念,守土有责,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信仰要真。“信之愈深,行之愈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深喉"的忠诚冲突,以及人们对"深喉"的道德评价争议.作为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秘密不道德行为的组织中的要员,"深喉"面临着到底是该忠于其组织领导还是忠于组织使命的两难选择;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深喉"有义务忠诚于多重对象、多重价值,当它们在组织黑幕事件中相互关联并相互对立时,"深喉"选择践行部分忠诚的同时,也违背了另一些忠诚.正是由于"深喉"行动无法顾全其本应忠诚的诸种价值与对象,所以,其行为充满着道德张力和道德争议.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人们对"深喉"行为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9.
儒家和道家哲学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从“性即心而显诸情”的角度理解人或人性,以“仁性”的实现为前提达成整体性的人格智慧,通过“生命实现之证成”的道德进路,实现和证立其超道德的形上本体。道家亦从人本学和文化批判的角度论“道”。就人文说,道乃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就主体说,人乃在其作分别之状态中“观”道的无分别之“妙”。道家的道论,强调的是在人的修为澄汰之体证中道的全体绽出和澄明。儒道两家的不同点表现在其为学进路的差异上,而其形上境界本无不同。历史上的儒道同源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梁梅华  朱爱连 《世纪桥》2009,(21):49-50
张载认为人性是二分的,有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区别,而德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那本然为善的天地之性。建立在人性二分基础上的德育思想主要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对教育者而言,他们应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技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遵天地运化之道,行呵护自然之义遵义乃是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红色"让我们联想到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就是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就是追求平等、追求自由;革命传统就是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就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相似文献   

12.
梁梅华  朱爱连 《世纪桥》2009,(23):49-50
张载认为人性是二分的,有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的区别,而德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那本然为善的天地之性。建立在人性二分基础上的德育思想主要涉及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对教育者而言,他们应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育的技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的闽学学养师承于林雨化、郑光策等闽中硕儒,他们都服膺朱子学,朱子的道德文章深刻影响了林则徐的人格与官品。林则徐为官一生,其为官之道可以总结为:清廉、正直、务实、尚法、亲民、爱国、忠诚。这些为官之道充分体现了林则徐深受朱子闽学精神的涵化;他的人格和官品也深刻影响了沈葆桢、林旭、严复、邓拓等闽中士子。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本意即传承文化,使人之道——人之为人的生命准则——成为人的生命准绳,传承于人群繁衍。人之道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的终极真理,最适合承载于宗教信条。众多文明都孕育于宗教,而中国文明是唯一的非宗教性文明。儒学先哲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人成长于文明,人之道逐步融入意识,只需启发、巩固、强化,使之成为人的生命准绳。文化的危机与困惑导致道德的危机与困惑。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文化自觉,道德教育变相成为科学教育,只传授道德知识,缺乏实效。自觉中国文化传统,解放思想,超越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重新建构中国知识体系,确立传承中国文化的道德教育理念,才能根本解决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燕平 《当代党员》2009,(4):68-69
儒学经典《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被朱熹列为“四书”之首,两千多年来对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在弘扬国学的今天,再品这部千古经典,觉得其教人穷道德之理、明人生之义、行济世之道的思想,于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中修身、知止、慎独的理念,于我清廉从政、清正为人启迪颇深。  相似文献   

16.
忠诚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左道之左启左道之(1901-1965),名正元,又名光颜,号道之,别名左士、左军,苏联名李必兴斯基·康·华。1901年,左道之出生于三台县城东街一缝纫工家庭。弟兄4人,道之为老大,均曾师事光绪举人左攀龙,有深厚的儒学功底。192...  相似文献   

17.
赵谦  车凤 《前线》2014,(3):106-111
说到“忠”字,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在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是“忠臣”、“忠诚”、“忠孝之人”,这就是很高的褒奖了。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忠”和“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对长辈尽孝,对君王、国家尽忠,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8.
梁涌 《探索》2007,(2):32-35
忠诚,是三代领导人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忠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约束力和内在动力。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模糊性,忠诚道德的规范作用受到了冲击。因此,必须通过道德内化、增强理性支撑、夯实情感基础、健全机制性条件等措施重塑忠诚道德,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崇高的道德维度。  相似文献   

19.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次 道 德 ”是 个 新 词 ,选 自 一 本 新出 版 的 书 中 ,一 些 权 威 的词 典 还 没 来得 及 收 录 。 这 个 词 所 要 表 达 的 意 思是 ,一 些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的 人 ,有 时在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中 却 遵 循 某 种 道德 规 范 。 如 小 偷 窃 取 他 人 钱 财 以 后 ,把 对 自 己 无 用 而 对 失 主 很 有 用 的 证件 、钥 匙 、手 机 卡 等 “完 璧 归 赵 ”;绑 匪劫 持 人 质 后 只 勒 索 钱 财 , 不 伤 害 性命 ;盗 版 软 件 也 贴 上 防 伪 标 志 ,声 明确 保 质 量 并实 行 “三 包 ”之 类 。这 种近乎 “盗 亦 有 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