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高职院校殡仪专业学生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死亡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埃克森人格问卷,对殡仪专业273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殡仪专业学生死亡态度总体比较乐观;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因子和死亡态度中的逃避因子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通过人格特征间接影响死亡态度,神经质是社会支持和逃避接受之间的中介变量.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对死亡态度有预测作用;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因子在社会支持对死亡态度的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关劳动的思想是墨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墨子在其劳动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对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视、分工的思想、富民的理论等,不仅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知识分子对生产劳动进行思考的思想高度,而且对当今中国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认为《墨子》一书的许多观点是墨子的独自创解,这大大蒙蔽了《墨子》与古代的传承性。他站在社会环境、知识传统、个人因素的诠释立场上,运用“辩”释义、以名举实、类比推理、对文结构、问答式、隐晦言说等多种意义生成的方式,对古代精华典籍进行独特的诠释,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观点,生成了《墨子》的无穷意义。墨子运用自己的饱学博识,针对时弊,发表所思,从而创立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显学——墨学。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准则。墨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墨子思想进行梳理解读,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墨子思想中存在的君主集权化倾向、鬼神惩戒的恫吓方式、功利计算得失、违背社会准则和人性的极端化倾向形成与和谐社会不和谐之音,墨子思想的衰落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值得后世警醒。  相似文献   

6.
基层民政干部的生命教育十分必要,无论是基层民政工作的新发展、基层民政干部的现实压力、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是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其与心理健康融合不足、学术意义,都需要社会各界与学术界高度重视并予以探索研究.只有探索出了适合他们的生命教育模式与对策,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灵健康与积极预防冲击道德底线事件的发生,焕发其独特绚丽的生命光彩,真正成为政府窗口形象与社会稳定枢纽.  相似文献   

7.
护理学校学生死亡态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的死亡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Wong、Reker 和 Gesser编制的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结合个人背景因素和环境因素对郑州某护理学校学生进行测量,得到有效问卷846份.结果:护理专业学生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得分最高,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得分最低.结论:说明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数持有的是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死亡态度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8.
“节用”是墨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第一,墨子提出了节用的总原则“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第二,墨子的节用论是建立在将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两种基础上,认为只有用于满足生活所必需的消费才是正当的消费,才是合乎“法”或“义”的消费,否则,便是不合“法”或“义”的消费,是有害的消费。第三,墨子认为物质生活方式的正确与否对于人的精神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墨子节用论思想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去其无用之费”,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各级政府官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9.
“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是墨子“国有七患”之一患,其思想是重农兴邦,建立在“万民之食之所以足也”的基础之上,充分反映出墨家治国的真知灼见和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感。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墨子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墨子论证"兼爱"、"非攻"学说的重要的外在力量,是推行其学说的工具;鬼神观是道德力量中一个重要的外在约束力量;"天志"、"明鬼"思想也反映出了墨子的一种功利主义态度,认为敬鬼神既是对先人的尊重,又可以联络乡亲的情感;"天志"、"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的人民的正义的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式,对南京市1068名在校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学习成为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心与主导活动,但对生活趣味的感知与体验不足,缺乏自觉,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开展少年儿童生命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对少年儿童生命教育内容构建和实施途径的选择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对接受生命教育的态度及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总体而言,大学生生命观呈积极态势,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生命观和生命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生命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传统文化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不少青年人在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时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对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当代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如生命情感关怀、终极信仰关怀、社会责任感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等,引导他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个体生命全程的分期古已有之,从比较原初的少、壮、老到新近更为细致的婴、幼、少、青、成、老.对生命发展阶段的划分对应于当时代的社会制度,也影响着个体对自己的身份识别和社会他人对待个体的方式与态度.人生阶段的分期是社会根据个体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所做的人为划分,而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连续性的过程,不会因为人为的分期而改变发展的势头与节奏.因此,在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立一界碑,警示个体,促其反思,成为不同文化的共同做法.成人仪式即 是古已有之的一种生命转折仪式.  相似文献   

15.
个体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个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在物质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其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意识的弱化、生命态度的消极、生命价值的功利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因此需要各界合力引导大学生生成生命观的合理价值取向。传统经典著作《论语》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符合现时代的价值追求,彰显了大学生生命观的应然价值取向,即在生命意识中强调生命存在的平等性和生命消弭的必然性、在生命进程中强调生命规划的明确性和生命精神的坚韧性、在生命价值上强调对"仁道"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认识和了解墨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李斯达、滕刚等大学生暴力杀人案件的深度剖析,对犯罪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解构,结果发现:虚无主义、唯我中心和游戏人生是犯罪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典型特征。出现这些消极生命态度的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偏激、学校生命教育缺失和媒介暴力色彩浓厚,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并付诸暴力。最后,在案例分析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预防大学生生命态度恶化的预防机制,为扼制大学生犯罪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一个意义的存在,意义世界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意义治疗"理论主张人通过创造的价值、体验的价值、态度的价值来构建生命的意义感以促进心理健康。意义治疗在警务救援人员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途径主要包括:通过树立工作目标超越自我,在救灾工作中实现创造性价值;在支持性人际互动中获得经验性价值;在困难和挫折中领悟态度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认为:意义的追寻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主张通过创造的价值、体验的价值、态度的价值发现和体验生命的意义。对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学生发现生命意义的主要来源。本文借鉴意义治疗理论主要观点,探讨意义治疗理论在公安院校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旨在创造生命联合体的生存本能和旨在分解生命联合体的死亡本能;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人的基本本能的基础之上的,生存本能促成文明建设,死亡本能威胁文明进程.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体上是错误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