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伤逝》中的涓生、郁达夫的《茑萝行》中的"我"和郭沫若的小说《歧路》中的爱牟在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都选择抛弃妻子(或恋人)。叙事者试图告知我们:这些男主人公从主观上看都是无辜的,没有故意伤害妻子或恋人,他们又都或多或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认为自己在妻子或恋人面前是有罪的,并进行真诚的忏悔。然而这样的结论显然直接来自叙述人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方式。3个文本都以男性作为主人公展开叙事,话语的有意设计使得3位男主人公可以成功地掩盖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实,而夸大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细节。这类人物心理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又有时代赋予他们的许多新质。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儒商”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儒商”形象胡冠莹吴趼人在他的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塑造了一批“儒商”形氛说他们是“儒商“,是由于他们在经商之前都是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他们有的中过进士、当过官,如吴继之、王伯述;有的虽未科考功名,但也满腹经纶、学...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学界对待《资本论》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 (一)从1867年至19世纪末,是“沉默”抵制阶段。《资本论》一问世,资产阶级和他们的御用学者本能地感到恐惧。这一时期,他们企图“用沉默置《资本论》于死地”(《资本论》第2卷第18页)。当时几家大报如《科伦》、《奥格斯堡人》、《新普鲁士》、《福斯》等等,都顽固地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现代文坛成绩斐然的著名作家,他们以其独特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情趣绘制了各自绚烂的文学世界,塑造了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本文从形象内涵和形象塑造两个角度对《边城》里的翠翠和《伊豆的舞女》里的熏子这两个少女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理解这两位作家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和审美取向、艺术表现,并且对了解不同国度文学中的少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是西方学界持续研究的热点,他们在批判苏联官方哲学的同时制造出一个“恩格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进行文献学的考察表明,马克思在其学术思想进程中,深受恩格斯影响,铸就了二人学术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性.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在科学方法论、政治结论和一般结论上深受恩格斯的影响,甚至采纳了恩格斯“不正确”的观点.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又都是十分自信和独立的人,把他们神秘化为一个绝对的同一体,或者过分夸大二者间的差异,都是与事实不符的.  相似文献   

6.
预期违约制度的比较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期违约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风险而建立的一种法律制度。它原是英美法中的特有概念 ,并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最为完备。《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吸收了英美法的经验 ,对其做出了规定。我国《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的规定与英美法、《公约》都不同 ,尚未达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效果 ,其逻辑上的统一性、严密性和适用性都存在着问题。对比分析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的预期违约制度 ,进一步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与《寒夜》都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造成的家庭悲剧,但两部作品都有婆媳矛盾贯串其中,不过两部作品中的婆媳矛盾的性质并不相同,前者是同一观念基础上的矛盾,《寒夜》中的婆媳矛盾则体现着新旧观念的冲突.。刘兰芝是被封建观念毒害的牺牲品,曾树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各高校虽都建立了二级工会,但部分领导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二级工会可有可无,因而限制了二级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各省市教育工会应组织高校领导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工会法》与《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让他们对教代会职能的发挥予以最大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三部作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棉棉的《啦啦啦》、九丹的《乌鸦》的论述,揭示了无论是躲进私人空间的女人,身体写作中的新新人类,还是另类的留学生文学《乌鸦》中的小龙女,都始终没有摆脱对男人的依附。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依然笼罩在男权文化的阴影中。  相似文献   

10.
作拙《从唐律析李自流夜郎》(简称《“从”文》)在《法治论丛》1990年第3期刊登后,引起了一些同志的兴趣,特别承蒙张春生、金懋初两同志的厚爱,他们撰写了《也谈李白流夜郎与唐律适用》一文(简称《“也谈”文》),对我文章中的“未尽与欠妥之处”提出商榷意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话语电影中的杰作,《卧虎藏龙》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导演,编剧,制作团队的国际化也给《卧虎藏龙》带来了一条显著的特点——中西文化的融合。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以翻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卧虎藏龙》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与《再生缘》都以大多读者所关注的才女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两位女主人传奇不凡的经历.《镜花缘》中的唐小山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同为才华横溢的女性,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命运和结局有一定的差异.文中从唐小山与孟丽君两位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上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旧红学派之所以忽略《红楼梦》及其主人公贾宝玉的审美意义,是他们缺乏一种能够达到洞察作品人物深层意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中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新文化运动引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构建了《红楼梦》的革命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揭示出,只有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认识《红楼梦》特别是贾宝玉的审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来源于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人创造或者改变世界,必须见之于一个具体的对象,然后人在这个被改造的对象上留下自己的主体性痕迹,使之成为可以直观自身———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无论是人创造的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如此。《红楼梦》之“善写人情”,本质上就是创造了人性的感性化对象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生人”崭露头角——对“80后”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我们如何评价他们,他们终究要走向历史的前台。——题记 (一) 1903年,孙云晓的一篇关于中日青少年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也使得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两峰并峙双水分流——《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薛如林《牡丹亭》(1598)和《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都是戏剧名著。它们的问世先后仅差三年;它们的作者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虽然生不同岁,却死于同年;他们同处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学报——《公安论坛》,再有四十天,才够一岁。我国农民之于一年过后,都要借着丰收进行祝岁的。祭天、祭地、祭神、祭鬼,他们这样做,可能都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吧。《公安论坛》刚刚一岁,为时甚短,经验也不多。但借着一岁自寿的机会,认真地回顾这短暂的历程,也是为了着眼于未来。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教授同校操笔,在《理论前沿》你来我往地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问题。这些大家熟视有睹、自觉已详的问题,经他们一讨论,都变得迷糊和犯难起来了,促使人们再去深入学习、进一步思考。他们的争论起到这个作用。应当说,两位教授,即他们互称的《理论》作者和《经济》作者的不同见解都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很难辩别谁是谁非。而且从发展观点看,今天被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日趋增多.如何管理好他们中的流动党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成为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2003年第11期《党员生活》以《催生致富“领头雁”》为题,报道了松滋市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的举措,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比了《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和特点,论述了两个梦幻爱情世界中的情与理的矛盾。汤显祖通过《牡》剧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情与礼法的矛盾,莎翁的《仲》剧则侧重的是情与认知的理性的矛盾,两剧都歌颂了人间至美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不仅有唯美的意境和诗化的语言,还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都与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教义《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夜莺与玫瑰》中的三个重要意象充分体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圣经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